我之前性子太急了,不等美眉说完就断章取义,其实现在回看美眉的论证,很多是我太急太快截断了你的思路,也打断了自己的深层思考,中间更因为自己丢失了两大段有些气恼(都怪自己蠢,也不知道生气个啥,哈哈哈),还一度有些思路跑偏了。所以我这次就等等,等美眉都完整表达完了我再看,也许就更清楚了,也可以跟上美眉的思考,做更有深度的讨论。
我这个急脾气的毛病,希望美眉别嫌弃,如果我过些时候又犯了,美眉就敲醒我哈,我这人皮厚,嘿嘿嘿,不怕敲打。
美眉也不要急,按照自己时间慢慢回,我也慢慢看,咱们都沉下来,主要是我,捂嘴儿笑,这样讨论才更有意思啊。
再提前祝美眉新年快乐!
cristal2011 发表于 12/27/2016 2:39:28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694718#73694718][/url]
哈哈,袭人的问题的确冗杂得很,我也觉得自己难免顾此失彼、词不达意。既然MM如此说了,正好此后两天白天都要外出,我也不用每天赶着上来回复了哈。话说近来每天确实老是惦记着要“赶上”MM的进度所以手忙脚乱的,嘿嘿,MM这么说了我也轻松一些啦。那我也“沉下来”捋捋思路,好好审一审自己的解读吧,争取尽快补上“欠着”MM的那些回复。
也祝MM新年快乐啦!
而且,改嫁一词也确实极其不准确,我需要订正。只是当时没多想,不知道袭人这样先委身宝玉又嫁给蒋,应该叫做什么才好。就武断说了改嫁,确实如美眉所言,这个指责不对。
可是,美眉下面那些为袭人辩解的话我又糊涂了。
我为何要说袭人“改嫁”一事呢?是因为美眉先说袭人贤德,德行完全符合那个时代对女子的要求,德行并无半点缺失,说我不能推翻那个贤的评语,我才指出就算以袭人所处时代的妇德标准来讲,袭人也不是德行齐备之人。她不管是不是改嫁,不贞总是事实的。
她和宝玉云雨在先,嫁蒋在后,这在现代看,很正常,我怎么会以现代人观点指责袭人,是美眉说袭人言行在那个时代是当得起贤德一评的,我才说不贞是那个时代最严重的妇德有失啊。
美眉不能在讨论袭人云雨,告密,妄议黛玉时就用现代人观念,用自己身边师长父母例子为袭人辩解,但说到失贞一事时,却又说我不能用现代人观点去批判袭人吧?咱们还是统一下标准,不然没办法讨论了。
我从来没用现代人观念事例来判断袭人行为。不管是她云雨,告密,非议黛玉,还是她失贞,我都是本着文本叙述,站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站在袭人的身份之上分析理解她的言行的。
我倒是觉得美眉太把袭人行为代入现代生活,被书中曲笔描写诱导,模糊了袭人的身份地位,一直把她真的当做了宝玉的姐姐母亲那样去理解解释。所以我说美眉善良,不是美眉理解的什么发好人卡,是真心觉得美眉单纯,被曹公一支笔骗了,一个贤字让美眉觉得袭人不会有不德之举,而对我反复点出的袭人言行不符她身份地位一说毫不起疑,只觉得那是袭人的一片真心忠诚。更是连不贞这样妇德有失的大污点都要用现代人观点去理解怜惜。
美眉这样一会儿说袭人是那个时代的贤德人,一会儿又不承认那个时代妇德的标准,说不能以此诟病袭人的德行,前后矛盾的逻辑,我觉得没办法说了。
不如美眉先给我个统一的标准,咱们下面是按照封建时代标准评析袭人言行德行,还是按现代标准评析,这样也好接着讨论。
cristal2011 发表于 12/24/2016 7:55:31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676806#73676806][/url]
嘿嘿,跨年晚餐前又找到点时间接着来回复MM哈。
我想既然我们不能说袭人“改嫁”蒋玉菡,那就暂时把这个问题定名为袭人“另嫁”吧。
我还是想先再明确一个咱们无法回避的事实,那就是袭人在贾府自始至终没有名分,连个“妾”都不算,于“礼”于“法”她都只是一个婢女。所以哪怕论头衔、论等级袭人是怡红院“大总管”、是享受姨娘待遇的“大丫鬟”,但在宗法伦理上她和佳蕙、丰儿这些小丫头大概没有区别,都与贾家的那些主子们不存在任何姻亲关联。
按照我的理解,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下,当时社会提倡“正妻”守节(但似乎没有明言禁止妇女改嫁的法令),而对于“妾”我实不知有没有相关“守贞、守节”的要求,至于一般婢女就更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说法了(MM如果知道相关礼法细节请补充一下)。
对了,这里必须定义一下“守节”一词,我理解的“守节”就是指女子无论夫君在世或者去世,无论客观条件如何都必须誓死坚守此生只能有一个男人。后文里涉及“守节”一词都遵循此处释义。
所以我能参照的还是《红楼梦》文本,印象中书里也倒提到过一些关于身份低微女子的婚配归属问题。
三十九回,李纨带着些醉意提到贾珠生前有两个妾,她们在贾珠死后表现出“不自在”,所以李纨就把她俩“趁年轻”“都打发了”。我想且不说那两个妾是不是真的“ 不自在”,但李纨能自行“打发”这些妾室便说明那个时候没有关于“妾”守寡的硬性要求。而为什么要“趁年轻”打发出去呢?我想自然是为了让她俩能趁年华正好再嫁吧,这也是李纨的仁慈宽厚。所以我认为夫君去世“妾”再嫁应该是当时的常事。这是书里关于“妾”是否需要“守节”的一处情节。
另外还有两处则是关于丫鬟的婚配命运。一个是秋桐,六十九回,贾赦把他房里十七岁的秋桐赏予贾琏为妾。我们都知道秋桐的特点是长得有几分姿色且颇会搔首弄姿,从后文可以看出秋桐和贾赦是有过风月鸳帐之事的。不论秋桐自身为人如何,贾赦能自发(非贾琏主动索要)把她给了贾琏作妾便至少说明在贾府丫鬟的常态就是被给来给去的,是没有“守节”一说的。
另一个例子跟袭人的情况就更接近些了。七十二回,旺儿仗着凤姐之势要为儿子“强娶”彩霞。彩霞可是宝玉和探春都认可的“老实人”,是王夫人处最能干的大丫头,但正是这个彩霞一直与贾环“有旧”,而两人的情爱关系又似乎是荣府上下都知道的事,且彩霞也是赵姨娘中意要留给贾环作妾的人选。可无论如何,哪怕赵姨娘不甘心,哪怕彩霞自己不情愿,彩霞最终似乎还是被“配”给了旺儿的儿子。从这个情节似乎能看出这些大丫头面对自己的婚配归属也是“身不由己”的。
基于以上这些情节,我感觉贾家的丫鬟们哪怕与爷们儿“有旧”也没有必须“从一而终”的操守准则,或者更确切地说,当爷们儿“需要”她们时她们便必须“贞烈”不得和他人有染,但当爷们儿不需要她们时,她们也没有任何理由留下,只能任凭主子“发配”。所以即便这些丫鬟自身愿意一生只“伺候”某个主子,她们也似乎没有“从一而终”的权利,无论“情史”如何,主子们可以把这些丫鬟“配”给任意人选,这些丫鬟们的婚嫁命运是不由自主的。
其实我以前也曾经疑惑过,宝玉对袭人如此珍重,袭人为何最终嫁了蒋玉菡而没有为宝玉“守节”。现在想来,我大概是把注意力太多地集中在袭人和宝玉之间的恩义上了,而忽略了袭人其他三重身份:王夫人的婢女(三十六回,王夫人在贾母处另添了“一两大丫头”,从此便把袭人划在她自己名下了),女儿和妹妹,贾府的大丫头。我想撇开袭人和宝玉之间的情谊,袭人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于礼于法恐怕都是不得不“另嫁”的:
一、王夫人把袭人另“配”他人(如彩霞被“配”予旺儿家)。
二、袭人被“恩准”回家,其母、兄要将她另嫁他人。
三、贾府被抄家,袭人随众丫鬟奴仆被公开变卖。
当然,以上三种情况在贾家安稳平顺之日都绝无可能出现,袭人必然在王夫人的支持下成为正经的宝二姨娘。但贾家最终势必会倾覆颓败,我们无法知道其中细节,但家丁飘零是一定的,因此以上三种情况尚有几率发生。在这三种情况下,袭人嫁则有悖于情,但不嫁又不合于礼,在礼与情之间依照当时的礼教规范“从”了“嫁”,或许不能说是袭人“德行有失”。
这是我敦促自己尽力从“礼法”上去思考袭人“被迫另嫁”这一可能性的心路历程。
那么,我再说说从“道德”上我是如何看待这个“另嫁”行为的。
我在想,MM提到的“不贞”大概有两种意涵,一种是“非自主、非自愿”的身体“不洁”,另一种是由主观思想背叛而引发的行为“叛变”。
以袭人的情况来看,“另嫁”蒋玉菡便意味着身体上的“不贞”,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想单凭一个身体状态我也很难把她定评为“德行有失”。举一个极端一些的例子,哪怕是在封建社会,一个女子被强暴了,从此身体遭到“玷污”,她因此名节受损是一定的(其在婚恋市场上的地位一定会受到影响),但大概公众也不会就此论定她本身有品德问题。
而历史上也的确有好些“非自主、非自愿”的“再嫁”例子,比如楚文王的息夫人、曹丕的甄夫人、刘邦的薄夫人等,造化捉弄让她们有了第二个丈夫,且客观上看她们却是“越嫁越好”的。但我所看到的历史评价里,历来文人对于这些在战乱中如飘蓬一般的女人们似乎还是嗟叹同情者多,而以“二夫”之论对其批评诟病者甚少,由此看来即便是以古人的价值观,仅凭“二夫之身”似乎也不足以认定一个女子“德行有亏”;而是否品性有问题还是要看此女子有无“主动”轻薄淫亵的意愿与行为,这是我眼里古代评判“妇德”的一个标准。更何况,这些“乱世红颜”还多是“士人阶级”出身,且的确都曾经妥妥地“嫁”过,如果按“礼不下庶人”的观点来看,袭人只是一个出身极其低微的“未嫁”丫头,我想大概古人的“妇德观”对于袭人这个例子应该比那些出自世家的女子更“宽容”才对。
我想女子“二夫”与男子“二主”一向被世人并列类比在一起,都有“不忠不贞”的嫌疑,但就算是黄忠、张辽、姜维这些“降臣”也仍然被后世赞誉为三国时期有名的“忠臣良将”。可见在特殊情况中迫于无奈的“弃主投诚”是能被世人广泛理解的,只有像吕布那样“主动”卖主求荣又反复无常的“三姓家奴”才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因此,我固然承认古代的确有观点认为只要身体“不洁”便是道德“不贞”,但这恐怕只是古代社会价值光谱里比较狭隘的一段,而普遍来看,也有很多舆论认为单凭客观“身体”洁与不洁的“结果论”是不足以用来作为评判女子“德行”的标准的,且似乎这种更为理性/公平的道德评判标准也是古今皆有的。
再来看看后一种“不贞”的可能,即“主动背叛”的情况,我想封建社会显然对主观意愿上主动“背夫私通”的行为进行了毫不留情地批斗和剿杀。比如水浒传里的潘金莲、阎婆惜(宋江之妾)、潘云巧(杨雄之妻)等因“背夫偷汉”而妇德有失的女子全都做了各路好汉的刀下鬼。虽然在我们今人看来这样的“私刑”太过残忍暴虐,但主观上对爱人不忠不贞的思想行为大概在任何时代都会被当时的主流价值评判为“德行硬伤”的。
然而以袭人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她对宝玉也未见得就是“主动”背叛。我前面有分析过,根据“茜香罗”那段“物谶”的情节,我看袭人面对蒋玉菡那条红汗巾子非但丝毫没有喜色,反而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以曹公“草蛇灰线”的手法来看,袭人在后面的情节中应该也不会欣然接受她与蒋玉菡的婚姻安排,很大可能是在一种被动、不由自主的情况下“就范”成婚的。
因此,如果没有文本直接证明袭人在后几十回为“避祸”而苦心钻营着自己的“另嫁”,我只能保留她“被迫”另嫁的可能性。而在我看来,封建社会的女子对于自己的婚配命途的确几乎没有决定权,更何况像袭人这样一个身份低微的丫鬟,所以即便袭人另嫁导致她身体“不贞”是事实,我也不敢以此作为她“德行有失”的“铁证”,只能说她可能有这个“嫌疑”。
这也是为什么我还是保留了袭人“未必不贤”这个视角。
我在想,蒋玉菡也是一个“玉字辈儿”的,也该是极看重情谊的人,他若知道袭人与宝玉的那层关系便一定会对袭人很好。MM问我袭人若嫁予蒋玉菡是否又会一心一意地待他,我想按照“未必不贤”的思路,袭人会真心诚意地待蒋玉菡(大概人心都是肉长的),但袭人也未必能做到“一心一意”了,因为在她心里这辈子估计也无法撇下宝玉了(想深一些,这样的灵魂分裂也实在是一种深重的痛苦与折磨)。如果是这样,那么脂批所提示的后几十回中袭人与蒋玉菡共同供养宝玉、宝钗夫妇二人的情节也就顺理成章了。在我看来,袭人从未把宝玉看成平等的“爱人”,而是把他当做一生要尽心服侍的对象,哪怕自己己嫁为人妇也要与夫君共同履行这一毕生“职责”,我想这也是理解脂批提到后文回目里有个“花袭人有始有终”的一种思路。
这是我目前对袭人“另嫁”这一情节的一点愚见。如果MM还有什么想法也欢迎再做补充,当然也真心期待MM再有什么颠覆性的高见。
2016最后一天,不得不说与MM一起聊红楼是今年最开怀的赏心乐事之一了,希望咱们在2017年里能继续这桩美事哈。也愿MM与其余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心、平安喜乐!
哈哈,多谢支持哈~~
不过对于《枉凝眉》到底是钗黛还是“两个玉儿”我现在也是搁置了,楼里其他MM的分析也有道理,所以在我看来两种说法都各有通与不通的地方。只好等着看以后再有没有什么机缘,一下子悟了也未可知了,哈哈。
但大家在一起总能聊得更深更细是一定的,还希望大家多多上来分享读《红楼梦》的感悟才是。
我对黛玉的猜测跟你一样。 她泪尽而亡是必然的了,只是希望她生前少受点苦。
王夫人的心理,mm说的很有道理。 她对黛玉的厌恶可能确实是从对宝玉的担心出发。 关于“黛玉和紫鹃两个害得宝玉疯疯癫癫”的,不妨再深入一步:既然宝玉对黛玉感情如此之深,那么宝黛成婚不是很好的一件事吗,宝玉不就不疯癫了吗,王夫人为何还要阻绕呢? 按照她怕宝玉受伤的逻辑,宝玉喜欢黛玉, 如果黛玉并不喜欢宝玉,那她怨恨黛玉还有点理由, 但是宝黛二人后来的感情很好, 她为什么还要反对呢? 我觉得她最根本的是不能容忍宝黛之间有爱情。 她要一个合乎她标准的宝二奶奶,而不是一个被宝玉深爱的人。
impooh 发表于 11/6/2016 10:34:14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38400#73238400][/url]
其实找赵姨娘年轻的时候估计也是跟晴雯差不多的类型。贾政和宝玉俩父子对女人的审美观和喜好惊人的一致。王夫人肯定在宝玉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丈夫的影子。自己的丈夫喜欢赵姨娘而冷淡自己,所以她越发厌恶黛玉晴雯这类型的女孩子。
另外,提起贾雨村我有个读书时可笑的小想法儿,大家有没有发现,贾话假语村言也就罢了,这货还是个标标准准的扫把星呀!他住葫芦庙,葫芦庙就一把火烧没了,他去甄士隐那里打秋风,甄士隐帮了他就自己家破人亡啦,他当了黛玉西席一年,贾敏就死了,他好不容易离开了林府,帮助过他的林如海又重病而亡了……
这货就是走哪里死哪里啦,简直就是柯南附身呢。贾家助了他,和他扯上了关系,哎呀,败亡那是必须的呀……
嘿嘿,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我就讲个笑话,让大家轻松轻松吧……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7/2016 11:45:18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49868#73249868][/url]
哈哈哈哈哈,这个简直笑死了。果然是扫帚星,走哪哪衰。话说这部书里我最讨厌的就是贾雨村了。甄老先生待他这么好,他居然都不帮香菱一把,太忘恩负义了。电视里的角色也选的很好,一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的样子。
这么个渣男,为啥曹公偏要让他做黛玉的老师?换个品行好一点的不行吗?我不明白啊。
可婆子们丫鬟们知道了,未必主子们就知道。晴雯是因为起了祸头儿,害得迎春奶娘被撵走,邢夫人丢了脸面,所以王善保家的才越众将她告在了王夫人跟前,王夫人这里的仆妇可没有告晴雯。可见,婆子丫头们,等闲也是不会上告的,那是会沦为众人口中的哈巴狗。这个很好理解吧?
袭人是贾母派出来的大丫鬟,比晴雯名声也更好,宝玉亲近,主子欢心,谁不知道啊?谁疯了吗?去告发她。连晴雯那样爆炭到处惹人烦的,还没见之前敢有婆子们告她呢,谁去告袭人呀?
而贾政赵姨娘处耳目,凤姐处耳目,都是小丫头下人在主子之间消息的传递,是身兼任务的间谍之举,是各自背后主人授命的,哈哈。这不能说明小丫头婆子们会把袭人宝玉云雨一事当做任务报告给王夫人,没有好处的事谁会做呢?而且在袭人之前,书里没写王夫人在宝玉处安插什么耳目,王夫人在宝玉处的耳目是由袭人开头的。
而且即便有耳目,也不是事事都没有秘密的。不然赵姨娘巫蛊害宝玉凤姐儿怎么就没人知道呢?她又是怎么把纸人儿塞俩人床下的呢?这处叙述就自相矛盾了。赵姨娘在俩人处皆有眼线心腹,而凤姐儿那样精明就没觉察,众人事后也没疑心赵姨娘?
还有,如果说荣国府没有秘密,那凤姐儿拿钱买人命一事后,是明说她干了不止一回,贾母王夫人等人都不知道。可凤姐儿那里的奴才们都知道呀,贾琏小厮就和尤二姐说过凤姐儿歹毒。
凤姐儿这秘密又是如何瞒过去的呢?
所以荣国府没有秘密一说是不堪一击的。
cristal2011 发表于 12/24/2016 9:00:0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677100#73677100][/url]
嗯,今天又来接着回复MM了。
对于袭人与宝玉“初试云雨情”,我还是认为王夫人有可能是知道的,甚至是默许的,因为我仍然认为在贾府这样繁杂如蛛网的人际关系里,怡红院这个众人馋红了眼的是非之地很难“捂”得住此等对于王夫人来说重大之极的“资讯”。我再把我的想法扩展着说一说,还请MM再不厌其烦帮我驳一驳吧。
MM提到等闲奴仆未必敢得罪袭人所以不会轻易冒险去“告发”袭人,这点我很认同。但宝玉身边也不见得都是“等闲之辈”啊,别人不说,就是我多次提到的李嬷嬷,她是比袭人身份高很多的宝玉乳母,连薛姨妈都对她礼让三分,王熙凤也只得好言哄着,她是没有必要在三十四回前讨好袭人的。
李嬷嬷正面、当众羞辱袭人就是在二十回,其表达之直白,内容之难堪,让我这个看客印象非常深刻,而袭人当时在病榻之上也只能饮恨听之任之。现把这段原文贴在此处:
“(宝玉)说毕走来,只见李嬷嬷拄著拐棍,在当地骂袭人:“忘了本的小娼妇!我抬举起你来,这会子我来了,你大模大样的躺在炕上,见我来也不理一理。一心只想妆狐媚子哄宝玉,哄的宝玉不理我,听你们的话。你不过是几两臭银子买来的毛丫头,这屋里你就作耗,如何使得!好不好拉出去配一个小子,看你还妖精似的哄宝玉不哄!”袭人先只道李嬷嬷不过为他躺着生气,少不得分辨说“病了,才出汗,蒙着头,原没看见你老人家”等语。后来只管听他说“哄宝玉”,“妆狐媚”,又说“配小子”等,由不得又愧又委屈,禁不住哭起来。”
我在想,既然李嬷嬷连当众辱骂袭人都无所顾忌,也更不会害怕因背后“告状”而得罪袭人了。所以我看这段文字的感觉是李嬷嬷很可能对于袭人、宝玉之间的“亲密”关系是知道的(李嬷嬷是可以自由出入宝玉房间的,且时不时还跟着宝玉在贾府各处转悠),但也许是因为无奈于此事本质上是“合礼”的不能真的把袭人告倒,所以哪怕心里嫉恨也只能逞逞口舌之能,耍耍言语威风罢了。
而至于如MM所说告发之人会顾虑“沦为众人口中的哈巴狗”一节,我想李嬷嬷原本就自认代表贾母、王夫人来“监督”宝玉的生活起居,常日里动辄就会搬出贾母、王夫人两个“太岁”来压倒宝玉,这个“哈巴狗”身份可不正是她在宝玉屋里横行霸道的“通行证”么?
我想又,二十回的时候宝玉还没有搬进大观园,也就是说这一幕发生在宝玉在贾母处的屋子里,连宝玉自己也是在黛玉房里听到叫骂声才跑过来回护袭人的。我们都知道,贾母是和贾政住一处的,所以王夫人的住处此时也应该离得不远。我就想,即便王夫人此前对“云雨情”并不知情,但李嬷嬷这样一闹,王夫人如此警觉之人安能不对这个李嬷嬷口中的“狐媚子”袭人起疑,从而着手打听、查检么?如果说在大观园里袭人还尚有可能“欺上瞒下”,那在从第六回到二十一回这段时间里,袭人原本就还“羽翼未丰”,在王夫人眼皮子底下可还能“只手遮天”么?何况还有贾母这双眼睛盯着呢(宝玉摔个茶杯贾母就会立马派人过来询问的)。
所以照我们连日讨论的结果看来,宝玉身边婆子、丫鬟大约都知道他和袭人的“隐事”,此事还被众丫鬟谈论(佳蕙)、打趣(晴雯),被老嬷嬷恶语相讥(李嬷嬷),而王夫人却自始至终“置若罔闻”,这便不得不教我怀疑“云雨情”是否真的是“禁忌”了。因此我还是认为王夫人“默许”了这层关系这个思路是成立的,她极可能事先打听过袭人,也清楚袭人的为人,想着反正宝玉是要找人“云雨情”的,较之其他丫头,袭人可能还更“可靠”些。
而三十四回袭人“面呈”王夫人,王夫人赞叹袭人“懂事”时还说:“近来我因听见众人背前背后都夸你,我只说你不过是在宝玉身上留心,或是诸人跟前和气,这些小意思好,所以将你和老姨娘一体行事。” 可知王夫人是有听“众人背前背后”议论过袭人的,对袭人的人品性情恐怕也做过“功课”,且在此之前就已经将袭人“和老姨娘一体行事”了。
我想,这段话或者能作为王夫人“默许”“云雨情”这一猜想的一个旁证。
关于贾府里的信息流通问题,我想跟MM说明一下,我上次举出王熙凤和贾政处皆有“消息走漏”的事例是为了指出在贾府里要保守“重大秘密”是有难度的(且连凤姐、贾政等“机要重地”都是如此,更何况像怡红院这样“青春不设防”的所在),而我并非要论证“荣国府没有秘密”哈。
既然消息有“走漏”的可能(且恐怕可能性颇高),便不能否定王夫人早已知晓“云雨情”这个可能情况,而如果王夫人知道此事却事实上并没有对袭人“发难”便又可以推出她可能早已“默许”此事发生和发展,因此我便不能否定“初试云雨”在贾家实为“合礼”的可能性。这是我的逻辑链条。
我想这样的逻辑能够成立是不需要去论证“贾家的每一个秘密都必定会被走漏”这个论点的,所以贾府里若有人守住了秘密(如MM所举的这些例子),也似乎不能推翻这个逻辑链。
不过MM提出赵姨娘蛊害宝、凤二人的事为何从头到尾都没有“东窗事发”这个情况,也的确点出了我多年来的疑惑。回去细查文本,马道婆确实有嘱咐赵姨娘把五个纸铰的小鬼“掖在他们各人的床上”,这是需要有人潜入二人房中作案的,要做得不留痕迹的确难度非常高。且宝玉那时也已经搬入园子,这无疑又使“成事”变得更加困难。不知道MM对赵姨娘的“作案手法”可有过自己的推测呢?如果有也请顺道分享一下,这件事如何做成,又是如何保密的,这也是困扰我多年的疑问了,哈哈。
然而我想了想,若真要比较,似乎还是觉得“云雨情”恐怕比“魇魔法”(如果没被当场逮到的话)更容易被“广而告之”,暂且说一说我的想法哈。
首先,“魇魔法”事发较突然,众人很难预料防范,哪怕事发之时凤姐、宝玉一个“疯魔”,一个昏迷,家里人也未必会怀疑是“人为”所致。但“初试云雨情”是一个“规律性事件”, 世家公子每到一定年龄就会发生这样的事。王夫人已有长子贾珠在先,又对“丫鬟爬床”极为恐慌,事先不加防范已有些说不通,“事发”之后良久都还毫不知情我就觉得有些牵强了。
第二,“魇魔法”可以是个人作案(马道婆在府外做法,且能及时潜逃),虽然赵姨娘独立完成此事的难度非常高,但想想刘姥姥能误打误撞躲过众人视线跑进怡红院宝玉屋里睡上一觉,便可知此事概率虽小,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所以只要赵姨娘单独作案,且没有被当场抓个正着,她一人不说,此事就可能永不透风。然而“初试云雨情”已是宝玉身边众人皆知的,上下几十号人每一个都能守口如瓶的概率可能并不高。
第三,“魇魔法”仅是单一事件,只要作案当时能瞒天过海,事后不再犯案,便可能永远隐匿。然而“云雨之事”想来并不止第六回那一次,更有可能变成宝玉和袭人之间的“惯例”,这样有频率一再发生的事件便更有几率被传入王夫人耳里。
总之正如我上面所说,从逻辑上讲,即便赵姨娘这个“秘密”能守住也不能就此推论“初试云雨情”也能作为“秘密”被守住,所以我仍然觉得王夫人是有可能已经知道并默许袭人“伺候”宝玉的哈,这便也保留了袭人“未必不贤”的可能性。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