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返回
  • 浏览过的版块

6768697071727374
/83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7
贴子6099
魅力8729
注册时间2012-12-04

cristal2011

只看他

2017-01-13 17:10:25

哎呀,这个解法果然精巧啊,确实也符合整部《红楼梦》处处“镶金嵌宝”的风格。我一一都看了一下,觉得其余的都很齐整,就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这一回似乎有些牵强。因为这一回里其实还没有写到联诗和咏红梅诗呢,所以“白雪红梅”应该就是指宝玉那天早上起来看到栊翠庵里雪莹梅艳的美景了,似乎没有直指任何美人儿的意思。并且后面一回里写红梅花三首诗的是岫烟、李纹、宝琴,其中没有李绮啊(李纨以李绮“不大会作”为由,把机会给宝琴了)。所以这个咱们还可以再推敲推敲。
MM认为姨娘仍是“奴籍”,所以按身份不该在副册里,这个我也觉得很有道理。所以麝月和秋桐可以暂时不用考虑了。

另外,宝琴这个人儿我还是觉得若是放在香菱后面有些太“委屈”了,不是香菱不好,而是宝琴“开挂”。目前来看,这个琴妹妹真是幸福得很呐,从小跟父亲天南地北四处游历,又有一个疼爱自己还无比“靠谱”的哥哥(相较于薛蟠),亲事也早已安排妥当,并且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我的观感是,她就好像是全书悲音衰势中的“逆流”,几乎所有和她相关的情节都鲜亮明快,大不像是“薄命司”里的色调啊(就连一向热情潇洒的湘云也能通过情节,而非判词和诗谶,隐隐透给我们一些消极的暗示不是?如孤女的的身世和婶娘的苛刻等等)。
我这次重读发现一些细节有些让人疑惑,如“宁府除夕祭宗祠”这个郑重的场景便是以宝琴的旁观视角来写的,且无论是众人的评价还是贾母的态度(各种实际待遇),宝琴都是齐湘黛,而压宝钗的(晴雯的描述,宝钗“吃醋”,凫靥裘,元宵宴的座次等等),其诗才更是不逊于任何正钗。但如此光芒万丈的角色,在我印象里却是除了快乐还是快乐,人物形象却大为模糊(单调?),似乎曹公并没有把她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在写呀。当然,也可能正是因为宝琴这个人物“形同虚设”,所以才要被排在香菱之后。但说真的,看正册的排名样本,如果要按情节的重要性和人物的丰满度来排序,那么凤姐怎么会被排在妙玉、迎春、惜春的后面呢?所以性灵才情应该是排名的关键因素。可这样一来,宝琴又怎能“屈居”在香菱之后呢?
我看过一些文章分析宝琴那十首怀古诗都在隐射贾府及众人的命运,乍看之下还是有些穿凿的,但是倒是提醒我薛宝琴这个人会不会是在整个“红楼一梦”之外呢? 她只做个读者的“引路人”,为我们开启几扇门窗,再给点“场外信息”,自己却不沾染这里的苦乐喜忧。
所以我还是隐约觉着宝琴不该在这“薄命司”里(如果后几十回确实涉及到她的悲苦结局那就该另说了),就是在也似乎不该排在香菱后面。网上有人分析宝琴的原型是曹雪芹成书时还活得很好的人,我倒是觉得有其可能性。我是不是又钻牛角尖了啊?MM能为我解一解吗?

另外就是傅秋芳,这也是个正牌的“小家碧玉”,倒是“薄命”得很。虽然前八十回着墨不多,但却是宝玉“遐思遥爱”之人。看曹公对她哥哥那么详细的一段介绍,估计后文里还会出来的,如果再加些“戏份”,我认为倒看着比娇杏、宝珠更出彩些呢。MM觉着如何?






1011s 发表于 1/13/2017 12:26:47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837941#73837941]

[/url]
关于宝琴这个人物,我们零星讨论过,但总没有很尽兴。既然美眉提到她入副册合不合适的问题,我也不妨系统梳理下我对宝琴的浅见。

首先,宝琴这个人物为何会被塑造成如此完美无缺但又无甚特别突出个性的形象呢?
这和曹公一向的笔触很违背。不管是宝黛还是其他众金钗,形象无不丰满结实,鲜活欲滴,都有非常突出耀眼的个性鲜明特征。但宝琴没有,她的特点就只是完美,这基本等于没特点。因为太完美就失真了,就反而不活了。所以楼里有美眉说宝琴像AI,哈哈,也有贴切的地方。
我对这一问题的想法是,曹雪芹应该不是笔力不到,把宝琴写疵了,看他笔下,连个出场仅仅一两面的小丫头都能跃然纸上,比如坠儿,比如卍儿等。宝琴在前八十回是很浓墨重彩的一个人物,不可能会是笔力不到,只会是故意为之。
我比较倾向于一些红学家说的,宝琴这个人物的出现就像是国画中的间色法,是为了映衬主色,调剂情节。我们可以梳理一下宝琴出现的契机,正是宝黛钗三人关系焦灼纠结,欲转不转之时。也是贾母王夫人两派对金玉良缘一事僵持不下之时。此时宝琴出现了,就像一个关节滴进了一滴油,宝黛钗三人关系开始彻底扭转,钗黛从私下互证本心到公开姐妹亲热,也是宝琴这个契机的功劳。不然宝玉可能还迟迟没有发现钗黛已经彼此释怀。而贾母借宝琴婚事也言明对金玉良缘的态度,双方虽还僵持,但也算有了各自交待,对情节推动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宝琴这个人物形象为何要完美而无特质了。若不完美,如何能让读者信服贾母对她的偏爱,信服贾母拿她压金玉良缘。如果宝琴不是艳压群芳,性情开朗更胜宝钗,贾母这样提,倒是太明显的给宝钗薛姨妈没脸了,唯有宝琴美好得过分,叫人一见就爱得不得了,贾母这样提亲暗示才显得“合情合理”。
同时,又不能让宝琴真得就压了钗黛的光芒。所以宝琴不可有性格鲜明的活笔描写,不然怎能映衬得钗黛二人更鲜活?
这是我对宝琴这一角色的理解。

第二个问题,就是美眉所说,宝琴究竟入不入薄命司?
我认为,唉,长叹一声,宝琴大约还是要入薄命司的。因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些红楼梦里的女儿们,应该没有哪个是逃得出薄命一词的。我这里偷懒引用刘心武的一些解读,我觉得还挺有道理,美眉不妨读之:

“那么,在曹雪芹所写成或至少是设计好的八十回后的篇章中,她究竟是否嫁给了梅翰林之子并终守一生呢?从八十回文本和脂砚斋批语的逗漏,我们可以推测出来,她后来的命运并非就此绾定。她的吟红梅诗里有这样的句子:“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表面上这都是紧扣“红梅”说事,其实,从“丰年好大雪”到处处“无余雪”,“流水空山”好落寞,恐怕都暗示着薛氏家族的整体瓦解,她最后也只能是入“薄命司”而不可能例外。她那首吟柳絮的《西江月》词中有句曰“明月梅花一梦”,恐怕是暗示着她最后并未能如约嫁到梅家;那么,她没嫁给姓梅的又嫁给了谁呢?我认为她那十首怀古诗的最后一首恰是说她自己的:“不在梅边在柳边”,也就是说,她最后的归宿,竟是与柳湘莲结合了。凝神一想,尤三姐虽是真情而屈死,究竟未必能配得上柳湘莲,而薛宝琴与柳湘莲在“浪游”的经历与“壮美”的气质上,实在是非常相配。”

以上,除了不在梅边在柳边一句解读有些穿凿,想象力太丰富了些,也唐突了柳湘莲和尤三姐这对儿苦命人。不过其他还是很有道理的。宝琴在书中父亲已逝,母亲得了痰症也是不久于人世。如果梅翰林家回京,宝琴母亲恰好去世,那她还要给母亲守孝,亲事必受耽搁。所谓夜长梦多,期间四大家族倾覆也不过几年时间,甚至可能薛家一有败像,宝琴恐遭退婚之辱也未必。更有可能受连累到更凄凉的地步。

我还有个更腹黑的想法,和网友西岭雪的猜测所见略同。下面援引这位网友的猜测:

“宝琴明明是赶来京城发嫁的,然而夫家却合家在任上,竟不知扑了谁来?难道他们进京前没有互通个消息,不知道那梅家不在京城吗?而且她父亲前年才刚刚没了,母亲又是痰症,她不需要守孝三年的么,倒丢下重病的母亲,兄妹俩齐齐进京来住着不走,是何缘故?
比起林黛玉当年只有五岁,已知侍汤奉药,守丧尽哀,这薛宝琴可谓不孝之至。自从进府以来,不见她对父亲有任何哀悼之情,更不见对母亲有任何担忧之意,每日只以贾母之宠、众姐妹之陪护为乐,岂非无情至极?
黛玉认薛姨妈做干妈,是因为自幼丧母,乏人关爱;就是贾芸巴结讨好认了宝玉做父亲,也要堂而皇之地说:“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而那薛宝琴,母亲明明还在世,倒已经巴巴地认了王夫人做干妈了,是何道理?
原来,表面上最完美尊贵的,内里却可能是最千疮百孔的,浑身上下充满了不合理、不合宜。”

这位网友揣测虽有失厚道,但不乏犀利。其中对宝琴认王夫人一节有误解,这应该不是宝琴的过失或趋炎附势,想她一个小女儿家,此等事情自然是要听从父母长辈命令。但是,宝琴一不在家为父守孝二不床前侍奉母疾,这还是很蹊跷的。
我大胆推测,薛宝琴薛蝌兄妹俩并非如薛蟠宝钗一样是薛家正支掌权子弟,因为文中交待,其父行商周游,几乎不在族中常驻,若是嫡系子孙,如宝钗之父,家族无论如何不会放任其出外做游商。喜山水好赏乐,四处有生意只是明面原因,宝钗家也是四处有生意,薛蟠也不过偶一出行,薛姨妈自不会让他携妻带子四处奔波。
宝钗就是千金闺阁小姐般的教养,虽然是商,但前人有紫薇舍人官职,现在有皇商身份,虽不能和元春黛玉湘云这样的出身比,但和宝琴的出身教养经历比,却是又规矩了很多。
我们用现代人眼光看宝琴,四处游历眼界开阔多么有趣的人生啊,可在当时看来,正经闺秀怎可如此抛头露面?可见宝琴家应该就是普通商户。
而梅翰林家和宝琴的婚事也是宝琴父亲游商中订下的,其父已逝,其母病危,只有一个哥哥,梅翰林家若真心要娶,哪里不能去娶,为何自家在外地却使得宝琴一家先进京等着?自古只有送嫁,断没有送着等嫁一说,那女方矜持地位何在?
所以宝琴的完美也是假象,宝琴也有宝琴的不得已与苦楚。父死母病,亲事无着落,这哪里是好命的兆头呢?这样境地的宝琴,不进京依附宝钗一家又怎样呢?可能原本也是打着走亲戚的名义进京,实则等梅家回京赶快将亲事坐实,不然若母丧就又需守丧,亲事更可能泡汤了。这也不是宝琴不肖,应该也是宝琴母亲的意愿。可不料贾母那样喜爱她,真假不说,要叫她认王夫人做娘,宝琴实在没有拒绝的理由啊。
不过,宝琴不管怎样,和梅家亲事都很飘忽啊。其所做诗词虽壮阔但却也是悲壮,而且隐喻谶语也很多,这个红学研究很多了我就不说了。所以宝琴入薄命司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再看第三个问题,也是全书中最最不合理的,美眉所说宝琴参与贾府祭宗祠一节
这一节宁荣二府祭祖,薛宝琴这个外人得以陪侍在侧,观看了整个过程。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个通行网络的解释就是,宝琴认了王夫人做干妈,就算是贾家的女孩儿了,所以能和三春姐妹一同进入宗祠祭祖。
这个解释看起来行得通,其实很离谱谬误。且不说干女儿能否入宗祠祭祀。我们先看看亲女儿能不能吧。在贾府春节宗祠祭祀一节,哪里有写三春姐妹进宗祠了?女儿在家也是待嫁之身,是外人,是娇客。不见凤姐儿怎么说探春的,那是小姐,未来的姑奶奶,王夫人都打不得骂不得的娇客。这才是清代贵族女儿在家的地位身份。写未嫁小姐随着父母祭祖的,都是历史不及格的。很多家庭连族谱都不记女儿名字,因为反正迟早也是别人家的人。而哪个家族若不把正经嫡妻儿媳记入族谱,那才是有问题呢。
所以贾家祭祖,贾母领头,邢王夫人执事,凤姐儿尤氏等媳妇儿都在,但三春是不可能出现的。更不要说宝琴这个干女儿了。
原文如下: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次日,由贾母有诰封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候,然后引入宗祠。且说宝琴是初次,一面细细留神打谅这宗祠,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两旁有一副长联,写道是: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亦衍圣公所书。进入院中,白石甬路,两边皆是苍松翠柏。月台上设着青绿古铜鼎彝等器。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写道是:“星辉辅弼”。乃先皇御笔。两边一副对联,写道是:

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亦是御笔。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旁边一副对联,写道是:

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俱是御笔。里边香烛辉煌,锦幛绣幕,虽列着神主,却看不真切。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众人围随着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上贾敬手中。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内,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妻子,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茶传完,贾蓉方退出下阶,归入贾芹阶位之首。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隙空地。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左为王,右为佩的右边)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一时礼毕,贾敬贾赦等便忙退出,至荣府专候与贾母行礼。

  尤氏上房早已袭地铺满红毡,当地放着象鼻三足鳅沿鎏金珐琅大火盆,正面炕上铺新猩红毡,设着大红彩绣云龙捧寿的靠背引枕,外另有黑狐皮的袱子搭在上面,大白狐皮坐褥,请贾母上去坐了。两边又铺皮褥,让贾母一辈的两三个妯娌坐了。这边横头排插之后小炕上,也铺了皮褥,让邢夫人等坐了。地下两面相对十二张雕漆椅上,都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每一张椅下一个大铜脚炉,让宝琴等姊妹坐了。]

这一大段可见,宝琴观看了祭祖情景,但,并未实际参加祭祖,就连三春等姊妹也没有,而是祭祖行礼完毕退出宗祠,场景转至尤氏正房内,文章才提及了“宝琴众姊妹”。
所以宝琴参加祭祖一说是谬误,在外旁观了祭祖才是真的。而三春姊妹应该也是在外一同旁观的。虽然未嫁女不可进宗祠祭祀,但却须观礼,也是清代很多贵族家庭的规矩。此处宝琴做为王夫人所认干女儿,随同三春一起观礼,并不显得过于突兀了。
曹公为何会借宝琴之眼写贾府祭祀之礼呢?其实这就是小说家言,和黛玉初进贾府,借其眼观荣宁二府外在气象,王夫人所居正院格局是一个道理。也像刘姥姥之眼看大观园,别有洞天。
所以我不觉得宝琴是有人分析的警幻仙子的化身或痴梦仙姑的化身等等,也不觉得她是会跳出薄情司,冷眼观兴衰的有福之人。
还有一点,红楼中的小姐丫头们,很少是父母双全,福寿皆享的,元春父母都在但短命,探春算齐全吧,但她又不是父母双全,竟是三全了,妾生女,薄命也如凤姐儿说得不挑嫡庶的人才能有福得了探春,而且还远嫁不能享天伦之乐。
其余连着副册又副册,都没有天伦福寿俱全之人。这就是薄命了。宝琴也是呀。
综上,总体我还是倾向宝琴是会入薄命司的。我也希望一部红楼能有一个,哪怕就一个女儿家可以不薄命,但是理性来看,估计是没有的。叹息一声。这里邢岫烟和小红存疑,不过前者那父母还不如没有呢,小红如果是个好的也许还能跳出薄命司?

第四个问题,宝琴为何会屈居香菱之下。
还是那个说法,除了性灵诗才外,身份和命运交集更重要。首先身份上我上面分析推测了,宝琴论身份并不比香菱出身高,只是香菱后来落难了。
其次命运交集上,不说后面结局,就是前八十回,香菱与薛家,与宝玉,与僧道及整个红楼故事的走向都有着远超宝琴的重量。
而宝琴不入正册,更说明贾母提亲一说纯属“打马唬眼”。且看书里宝玉同生日的四人,哪个是和宝玉真有姻缘情缘的呢?四儿,平儿,岫烟与宝琴,哪个也不是真的同一天生日就能做夫妻了。很多人推测的二宝同天生日所以宝琴最后会嫁宝玉也是太穿凿附会了。
所以不管是身份,性灵诗才,还是同宝玉同贾府的命运血缘亲近度等,宝琴都进不了正册,而居于副册香菱之下也并不算委屈。

关于宝琴,我目前的想法就这样多。也许美眉能找出更多的例证,说不定我会改变,哈哈。快来说服我吧。

下面再说说金陵十二钗人选吧。美眉提出的傅秋芳等可入副册,我觉得也不无道理。那就把龄官娇杏等人移走。就和周汝昌先生的推测差不多了。他还是从身份上考虑的多,认为副册也还是四大家族主子小姐或媳妇儿姻亲,他认为平儿会被扶正。其实我早先最认可的还是周汝昌先生的一百零八榜,觉得他太牛了,能排出这么多来,还纹丝不乱。不过后来想了想,这么多榜,恐怕也不是曹公本意,很多人有勉强之意。不过他理解的副册又副册自有他的道理,都贴出来给美眉也参详参详吧。

 金陵十二钗副册
  甄英莲(情伤) 平儿(情和)薛宝琴(情壮)尤三姐(情豪)尤二姐(情悔) 尤氏(情外)邢岫烟(情妥)李纹(情美)李绮(情怡)喜鸾(情喜)四姐儿(情稚)傅秋芳(情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晴雯(情灵) 袭人(情切)鸳鸯(情拒)小红(情醒)金钏(情烈) 紫鹃(情慧)莺儿(情络) 麝月(情守) 司棋(情勇)玉钏(情怨)茜雪(情谅)柳五儿(情失)
  金陵十二钗三副册
  抱琴 待书 入画 彩霞 素云 翠缕 雪雁 秋纹 碧痕 春燕 四儿 小螺
  金陵十二钗四副册
  龄官 芳官 藕官 葵官 蕊官 豆官 艾官 文官 茄官 宝官 玉官 菂官
  金陵十二钗五副册
  二丫头 卍儿 瑞珠 宝珠 智能儿 云儿 青儿 佳蕙 绣橘 翠墨 彩屏 坠儿
  金陵十二钗六副册
  琥珀 春纤 碧月 佩凤 偕鸳 文花 靛儿 媚人 檀云 绮霰 可儿 良儿
  金陵十二钗七副册
  张金哥 红衣女 周瑞女 娇杏 丰儿 银蝶 莲花儿 蝉姐儿 炒豆儿 小鹊 臻儿 嫣红
  金陵十二钗八副册
  夏金桂 秋桐 宝蟾 善姐 鲍二家的 多姑娘 小霞 小吉祥儿 小鸩儿 小舍儿 倪二女 傻大姐
  涉及情榜的脂砚斋批语有:
  1、庚辰双行夹批:妙卿出现。至此细数十二钗,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添秦可卿有七,熙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得十人矣。后有史湘云与熙凤之女巧姐儿者共十二人,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是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意。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又有又副册三断词乃晴雯、袭人、香菱三人,余未多及,想为金钏、玉钏、鸳鸯、苗云(按:书中不见此人,想是彩云?)、平儿等人无疑矣。观者不待言可知,故不必多费笔墨。
  2、庚辰眉批: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畸笏。
  3、庚辰眉批:是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回末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畸笏。
  (注:第一段批语批者应为脂砚斋, 后两段为畸笏叟。)

哈哈,看到夏金桂和鲍二家的并傻大姐挤做一堆儿,我还是忍不住笑喷了。周汝昌先生也是促狭得紧。
以上,美眉若还有何见解还请不吝赐教。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7
贴子6099
魅力8729
注册时间2012-12-04

cristal2011

只看他

2017-01-13 17:25:48


对啊,MM不提我也都忘了探春《分骨肉》那首了。小的时候看探春远嫁那场戏,只见凤冠霞帔,琼楼花舫,还觉着热闹好看,直到自己和父母在机场道别,这才能体味探春当时为什么是哭着上船的。

MM以作部落酋长夫人来比喻探春嫁予番邦做王妃真是有趣啊,想想也是贴切的。远嫁蛮荒之地也就罢了,只是“后会无期”这四个字太钻心啊。


说到87版电视剧的插曲,我每次听到宝玉的《红豆曲》就忍不住一阵伤感,在一场宴欢饮乐的戏里冷不丁地出来这么一支悲音,让人更觉凄凉。也算是能给整部《红楼梦》点题的一个缩景了。


新版里的选角确实有时实在让人不忍直视,哈哈,也就是老一辈儿的像贾母、贾政还留了些书里的神韵(我还是很喜欢新版的贾母的,形象虽与87版大相径庭,但也神趣盎然)。小宝玉确实在所有青年演员里算“尚可”的了,不过也确实还差着欧阳奋强版好大一节呢,想着他当时年龄也着实是小,也算是努力了。


华视版呢,我想先给MM打个预防针哈,以免MM期望太高会有落差。相比之下,无论是87版还是2010版,都算得是《红楼梦》的“仙版”了,华视的则是个“俗版”,沿袭了台湾传统“家庭伦理剧”的一贯调子,有些次要人物被刻意“扁平化”了(如邢夫人、秋纹等),而有些重要些的角色又被“修饰”得流俗了(如晴雯),剧情上还增添了许多平日里家长里短的狗血鸡毛,哈哈,初看之时还真是不适应呢。剧里的音乐也很是雷人,且服饰、道具、布景也颇觉简陋(甚至有好些错误之处,比如黛玉时而弹琴时而弹筝),比不得大陆这些版本严谨考究。

但这个版本好在容量大(记得有七十集左右),剧本也较完整,其中凤姐、可卿、小红等人的佚失戏份都有连接补充,且对于贾家失势的前后因果这条脉络也有较明晰的梳理(不过也只算是一家猜想而已),总的来说编剧一职还是下了大功夫的。所以还是值得一观。

当然,87版的结局也参考了很多当时的“探佚”成果,我认为很让人信服,只是妥协于集数的限制,不够具体而已。要说编剧最“偷懒”的还是2010版了,几乎完全照搬程高本不说,还大段大段地出现原文作旁白。不过作为观众也就当听听原书了,哈哈。

对了,这里也想吐槽一下2010版里编排王夫人明里便对黛玉多有不满,好像是要把今人的“婆媳矛盾”彰显出来好引起观众共鸣似的。我自己读书其实也没有感到王夫人对黛玉的”挤兑“,要说多么喜欢爱护倒也谈不上,至少也是以礼善待之吧。王夫人痛恨晴雯是真,但不能因为晴雯是黛玉的重像便要这么明显地表现出王夫人对黛玉也“不悦”,我想她自然是喜欢宝钗胜过黛玉许多,但单对黛玉在明里也算和善。电视剧这么演感觉有些过了,不知MM怎么看。


华视版的演员里我认为最出彩的是凤姐(邓婕版演出了“水晶心肝儿玻璃人儿”的心机城府,这一版则更体现“泼皮破落户儿”的世俗霸道,又是另一种风味)和宝钗(更有“君子”之姿),具体的就不多说了,待MM先看了再做讨论吧。


另外,华视这个版本跟87版比也有明显的“价值差别”,我个人感觉87版还是稍微有“扬黛抑钗”的倾向的,虽然不是特别明显。而华视版对于宝钗、探春、袭人这一“处世派”则也略有偏重,尤其是宝钗与探春两个,和其他版本相比更具体、更全面,当然也不免有些刻意“美化”的痕迹。哈哈,算是给观众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吧。


1011s 发表于 1/13/2017 12:43:33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840833#73840833]

[/url]
这么一说,难道此版是宅斗剧之鼻祖?哈哈哈,那就当红楼同人剧看好了。我很同意美眉对大陆新版红楼梦的评价。尤其是讲到王夫人对黛玉那里,其实何止是那里,好多处都太露太白,不合原著氛围。不是朗诵原文就算忠于原著了,最重要是领会精神啊。曹雪芹曲笔隐笔,一为避祸,二为亲讳,三则为留白。所谓言不尽意则远。新版倒好,不顾人物身份性格,搞得全那么直白,真是一丝韵味也没有了。
王夫人就算真厌恶黛玉(先不说她会不会),她的身份性格也绝对不会宣诸口行于色,王夫人不管其人怎样才华平庸,有丫鬟爬床恐惧症,但毕竟还是大家闺秀,又礼佛又掌家,就算无才能耳根软,也不是邢夫人那样心左性毒皆露于外的人。说王夫人佛口蛇心有些过。我觉得她就是一个有控制欲对丈夫儿女之爱都有条件的俗人罢了。
比如宝玉挨打那里她哭着哭着就说要是贾珠在,死一百个宝玉也罢了。。。这,情商太低了,宝玉和其他人还都听着呢。可以理解她心情,可这样说,难免让人心冷。又比如袭人说宝玉,难道你做了贼我也跟着你,这和王夫人对宝玉的爱同理。都是不了解,不尊重,只一味的控制依赖,其实远远不是爱的真谛,也不是多么伟大的感情。
平俗之外,王夫人比袭人更有庸俗之感,她还不如袭人能干呢,袭人还有个贤字呢。
不过要说狠毒,那是高看王夫人了吧。凤姐儿才是毒辣之人呢。
Huaren
等级版主
威望5
贴子1177
魅力2493
注册时间2011-10-20

1011s

只看楼主

2017-01-14 23:25:17

回复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843771#73843771]701楼cristal2011的帖子[/url] 多谢MM提供这么多信息哈。今天去节前购物,一时忘了形啦,只好明天再来回复MM了。 周末愉快哟~~~~
Huaren
等级版主
威望5
贴子1177
魅力2493
注册时间2011-10-20

1011s

只看楼主

2017-01-16 17:40:51

关于宝琴这个人物,我们零星讨论过,但总没有很尽兴。既然美眉提到她入副册合不合适的问题,我也不妨系统梳理下我对宝琴的浅见。

首先,宝琴这个人物为何会被塑造成如此完美无缺但又无甚特别突出个性的形象呢?
这和曹公一向的笔触很违背。不管是宝黛还是其他众金钗,形象无不丰满结实,鲜活欲滴,都有非常突出耀眼的个性鲜明特征。但宝琴没有,她的特点就只是完美,这基本等于没特点。因为太完美就失真了,就反而不活了。所以楼里有美眉说宝琴像AI,哈哈,也有贴切的地方。
我对这一问题的想法是,曹雪芹应该不是笔力不到,把宝琴写疵了,看他笔下,连个出场仅仅一两面的小丫头都能跃然纸上,比如坠儿,比如卍儿等。宝琴在前八十回是很浓墨重彩的一个人物,不可能会是笔力不到,只会是故意为之。
我比较倾向于一些红学家说的,宝琴这个人物的出现就像是国画中的间色法,是为了映衬主色,调剂情节。我们可以梳理一下宝琴出现的契机,正是宝黛钗三人关系焦灼纠结,欲转不转之时。也是贾母王夫人两派对金玉良缘一事僵持不下之时。此时宝琴出现了,就像一个关节滴进了一滴油,宝黛钗三人关系开始彻底扭转,钗黛从私下互证本心到公开姐妹亲热,也是宝琴这个契机的功劳。不然宝玉可能还迟迟没有发现钗黛已经彼此释怀。而贾母借宝琴婚事也言明对金玉良缘的态度,双方虽还僵持,但也算有了各自交待,对情节推动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宝琴这个人物形象为何要完美而无特质了。若不完美,如何能让读者信服贾母对她的偏爱,信服贾母拿她压金玉良缘。如果宝琴不是艳压群芳,性情开朗更胜宝钗,贾母这样提,倒是太明显的给宝钗薛姨妈没脸了,唯有宝琴美好得过分,叫人一见就爱得不得了,贾母这样提亲暗示才显得“合情合理”。
同时,又不能让宝琴真得就压了钗黛的光芒。所以宝琴不可有性格鲜明的活笔描写,不然怎能映衬得钗黛二人更鲜活?
这是我对宝琴这一角色的理解。


再看第三个问题,也是全书中最最不合理的,美眉所说宝琴参与贾府祭宗祠一节
这一节宁荣二府祭祖,薛宝琴这个外人得以陪侍在侧,观看了整个过程。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个通行网络的解释就是,宝琴认了王夫人做干妈,就算是贾家的女孩儿了,所以能和三春姐妹一同进入宗祠祭祖。
这个解释看起来行得通,其实很离谱谬误。且不说干女儿能否入宗祠祭祀。我们先看看亲女儿能不能吧。在贾府春节宗祠祭祀一节,哪里有写三春姐妹进宗祠了?女儿在家也是待嫁之身,是外人,是娇客。不见凤姐儿怎么说探春的,那是小姐,未来的姑奶奶,王夫人都打不得骂不得的娇客。这才是清代贵族女儿在家的地位身份。写未嫁小姐随着父母祭祖的,都是历史不及格的。很多家庭连族谱都不记女儿名字,因为反正迟早也是别人家的人。而哪个家族若不把正经嫡妻儿媳记入族谱,那才是有问题呢。
所以贾家祭祖,贾母领头,邢王夫人执事,凤姐儿尤氏等媳妇儿都在,但三春是不可能出现的。更不要说宝琴这个干女儿了。
原文如下: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次日,由贾母有诰封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候,然后引入宗祠。且说宝琴是初次,一面细细留神打谅这宗祠,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两旁有一副长联,写道是: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亦衍圣公所书。进入院中,白石甬路,两边皆是苍松翠柏。月台上设着青绿古铜鼎彝等器。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写道是:“星辉辅弼”。乃先皇御笔。两边一副对联,写道是:

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亦是御笔。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旁边一副对联,写道是:

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俱是御笔。里边香烛辉煌,锦幛绣幕,虽列着神主,却看不真切。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众人围随着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上贾敬手中。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内,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妻子,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茶传完,贾蓉方退出下阶,归入贾芹阶位之首。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隙空地。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左为王,右为佩的右边)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一时礼毕,贾敬贾赦等便忙退出,至荣府专候与贾母行礼。

  尤氏上房早已袭地铺满红毡,当地放着象鼻三足鳅沿鎏金珐琅大火盆,正面炕上铺新猩红毡,设着大红彩绣云龙捧寿的靠背引枕,外另有黑狐皮的袱子搭在上面,大白狐皮坐褥,请贾母上去坐了。两边又铺皮褥,让贾母一辈的两三个妯娌坐了。这边横头排插之后小炕上,也铺了皮褥,让邢夫人等坐了。地下两面相对十二张雕漆椅上,都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每一张椅下一个大铜脚炉,让宝琴等姊妹坐了。]

这一大段可见,宝琴观看了祭祖情景,但,并未实际参加祭祖,就连三春等姊妹也没有,而是祭祖行礼完毕退出宗祠,场景转至尤氏正房内,文章才提及了“宝琴众姊妹”。
所以宝琴参加祭祖一说是谬误,在外旁观了祭祖才是真的。而三春姊妹应该也是在外一同旁观的。虽然未嫁女不可进宗祠祭祀,但却须观礼,也是清代很多贵族家庭的规矩。此处宝琴做为王夫人所认干女儿,随同三春一起观礼,并不显得过于突兀了。
曹公为何会借宝琴之眼写贾府祭祀之礼呢?其实这就是小说家言,和黛玉初进贾府,借其眼观荣宁二府外在气象,王夫人所居正院格局是一个道理。也像刘姥姥之眼看大观园,别有洞天。
所以我不觉得宝琴是有人分析的警幻仙子的化身或痴梦仙姑的化身等等,也不觉得她是会跳出薄情司,冷眼观兴衰的有福之人。
还有一点,红楼中的小姐丫头们,很少是父母双全,福寿皆享的,元春父母都在但短命,探春算齐全吧,但她又不是父母双全,竟是三全了,妾生女,薄命也如凤姐儿说得不挑嫡庶的人才能有福得了探春,而且还远嫁不能享天伦之乐。
其余连着副册又副册,都没有天伦福寿俱全之人。这就是薄命了。宝琴也是呀。
综上,总体我还是倾向宝琴是会入薄命司的。我也希望一部红楼能有一个,哪怕就一个女儿家可以不薄命,但是理性来看,估计是没有的。叹息一声。这里邢岫烟和小红存疑,不过前者那父母还不如没有呢,小红如果是个好的也许还能跳出薄命司?


哈哈,我来晚了。一到周末就不禁想唱“时间都去哪儿了”,现在来好好回复MM啦。


感谢MM如此仔细地回答我关于宝琴的问题。若不是MM提醒宝琴已被认作贾府干女儿这一节,我到现在可能都还没转过宝琴能够旁观贾府祭祖这个弯儿来呢,哈哈,瞧我这脑袋,多谢多谢啦~~~~


我认为MM那段对宝琴出场契机的分析让我非常受教,正如MM所说,宝琴的出现的确让宝、黛、钗、湘之间的情感互动更丰富明朗了,贾母一开口,宝钗一牵线,宝琴一下子便成了这四人的“小妹妹”,一举一动倒都牵扯出此四人的情思态度,把这四人的关系搅动得更加浓厚稠密了。


关于宝琴为何这般“完美”,MM按照贾母借此表达对“金玉之说”的态度这个方向做了分析,我也觉得有道理,而我自己还有个小感受。记得以前我跟MM提到过琴字有个异体字是“𨨖”,双玉从金,让我联想到此人也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是这三人的“合体”。MM看看我说的有无道理哈。

粗粗地看,宝琴相貌该是如宝钗一样的明艳夺目型的,宝钗“艳冠群芳”,而宝琴雪下折梅所组的《双艳图》也是强调这一个“艳”字,甚至还艳压宝钗了;然而宝琴的情致审美,以及诗才上的灵透敏捷倒与黛玉更相通,比如“割腥啖膻”那回,宝琴起初也和黛玉一样是远着那块儿鹿肉的,而唯等到宝钗以黛玉也爱吃这个为由哄着她,她才开口尝了,并且此后制灯谜时二人也有心思融通,彼此唱和的互动等等。再有,曹公说宝琴“年轻心热”,这又像谁呢?宝钗虽有“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非贬义),但这股子“热乎劲儿”是对事不对人的,黛玉素来是个“喜散不喜聚”的,对其他的“人”也没有很大兴致,而宝琴这样看众姊妹个个不俗便“不肯怠慢”,瞧黛玉出类拔萃便更是“亲敬异常”的这副“热肚肠”更像谁呢,不正像宝玉那对姐姐妹妹都无比真诚热络的性情吗?


另外,虽还未来得及细读,但我发现看宝琴的诗词总有一种“总览”、“统一”之感。

如“柳絮词”里“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又如那首“赤壁怀古”里的“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似乎处处大开“全景视角”。且“怀古诗十首”里的用典也是很明显的“五五开”,前五首所选的皆是咏叹战争国运、帝王将相的历史“正典”, 而后五首便取材帝妃情爱、才子佳人这样的野史传奇,其视野气韵上竟像是“并接”了薛蘅芜所代表的浑阔,和林潇湘所引领的新奇。

所以我似乎觉得这像是曹公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而有意为之的,宝琴虽年龄最小,却是个合钗黛并宝玉的“集大成者”(虽然还有其稚嫩之处)。这是我目前觉着宝琴此人有个“总启”功能的一点点线索。
Huaren
等级版主
威望5
贴子1177
魅力2493
注册时间2011-10-20

1011s

只看楼主

2017-01-16 18:06:14


第二个问题,就是美眉所说,宝琴究竟入不入薄命司?
我认为,唉,长叹一声,宝琴大约还是要入薄命司的。因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些红楼梦里的女儿们,应该没有哪个是逃得出薄命一词的。我这里偷懒引用刘心武的一些解读,我觉得还挺有道理,美眉不妨读之:

“那么,在曹雪芹所写成或至少是设计好的八十回后的篇章中,她究竟是否嫁给了梅翰林之子并终守一生呢?从八十回文本和脂砚斋批语的逗漏,我们可以推测出来,她后来的命运并非就此绾定。她的吟红梅诗里有这样的句子:“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表面上这都是紧扣“红梅”说事,其实,从“丰年好大雪”到处处“无余雪”,“流水空山”好落寞,恐怕都暗示着薛氏家族的整体瓦解,她最后也只能是入“薄命司”而不可能例外。她那首吟柳絮的《西江月》词中有句曰“明月梅花一梦”,恐怕是暗示着她最后并未能如约嫁到梅家;那么,她没嫁给姓梅的又嫁给了谁呢?我认为她那十首怀古诗的最后一首恰是说她自己的:“不在梅边在柳边”,也就是说,她最后的归宿,竟是与柳湘莲结合了。凝神一想,尤三姐虽是真情而屈死,究竟未必能配得上柳湘莲,而薛宝琴与柳湘莲在“浪游”的经历与“壮美”的气质上,实在是非常相配。”

以上,除了不在梅边在柳边一句解读有些穿凿,想象力太丰富了些,也唐突了柳湘莲和尤三姐这对儿苦命人。不过其他还是很有道理的。宝琴在书中父亲已逝,母亲得了痰症也是不久于人世。如果梅翰林家回京,宝琴母亲恰好去世,那她还要给母亲守孝,亲事必受耽搁。所谓夜长梦多,期间四大家族倾覆也不过几年时间,甚至可能薛家一有败像,宝琴恐遭退婚之辱也未必。更有可能受连累到更凄凉的地步。

我还有个更腹黑的想法,和网友西岭雪的猜测所见略同。下面援引这位网友的猜测:

“宝琴明明是赶来京城发嫁的,然而夫家却合家在任上,竟不知扑了谁来?难道他们进京前没有互通个消息,不知道那梅家不在京城吗?而且她父亲前年才刚刚没了,母亲又是痰症,她不需要守孝三年的么,倒丢下重病的母亲,兄妹俩齐齐进京来住着不走,是何缘故?
比起林黛玉当年只有五岁,已知侍汤奉药,守丧尽哀,这薛宝琴可谓不孝之至。自从进府以来,不见她对父亲有任何哀悼之情,更不见对母亲有任何担忧之意,每日只以贾母之宠、众姐妹之陪护为乐,岂非无情至极?
黛玉认薛姨妈做干妈,是因为自幼丧母,乏人关爱;就是贾芸巴结讨好认了宝玉做父亲,也要堂而皇之地说:“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而那薛宝琴,母亲明明还在世,倒已经巴巴地认了王夫人做干妈了,是何道理?
原来,表面上最完美尊贵的,内里却可能是最千疮百孔的,浑身上下充满了不合理、不合宜。”

这位网友揣测虽有失厚道,但不乏犀利。其中对宝琴认王夫人一节有误解,这应该不是宝琴的过失或趋炎附势,想她一个小女儿家,此等事情自然是要听从父母长辈命令。但是,宝琴一不在家为父守孝二不床前侍奉母疾,这还是很蹊跷的。
我大胆推测,薛宝琴薛蝌兄妹俩并非如薛蟠宝钗一样是薛家正支掌权子弟,因为文中交待,其父行商周游,几乎不在族中常驻,若是嫡系子孙,如宝钗之父,家族无论如何不会放任其出外做游商。喜山水好赏乐,四处有生意只是明面原因,宝钗家也是四处有生意,薛蟠也不过偶一出行,薛姨妈自不会让他携妻带子四处奔波。
宝钗就是千金闺阁小姐般的教养,虽然是商,但前人有紫薇舍人官职,现在有皇商身份,虽不能和元春黛玉湘云这样的出身比,但和宝琴的出身教养经历比,却是又规矩了很多。
我们用现代人眼光看宝琴,四处游历眼界开阔多么有趣的人生啊,可在当时看来,正经闺秀怎可如此抛头露面?可见宝琴家应该就是普通商户。
而梅翰林家和宝琴的婚事也是宝琴父亲游商中订下的,其父已逝,其母病危,只有一个哥哥,梅翰林家若真心要娶,哪里不能去娶,为何自家在外地却使得宝琴一家先进京等着?自古只有送嫁,断没有送着等嫁一说,那女方矜持地位何在?
所以宝琴的完美也是假象,宝琴也有宝琴的不得已与苦楚。父死母病,亲事无着落,这哪里是好命的兆头呢?这样境地的宝琴,不进京依附宝钗一家又怎样呢?可能原本也是打着走亲戚的名义进京,实则等梅家回京赶快将亲事坐实,不然若母丧就又需守丧,亲事更可能泡汤了。这也不是宝琴不肖,应该也是宝琴母亲的意愿。可不料贾母那样喜爱她,真假不说,要叫她认王夫人做娘,宝琴实在没有拒绝的理由啊。
不过,宝琴不管怎样,和梅家亲事都很飘忽啊。其所做诗词虽壮阔但却也是悲壮,而且隐喻谶语也很多,这个红学研究很多了我就不说了。所以宝琴入薄命司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3/2017 5:10:25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843771#73843771]

[/url]

MM提到宝琴撇下病中母亲随兄进京待嫁这一点看着不太“寻常”,我先前还没想得这么细,哈哈,经MM一分析,我也觉得“疑点重重”,此处恐怕也有伏宝琴兄妹的某种“苦衷”。且我注意到书中提到薛蝌是趁王仁进京的契机成行的,而紧接着不久王子腾便升了“九省都检点”,这其中真有什么瓜葛隐情的也未可知。

但对于宝琴最终是否嫁予梅家我也还有一点小意见哈。我认为曹公善用谶语不假,然而就“梅花”一物来说,如果“明月梅花一梦”一句可被看作是诗谶,那么宝琴“雪下折梅”也算是物谶啊。宝琴是确确实实折得了红梅,且还与瓶中之梅共组“双艳图”的经典意象,这“白雪(薛宝琴)红梅(梅翰林之子)”倒像是被“落实”了的一个组合啊。所以,我以前便从这里得出宝琴最后的归属应该还是在梅家。


想说说我和刘心武老师对于“诗谶”的理解不大一样的地方。“不在梅边在柳边”这句正如MM所说的,是有些唐突了,想那道士好不容易度脱一个柳湘莲去警幻处“销号”,结果此人还又再“下界”与宝琴缔结良缘,这也太不尊重人家道士的劳动成果啦~~


我书里的诗词读得粗,但有个感觉是曹公所用“诗谶”均不是断章取义地摘出一句为之,而是连同全诗字词、内容、结构、意境的整体来启示人物命运。人物判词这样全篇预言式的创作就不说了,二十二回众人所作的灯谜也皆是以全诗为谶,就连花名签里的零散诗句,也是如冰山一角一般,如果“挖”出原诗,那也几乎是全篇都在隐射对应人物的命运。比如对应宝钗的那首罗隐的《牡丹》: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待,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这诗里能用来谶宝钗的可不止“任是无情亦动人”这一句啊。


而宝琴的咏红梅花诗是: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我看着全诗的笔调不说积极蓬勃吧,但也没有悲凉落寞之感。其中“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两句,我的理解是,字面上是用了两个典,旨在讲明所咏梅花不是白梅(无余雪),而是红梅(有落霞),这个意思在李纹那首诗里也有的,而且这句同时也暗示严冬将尽,春回大地之兆(也正合上“春妆儿女”一句)。所以在我看来,流水空山一句并没有空乏寂寞的感受,而是空灵悠远的意境。若硬要把“无余雪”理解为薛家的败落的话,那么这个“有落霞”倒有种劫后余庆之幸(我觉得不能仅凭“落霞”的一个“落”字就能定下哀戚之调,还要看全诗)。颈联两句一静一动,先冷后暖,两个抽象意境都在烘托梅花的这一抹红,很是美轮美奂。而尾联借用杜牧一首五律的典故,道出红梅的风骨,因为杜诗头两联是: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

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

可见杜牧笔下这“瑶池仙品”是白梅,所以宝琴说,这红梅虽然和白梅有颜色的差异,但请各位看官莫要怀疑,千万要把它看做是和杜先生所写的白梅一样,都是仙境里的肌骨才是。

所以这一气看下来,我觉得这首诗还大多是对红梅的肯定,没有“衰颓”之势,反倒有点红梅启新春的喜意(看着倒和好多网友的感悟不太一样)。所以我不太能同意刘心武老师只提取该诗里的一句当作诗谶来解读的方法。不过我的古诗词赏析能力也是匮乏得很,如果理解错了MM也莫见笑哈。


另外,关于宝琴填的那首《西江月》,我这次还没重读到那回呢,上次通读前八十回是在好几年前了,好多情绪感受都淡忘了(我好像也的确只关心着宝黛的主线,该反省)。不过我先跳过去重温了一下,倒也觉得整首词像是谶语,只是也不认为像刘心武老师说的那样,把“明月梅花一梦”这句单抠出来用以预指宝琴的婚事落空。原词上下两片是这样的: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我是这样理解的,这里的“三春事业付东风”大有可卿临终所说的“三春过后诸芳尽”这意思,而“江南江北一般同”也大概是在启示书中众女子最终四处流散的结局,因为“江南江北”一词便囊括了金陵、扬州、苏州等这些所有女孩子的原籍所在地,大有无论这些女儿来自哪里,最终都逃不掉一樽“万艳同杯(悲)”的语气。所以我认为这首词所谶的对象是薄命司里所有女子,而不是宝琴个人。

再有,关于“明月梅花一梦”的典故出处,我读的古诗词不多,但参看网上的解读有的说是用典赵师雄罗浮遇仙的故事,有的说是出自苏轼《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一诗,但无论出自哪一处我认为这里都应该是取义不取物,只把“梦遇梅仙”作为一个整体意象借指前句“三春事业”的虚妄与落空而已。并且,细看这两处典故里出现的均是白梅,而与宝琴起关联的应该是“红梅”。所以我不太认同刘心武老师关于这几处“诗谶”的理解,而还是更相信宝琴最终是嫁予梅家的。至于梅家是否也随四大家族的倾覆而衰败,从而导致宝琴也一路悲歌下去,那倒是很可能的。

Huaren
等级版主
威望5
贴子1177
魅力2493
注册时间2011-10-20

1011s

只看楼主

2017-01-16 18:26:47


第四个问题,宝琴为何会屈居香菱之下。
还是那个说法,除了性灵诗才外,身份和命运交集更重要。首先身份上我上面分析推测了,宝琴论身份并不比香菱出身高,只是香菱后来落难了。
其次命运交集上,不说后面结局,就是前八十回,香菱与薛家,与宝玉,与僧道及整个红楼故事的走向都有着远超宝琴的重量。
而宝琴不入正册,更说明贾母提亲一说纯属“打马唬眼”。且看书里宝玉同生日的四人,哪个是和宝玉真有姻缘情缘的呢?四儿,平儿,岫烟与宝琴,哪个也不是真的同一天生日就能做夫妻了。很多人推测的二宝同天生日所以宝琴最后会嫁宝玉也是太穿凿附会了。
所以不管是身份,性灵诗才,还是同宝玉同贾府的命运血缘亲近度等,宝琴都进不了正册,而居于副册香菱之下也并不算委屈。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3/2017 5:10:25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843771#73843771]

[/url]

关于“薄命”一说,看了MM的分析,我也觉着若是单把宝琴一人从全书“怀金悼玉”的底调中撇开也似乎是不妥的,且连巧姐这样“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命中“留余庆”的主儿都入了薄命司,宝琴一人独免倒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但我还是有些纠结宝琴的排位。按照MM所贴的畸笏叟的批语来看,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簿册里的选人与排位都还未最终确定呢?

我决然不否认香菱的重要性哈,只是觉着宝琴的分量似乎也不亚于香菱啊。若说香菱这个角色对于全书的情节进展起了不可取代的推动作用,那么作者也通过宝琴的诗词和视角向我们透露了大量的信息啊,如前面MM分析的贾母对于宝玉姻缘的态度,贾府的祭祖盛况,以及贾府与众钗的结局走势等等。

而说到出身,我想宝琴应该还是优于香菱的。在我看来香菱虽是富家小姐,但也还是个“小家碧玉”。曹公介绍甄士隐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其岳父封肃也是“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可知甄士隐岳父家是靠田亩务农为生的。而虽然甄士隐房产器物虽毁之一炬,但他变卖田产之所得似乎也未经得起他岳父几哄几骗,看来甄家家底比之薛家似乎还是略欠些的。

然而从薛蝌背景来看,即便他们兄妹可能不如薛蟠兄妹,但总归还是紫薇舍人之后,而他是薛蟠的“叔伯兄弟”,看来也是共祖父的近脉了,从薛氏这几个兄弟姊妹的互动来看,她们从小一直是走得很近的,也并不像是分了家的(如宝钗跟岫烟说的“你这一到了我们家”)。如果说曹公还有些勉强地“推”甄府为姑苏的“望族”的话,那他就已经明写过薛家乃“金陵一霸”了。且当薛姨妈要给岫烟薛蝌说亲时,邢夫人这个势利眼想的也是“薛家根基不错,且现今大富”,可见薛蝌的背景是足够好的。

我想宝琴能从小随父亲走南闯北倒不一定就是因为他父亲出身低,宝琴父亲应该是宝钗父亲的亲弟弟,祖业自有哥哥打理,做弟弟的倒有个游山玩水的闲工夫了(我看张爱玲小说里的二爷三爷,尤其是三爷,多是游手好闲的“败家种子”,宝琴爸虽不一定败家,但也可以做个“闲人”的)。薛姨妈也说过宝琴父亲是个“好乐的”,而宝琴自己也讲过父亲“央烦”通事官向真真国女孩子索字的经过,可见他父亲也是个风雅(流)之人,游历天下倒不一定是为了生意买卖,而更像是秉着几分“游侠”气性收揽天下奇货,结交四方好友(宝琴的婚事也倒由这样给“结”下了)。当然,有这么个风流的父亲,才有这么个灵秀的女儿,大概这也是宝琴之禀赋的由来(甄士隐也并非俗人,所以香菱也极有悟性)。

宝琴薛家的背景已是不俗了,更加之还被王夫人认作干女儿,做了宝玉的“小妹妹”,且又独得贾母“凫靥裘”之宠,这对她的身份也有大大的提升,我想较之香菱,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所以宝琴排在香菱之后我至今还是不解的。哈哈,还想听听MM的说法哈。


至于书中同日生日的人物之间有何种联系,我想曹公应该是有精心安排的,这也是我读书时一直在揣摩的一个大宗。不过我也不认为只是姻缘上那么简单,如MM指出的,光和宝玉一日生的就有那么些,怎么能教他都一一娶得?况且还有黛玉和袭人一组,金钏和凤姐一组等等。且我隐隐觉着书中“同月”、“同姓”之人都有隐藏的联系,或是命运的、或是性灵的,这在“寿怡红”附近便有比较明确的暗示。

MM一向灵透,有空帮忙参悟参悟吧~~
Huaren
等级版主
威望5
贴子1177
魅力2493
注册时间2011-10-20

1011s

只看楼主

2017-01-16 18:34:58


下面再说说金陵十二钗人选吧。美眉提出的傅秋芳等可入副册,我觉得也不无道理。那就把龄官娇杏等人移走。就和周汝昌先生的推测差不多了。他还是从身份上考虑的多,认为副册也还是四大家族主子小姐或媳妇儿姻亲,他认为平儿会被扶正。其实我早先最认可的还是周汝昌先生的一百零八榜,觉得他太牛了,能排出这么多来,还纹丝不乱。不过后来想了想,这么多榜,恐怕也不是曹公本意,很多人有勉强之意。不过他理解的副册又副册自有他的道理,都贴出来给美眉也参详参详吧。

 金陵十二钗副册
  甄英莲(情伤) 平儿(情和)薛宝琴(情壮)尤三姐(情豪)尤二姐(情悔) 尤氏(情外)邢岫烟(情妥)李纹(情美)李绮(情怡)喜鸾(情喜)四姐儿(情稚)傅秋芳(情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晴雯(情灵) 袭人(情切)鸳鸯(情拒)小红(情醒)金钏(情烈) 紫鹃(情慧)莺儿(情络) 麝月(情守) 司棋(情勇)玉钏(情怨)茜雪(情谅)柳五儿(情失)
  金陵十二钗三副册
  抱琴 待书 入画 彩霞 素云 翠缕 雪雁 秋纹 碧痕 春燕 四儿 小螺
  金陵十二钗四副册
  龄官 芳官 藕官 葵官 蕊官 豆官 艾官 文官 茄官 宝官 玉官 菂官
  金陵十二钗五副册
  二丫头 卍儿 瑞珠 宝珠 智能儿 云儿 青儿 佳蕙 绣橘 翠墨 彩屏 坠儿
  金陵十二钗六副册
  琥珀 春纤 碧月 佩凤 偕鸳 文花 靛儿 媚人 檀云 绮霰 可儿 良儿
  金陵十二钗七副册
  张金哥 红衣女 周瑞女 娇杏 丰儿 银蝶 莲花儿 蝉姐儿 炒豆儿 小鹊 臻儿 嫣红
  金陵十二钗八副册
  夏金桂 秋桐 宝蟾 善姐 鲍二家的 多姑娘 小霞 小吉祥儿 小鸩儿 小舍儿 倪二女 傻大姐
  涉及情榜的脂砚斋批语有:
  1、庚辰双行夹批:妙卿出现。至此细数十二钗,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添秦可卿有七,熙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得十人矣。后有史湘云与熙凤之女巧姐儿者共十二人,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是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意。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又有又副册三断词乃晴雯、袭人、香菱三人,余未多及,想为金钏、玉钏、鸳鸯、苗云(按:书中不见此人,想是彩云?)、平儿等人无疑矣。观者不待言可知,故不必多费笔墨。
  2、庚辰眉批: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畸笏。
  3、庚辰眉批:是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回末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畸笏。
  (注:第一段批语批者应为脂砚斋, 后两段为畸笏叟。)

哈哈,看到夏金桂和鲍二家的并傻大姐挤做一堆儿,我还是忍不住笑喷了。周汝昌先生也是促狭得紧。
以上,美眉若还有何见解还请不吝赐教。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3/2017 5:10:25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843771#73843771]

[/url]


关于周汝昌先生所排的情榜,还要多谢MM贴出来啊,我一看,副册里竟然有“喜鸾(情喜)四姐儿(情稚)”两个在我脑里是几乎没有印象的,哈哈,看来还要再把全书好好温习一遍才能参言了。

不过“尤氏”入榜倒是有些出我意料,想来她虽是继室也确实和李纨、凤姐是一辈儿的,且年龄差距也应该没有很大,只是贾珍太老,贾蓉太大,倒把她也连带着过早步入“中老年行列”了,哈哈,我便下意识里自动把她给屏蔽了。。。


平儿一人独在副册也是怪怪的,但也确实未知周老先生是如何揣摩她之后的命运的。


金桂和秋桐的位置确实惹人发笑,哈哈,MM对比得有趣~~~

Huaren
等级版主
威望5
贴子1177
魅力2493
注册时间2011-10-20

1011s

只看楼主

2017-01-16 21:41:16

这么一说,难道此版是宅斗剧之鼻祖?哈哈哈,那就当红楼同人剧看好了。我很同意美眉对大陆新版红楼梦的评价。尤其是讲到王夫人对黛玉那里,其实何止是那里,好多处都太露太白,不合原著氛围。不是朗诵原文就算忠于原著了,最重要是领会精神啊。曹雪芹曲笔隐笔,一为避祸,二为亲讳,三则为留白。所谓言不尽意则远。新版倒好,不顾人物身份性格,搞得全那么直白,真是一丝韵味也没有了。
王夫人就算真厌恶黛玉(先不说她会不会),她的身份性格也绝对不会宣诸口行于色,王夫人不管其人怎样才华平庸,有丫鬟爬床恐惧症,但毕竟还是大家闺秀,又礼佛又掌家,就算无才能耳根软,也不是邢夫人那样心左性毒皆露于外的人。说王夫人佛口蛇心有些过。我觉得她就是一个有控制欲对丈夫儿女之爱都有条件的俗人罢了。
比如宝玉挨打那里她哭着哭着就说要是贾珠在,死一百个宝玉也罢了。。。这,情商太低了,宝玉和其他人还都听着呢。可以理解她心情,可这样说,难免让人心冷。又比如袭人说宝玉,难道你做了贼我也跟着你,这和王夫人对宝玉的爱同理。都是不了解,不尊重,只一味的控制依赖,其实远远不是爱的真谛,也不是多么伟大的感情。
平俗之外,王夫人比袭人更有庸俗之感,她还不如袭人能干呢,袭人还有个贤字呢。
不过要说狠毒,那是高看王夫人了吧。凤姐儿才是毒辣之人呢。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3/2017 5:25:48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843916#73843916]

[/url]

哈哈,正是这个理儿,不管王夫人心里怎么想,从小的教养便使得她在面子上还是要全礼的,且她该是个极看重自己“贤名儿”的人,人前人后应该不会显露出对黛玉这个孤苦伶仃的外甥女有丝毫的不满才对。

MM说到王夫人和袭人对宝玉的爱是有条件的,不免让人觉得有些灰心呐。其实纵观红楼梦全书,在贾府这么个世家大族里,不说那些“一颗富贵心, 两只体面眼”的奴才们,就是在知书识礼的主子之中无条件的爱也是太难得了。连贾母一直视宝玉为“心肝儿肉”,见甄府那四个女人的时候也说过宝玉知礼懂礼才可疼,“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大都牵扯着“条件”,或是皮相肉体的吸引,或是才能地位的光环,有人“争光”才有人“沾光”。所以宝黛知己之情才如此可贵,爱我所知,惜我所见,有时也是很让人羡慕神往的,不知这是否也是曹公对这世俗人间的一笔“意淫”呢?想来很是可叹。


对了,我这个周末才发现大陆除了87电视剧版,还有个89版的电影版本,总共六部,合在一起容量也不小,不知MM有没有看过。

其中刘晓庆演的王熙凤还是很老练利落的,又是一种风情。黛玉是陶慧敏演的,似乎以前是戏曲演员,长得很是标致清秀,只是可能因为剧本的问题,没有显出黛玉那股逼人的伶俐劲儿来。宝玉是一个叫夏菁的女演员反串的(大概也是受越剧影响),但我觉得世上最成功的反串演员还是叶童,小时候恁是没看出一点儿女儿神态来。宝钗是傅艺伟(她演的妲己是我儿时的噩梦呀),秦可卿是何晴,妙玉是何赛飞,尤三姐是李玲玉,最可惊的是紫鹃到后来换成陈红了(那可是老三国里的貂蝉啊)。这里面的美人儿还挺多的。

发现当下讨论这个版本的不多,我还没有看完,目前觉得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87电视剧版实在是太传神了), 但也算是一部严谨认真的作品,大家还是可以看看的。Youtube上有。


关于华视版,虽然有一些无厘头的改编,但我还是推荐的,也有它的好处。


我老公看我又翻出这个老电影来看,还在抱怨为什么一部红楼梦有那么多影视版本,哈哈。我就跟他说起最近射雕又出了一个新版本了,他便立马搜出来拉着我看起来了。嘻嘻,大家各有各的执着,支持经典多多被翻拍!


说到这里,我也就明白我这周末的时间都去哪里了,唉。。。
Huaren
等级版主
威望5
贴子1177
魅力2493
注册时间2011-10-20

1011s

只看楼主

2017-01-16 21:45:21

回复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843771#73843771]701楼cristal2011的帖子[/url]

对啦,不知MM关于袭人的好故事有没有啦?翘首期待中。。。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20
贴子17510
魅力17939
注册时间2010-08-26

vaormd

只看他

2017-01-17 16:46:23

回复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826585#73826585]693楼cristal2011的帖子[/url]

多谢回复。你的回复打开了我的思路。我确实受到前人评论的影响,对宝钗有意无意地就会往负面想。MM说的康庄大道打开了我的思路,还有那个螃蟹咏,宝姐姐确实和沽名钓誉利欲熏心的人不同啊!我以前还觉得她跟贾雨村还蛮配的 :-p. 现在看来根本不是一类人啊。

按照今天的看法,宝钗就是一个好学生好员工。居安思危,不靠祖业,想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么一想就觉得完全无可厚非了。我们大家都是这样的嘛。谁都希望一生吃喝玩乐不上班,但是该读书还是要读书,该工作还是要工作啊。

可惜宝玉不理解她。话说宝钗的妈是怎么想的?明明看着宝玉不中用的,为什么要让女儿嫁给他呢?贾府外的好男人不至于一个都没有啊。即使长得没宝玉好,端端正正像薛蝌那样的也可以啊。小两口一起打理家业,认认真真过日子,怎么都比宝玉靠谱啊。她妈那么多年就没有在女儿的婚姻上好好动脑筋,真是可惜了的。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