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热门

阅读顺序

深色模式

字体大小|

搜索
ADVERTISEMENT
返回
  • 浏览过的版块

1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二等兵
威望--
贴子251
魅力417
注册时间2013-03-04

lankeren

只看楼主

Daughters of Shan Dong by Eve J Chung

252

6

2024-11-02 19:56:13

图书馆偶然看到这本放在新书推荐位上的书。拿起来看了一节,没想到非常好看,借回家两天读完而且很想总结一下这本书。在这个僻静版面写一下吧。纯粹小说,不涉及政治。


书名:山东的女儿们。作者Eve J Chung, 是生在美国的台湾二代,小时候在台湾由外婆(婆婆)带大,这本书就是讲的婆婆的故事。作者在后记里强调,她在婆婆家的时候太小,婆婆的故事更多是妈妈转述的,故事里也有很多空白,不足称为传记,只是基于婆婆经历创作的小说。尽管如此,作者还是尽力做了历史方面的一些研究,填补那些空白,还原婆婆的经历与足迹。故事文笔好,涉及到的历史更是令人感慨。



小说从婆婆 Ang Li-Hai, 音译丽海的视角出发展开故事。(Ang 姓少见,应该不是婆婆本姓)。丽海与母亲和两个妹妹在山东诸城Ang 家的老宅,在奶奶的独裁下长大。奶奶瘦小,裹脚,严厉苛刻,是大宅里绝对权威的统治者。丽海的母亲Chiung Yue (音译 琼月?)17岁从日照嫁来诸城,从此就在奶奶的高压下存活。每天一大早起床为几十个雇工做早饭,侍候奶奶以及一大家的家务。在这些辛苦劳动而外,生了三个女儿是不可饶恕的大罪。老二只得到一个“Di" 娣 这样的名字,老三则根本没有名字,就叫做“三”。奶奶为此去算命,算命的告诉她,大儿媳要到36岁才会生儿子。于是回家奶奶就命令大儿子与儿媳分居,不要再制造“赔钱货”,直到36岁。但是,琼月还是又怀孕了。奶奶大怒,喊着”我的儿子不会背叛我“,咒骂怀孕的儿媳,不顾严寒把她赶出门。直到傍晚丽海的父亲回到家,母亲才得以进来,继续侍候一家人;父亲吃着母亲做的晚饭,母亲却要跪在地上--罚跪是奶奶经常惩罚儿媳的手段。


丽海的父亲号称孝子,对妻子几乎没有任何温情,却还是和她生育儿女,冷眼旁观,看怀孕的妻子辛苦劳作加上被呵斥罚跪。第四个出生,还是女儿,取名丽兰。丽海作为大女儿负责照顾妹妹,一次带着年幼的妹妹三出去玩,不慎落水。过了两天,妹妹三高烧不退,母亲日夜不休的照顾,最后跪在奶奶与父亲面前乞求他们去找医生,却还是被拒绝。三最后夭折。这也成了母亲一辈子的伤痛。


这样的家庭,并非愚昧的土豪,反而算得上书香世家。家族里读书务农,早年科举兴盛出了好些官僚,拥有许多田地,也因此奠定了在当地的大族地位。丽海的爷爷是山东大学(青岛)的教务长,父亲在山东大学教书,叔叔读了黄埔军校,身为国军上校。家族的男子在外体面受人尊敬,却并没有将一点文明平等的新思想带回家里。奶奶待雇工极苛,连给雇工吃的粮食都要过秤。母亲心善,尽量偷偷给雇工们多一点吃的,还想办法照顾雇工生病的小孩。因此雇工们憎恨奶奶,同情母亲。这时已经是1948年,丽海13岁。


1948年。一天深夜,两位雇工偷偷来找母亲,告诉她,听说很多地方的地主家都被打被杀,状况极惨,劝她赶紧逃走。母亲禀报了父亲以及爷爷奶奶。而他们商量的结果,就是他们带着大儿子,以及二儿媳与叔叔家的一双儿女,先去青岛看看形势,却让丽海的母亲与三个女儿留在家里,名曰“看家”,实际上却带走几乎所有值钱的东西,只给她们留下几袋面粉与几缸腌菜。


国军撤退,共军来了。在雇工们的保护下,丽海的母亲免于被打,要她们立刻搬出自己的家。这种紧急情况下,丽海的母亲显示了聪慧与决断。她叫女儿们尽可能多往身上穿上所有暖和的衣服,再在衣服下藏上面粉,就这样只有几层衣服,几袋面粉,被赶了出去,幸亏有一个好心的雇工帮助,在牲口棚里住了下来-- 多亏了那几层衣服与几袋面粉,让她们暂时苟延残喘。


土改风暴来了。虽然爷爷奶奶与父亲都逃走了,丽海作为长女,被带去接受审判。她认出隔壁村庄的一些地主乡绅。有的当场被打死,她被殴打后,跪在冰上几乎失去知觉。最后还是前雇工救了她,送她回到了牲口棚。丽海慢慢康复,母亲同时也坚定了一个念头:带着三个女儿,包括还在哺乳的丽兰,去青岛找父亲。


她们偷偷的准备逃亡。做像砖块一样硬的烙饼,母亲并偷来自家的一辆小独轮车。丽海书法很好,她们想尽办法找来纸笔与红墨水,伪造了一份通行证。带着饼,水,一点可怜的破烂家当,母亲背着婴儿,大女儿推着独轮车,一个母亲带着三个女儿,开始逃亡之路。


Huaren
等级二等兵
威望--
贴子251
魅力417
注册时间2013-03-04

lankeren

只看楼主

2024-11-02 21:11:25

逃亡之路 诸城-青岛-深圳-香港


从诸城到青岛,她们走了十几天。在乡间小道上跋涉,破旧的鞋子磨穿鞋底,只有硬烙饼,还有一路挖荠菜充饥。还担心碰到检查通行证的。她们走到胶州湾,丽海第一次看到大海。母亲来自日照一个经营出海贸易的家族,大海是故乡的味道。也许是因为当时局势混乱,难民不少,这一行穿着破烂的妇女小孩,没有碰到刁难。有一次检查通行证,她们的狼狈状况甚至得到同情,有一个人帮丽海用稻草修补鞋子,还给了她们一些解放区的钱。拿着这些钱,她们在市集终于好好吃了一顿。

她们有惊无险的通过了最后一个检查关口,终于走进了青岛的城门。当时的青岛是国军在山东最后一块飞地城市。城外的共军并不着急打进来,城里满是逃亡来的难民,街道混乱不堪。丽海的爷爷因为教务长职务,在山东大学有一栋住宅,是Ang 家在青岛的家。她们找到山大校园所在的前租界区,发现学校已经搬走,爷爷父亲他们不知踪迹。她们无处可去,只能在街道流浪,靠乞讨为生。母亲夜里都不敢合眼,守护女儿们。


找不到父亲她们,母亲决定去找自己,Dao家,在青岛的住处。母亲家在日照,为生意往来,在青岛也有住处。靠着模糊的记忆到处打听,她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小巷里的一栋公寓楼,找到了母亲的弟弟,舅舅 “Sen"。舅舅患有肺病,消瘦体弱,刚从日照乡下逃到青岛。舅舅告诉母亲,他们的父母还在日照,幸运的是因为生意失败濒临破产,也因为他们是商人,不是地主,暂时逃过劫难。舅舅那里,还有父亲的一封信。父亲的信里说,他们到青岛后不久,就收到丽海叔叔 Uncle Jian 的信,让他们立刻撤离去台湾。叔叔利用国军上校的身份,给他们安排了船票。所以事实就是,她们一无所有,被家族抛弃在大陆。


她们暂时栖身舅舅的公寓,终于在牲口棚-野外-街道的磨难后有了一个安全干净的栖身之所。舅舅无法工作也没有钱,靠卖公寓里的摆设与家具换钱买点粮食。丽海与二妹Di 去打零工,乞讨过活。她们陆续感染了肺病,最小的丽兰病的凶险。母亲只有一点值钱的东西,一块金币,一个宝石戒指,一个玉镯。她在黑市上卖掉戒指,终于找来医生为丽兰看病。丽兰幸运的挺过来,但是一条腿瘫痪了。


青岛解放,接管这个庞大的城市需要人力与时间,她们暂时没有受到冲击。她们卖饼,糊火柴盒赚钱糊口,并照顾舅舅。母亲决定无论如何,要去台湾投奔父亲,她认为这样才能让女儿们得到好一点的生活条件,免于饥寒。丽海一直站在母亲这边,而二妹Di 反对。Di 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姑娘,她认识了一些“同志”,有时还领到发的粗面带回家。Di 非常恨奶奶与父亲,为了受到的虐待,也因为被抛弃。Di 相信留在青岛,也许在一个新中国,她们可以靠自己活的很好。


母亲找到了Ang 家一个在青岛做警察的堂兄。离开大陆,唯一的途径是火车,从青岛直到深圳。离开青岛的火车票一票难求,黑市上价格极高,且会买到伪造品。这位堂兄帮了她们的大忙,用这块金币买到了母女四人的车票。那一天,她们告别了舅舅与邻居,以及她们的狗Lucky. 火车上挤满了仓皇逃出大陆的人。她们的票是站票。挤在车上,靠她们的烙饼,水,撑过八天,终于到达深圳。


在火车上她们听到焦虑的人们讨论究竟可不可以过香港。有人说,只有广东人可以。有人说,需要许可证。她们下车后,不顾休息,母亲坚决督促她们跟着人流,顺着铁轨走到罗湖。罗湖海关一片混乱,有难民,还有失散的国军士兵。她们顺利走过罗湖到九龙的桥。后来丽海才知道,当时港英政府也不知道怎么办,就放进所有的难民,尤其是妇女儿童。再过几个月,要想过来就恐怕得游过那片海湾了。

Huaren
等级二等兵
威望--
贴子251
魅力417
注册时间2013-03-04

lankeren

只看楼主

2024-11-03 01:02:16

逃亡之路 香港-- 台湾


香港的难民营状况极其糟糕,脏乱拥挤,没有水电。丽海一家还算幸运的分到了一间房间--毋宁说是壁柜,没有窗户,但是至少是一个安全的栖身之所。每天她们要排好几次长队,领食物券,再去换一碗杂着菜叶的粥。她们还要去市场,干活或者运气好得到一点残羹剩饭。她们在难民营也认识了几个朋友。Mr. Chong, 钟先生,山西人,国军,每天惦记着没来得及撤退的妻女;丽海听着钟先生的唠叨,忍不住想到抛弃她们,人在台北的父亲。父亲会惦记她们吗?还有一位山东老乡,比她只大几岁的Lin Biao-Wu. Biao Wu 是滨州人,父亲是国军,抗战中牺牲;他参加了国军,只赶上内战与败退,在战争中受伤失去右腿。钟先生最后还是因为想回大陆寻找妻女,从难民营离开不知所踪;Biao-Wu 在港英与台湾达成协议后上了去台湾的船;却被送了回来,因为那时国军政府不肯接受残疾士兵。


去台湾是难民营很多人的目标。但是很难。台湾国民政府要求只有军政家属,加上军政人员赞助才行。很多人去台湾办事处排长队,只为了想办法与在台湾的家人取得联系。在难民营,连纸笔都没有,替人写信是一项生意。丽海的母亲请人帮忙写了一封信,丽海在Biao Wu第一次去台湾时也请他帮忙带信。但是如石沉大海。最后,她们收到了奶奶的信。信上说,你们不要来台湾,丽海的父亲在与一个护士谈恋爱并准备结婚。


这封信让母亲深受打击,并第一次后悔不该离开青岛。对于丽海与娣,这只让她们更坚定与父亲斩断关系,并想办法在香港生存下去。丽海想开一个替人写信的摊子。母亲与Biao Wu 在火柴盒工厂糊火柴盒。这时,因为附近居民对难民营卫生情况的抱怨,港英政府决定把难民营迁到一个偏僻的地方。丽海她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带上一点破烂家当搬迁。新的难民营依然条件恶劣,吃不饱饭,她们甚至都想去附近山里打猎物搞吃的。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又收到了一封信。


这封信是叔叔Jian 寄来的。叔叔说,他上一封信没收到回音。后来有一位香港来的士兵给了他一封信,他才知道第一封信丢了。他说,爷爷认为她们要来台湾,他会帮助申请通行证。通信请寄到他的办公室。很明显,寄到家里,奶奶会阻挠的。这封信令娣大为愤怒,不愿意接受,跟姐姐与母亲大吵一架。最后,通行证办好,她们还是上了去台湾的船。Biao Wu却留在了香港;台湾政府后来改变主意愿意接受残疾士兵,他却拒绝了再去台湾的船票。



Huaren
等级二等兵
威望--
贴子276
魅力252
注册时间2011-03-26

zyzcsl

只看他

2024-11-03 15:33:11

谢谢分享,在youtube 搜到 作者的一个简短的介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mdMkVzIBqI


Huaren
等级二等兵
威望--
贴子251
魅力417
注册时间2013-03-04

lankeren

只看楼主

2024-11-03 21:04:47

终篇 台湾


母女四人终于在历经两年的逃难后,到达台北。到码头来接她们的是叔叔Jian. 叔叔看到了如乞丐一样瘦成皮包骨的嫂嫂与侄女们。叔叔告诉她们,那个护士是真的,计划结婚是真的,只不过在得到她们在香港的消息后,爷爷制止了婚事。也许就是为了家族名声吧。


她们终于又回到了Ang 家,现在是台北一个日式院子,比诸城老宅小很多。一切似乎都没有变。爷爷与父亲在中学教书谋生。对她们的归来,奶奶只有厌恶,勒令她们要先清洗干净才能进门。父亲也没有对她们表示任何愧疚与温情。母亲依然要侍候一大家人。不过现在她们有一个干净安全的房间睡觉,吃的饱饭,而且丽海与娣终于可以上学了。


有一次,母亲收拾的时候不慎打碎了一个碗。奶奶立刻习惯的呵斥她,命令她去角落跪下。母亲习惯的顺从,但是丽海与娣爆发了。娣控诉姐姐被当作爷爷与父亲的替身,被殴打险些冻死的苦难,斥责父亲的无情,指责父亲没有尽到责任。最后奶奶坚持要把母女四人赶出家门的时候,父亲终于第一次站在她们一边,要跟她们一起走。


她们搬到斗六,父亲在斗六中学教书。生活贫寒,但也许是母亲最舒心的一段日子了。丽海又有了一个妹妹丽华,紧接着一个弟弟终于来了,明。丽海拼命读书,为了早些帮助家庭,也知道家里不会出大学学费,她不考高中,去考全公费的师专。报考需要一笔钱。父亲说,没有钱。母亲卖掉了最后一件值钱的东西,姥姥给她的玉镯,凑了报名费。丽海深深感激母亲为女儿们更好生活而做的一切,但是有一天,丽海从学校回家,看到母亲给明冲奶粉,却给丽华米糊。她很震惊愤怒,也第一次与母亲有了冲突。母亲说,我爱女儿们,但是只有儿子是老来的依靠。


而明的出生,却让他们最后离开斗六,回到台北的大家庭。母亲又回到奶奶的统治下,一直到明大学毕业,母亲才第一次直面奶奶的虐待。她对奶奶说:我不需要再服从你了。我儿子毕业可以赚钱了,我不需要依靠你或者你的儿子了。这句话让丽海一直无法接受,一直到她自己的女儿大学毕业,才终于放下这段心结。





Huaren
等级二等兵
威望--
贴子251
魅力417
注册时间2013-03-04

lankeren

只看楼主

2024-11-03 21:39:59

这本书我觉得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历史背景。不是宏观叙事的大背景,是从一个乡下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穿过大半个中国所见所闻。关于土地改革,从另外一个角度:被镇压阶层的回忆与记载不多。巨变时代,乡村与城里的难民生存情况也是很少有记载涉及。书里讲到青岛的难民流落街头,讲到解放军刚入城时接收情况,还有火车站那些绝望的逃亡,都令人蛮感慨的。


民国几十年有相当大的变革,但是大部分北方的乡下依然是宗法社会,受教育的女孩凤毛麟角。即使像书中母亲这样一个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女孩,隐忍,服从,从十几岁嫁人就成为大家族中的奴隶,礼法社会中默默奉献的一枚棋子。讽刺的是,她穿越大半个中国,经历那么多磨难,毅然的回到那个家庭,只因为乱世里家族能够给的温饱庇护。在逃亡过程中她显示的果敢聪慧善于抓住任何机会这么多优秀的特质,在家族中一无所用,她只能依附于父亲,甚至接受了那套价值判断:儿子是女人的价值。她为女儿们努力争取好一点的生活条件,却还是认为女孩读个师范护士就很好了,重要的是嫁人生孩子,尤其生男孩,读高中大学是男孩子的事。丽海最后放下心结,也是因为丽海用实际行动让母亲知道女孩可以做到更多。丽海的女儿(作者的妈妈),是家族里唯一一个考上台大然后出国留学的。丽海曾经想,如果母亲一开始就放弃回归Ang 家的念头,自己独立打拼,那又会怎样呢?


她们从诸城推到青岛的那辆独轮车,从青岛到深圳的蒸汽火车,走过罗湖到九龙的那座桥,香港到台湾的船票,都是母亲当机立断坚持的结果。实现这个奇迹的英雄--母亲,却只是回归Ang 家做一个家庭奴隶。这也许就是丽海与娣的意难平吧。


Huaren
等级二等兵
威望--
贴子251
魅力417
注册时间2013-03-04

lankeren

只看楼主

2024-11-04 00:50:10

zyzcsl 发表于 2024-11-03 15:33

谢谢分享,在youtube 搜到 作者的一个简短的介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mdMkVzIBqI



谢谢!才看到,作者讲的很有意思,还有封面设计,很喜欢这幅画。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