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返回
  • 浏览过的版块

12345678
/21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三等兵
威望--
贴子93
魅力109
注册时间2020-11-17

真诚的小majia

只看楼主

许尼娜,我找你(半纪实故事)9/18 更新原创

10万+

201

2020-11-18 13:21:43

引子


我小时候长大的弄堂在上海的西区。弄堂大概400米见深,都是英式红色砖头的三层楼洋房,每个洋房前面有个花园。每两个洋房形成一个小环绕,左右围栅栏,前面是矮墙铁门。这条弄堂据说解放前是很多名流垂青的地方,住过公使大人、沪上名医、商贾,好像还有一个交际花。

解放以后,房子都给政府充公了,然后分发给劳动人民,周围工厂学校菜场里的各色人等。弄堂于是变得很热闹,一个三层楼的房子挤进去大概5、6户人家,从一楼的饭厅到二楼的亭子间和书房、卧室,再到三楼的储藏间和阁楼,每个房间住着一户人家。人家是不以人数计算的,而是给了户主以后,住多少人都由自家决定。经常有一个书房大概15平米的样子,挤了爷爷奶奶、儿子女儿两家和两个孙子孙女。

每天晚上到了下班时间是最热闹的,在小铁门外面跳橡皮筋,可以看到叔叔阿姨们下班推着自行车回家,厨房陆续开灶,天井里各种铁锅起油的噼啪声,不一会儿就传出上海菜特有的香味。早上也是很热闹的,阿姨阿婆们买菜回来相互打招呼、问问菜市场的声音,和年轻一点的上班快来不及的时候跑楼梯的声音。每个人的节奏不一样,听声音就可以知道谁出门了。

夏天的时候,亭子间和书房变成最热的房间,那时候也没有空调,这两家就会张罗着搬个小桌子出来,花园里就可以看到几家围着自己的小桌子,摆出有肉有鱼有蔬菜有汤的晚餐,打着招呼,聊着天,拍拍蒲扇,悠闲自得。真的不知道在那个没有超市、没有冰箱的年代,每家每户是怎么做到每晚都有那么丰盛的晚餐的。当然,当时人们并不觉得是丰盛,觉得就是晚餐的标准,一定要有肉有鱼虾,一个碧绿的蔬菜,和一碗喝着会滋滋发出响声的汤。

那时候的阿婆和婶婶或者亭子间阿嫂们,每个人都能做一手好菜,戴着围兜,在公用的厨房间里兜兜转转,洗切炒,麻利地一盘盘菜出锅。到了春节更是每个人都能拿出一桌高档饭店水准的酒席,从冷盘到热炒,每个菜色香味俱全,那都是后面会讲到的。小时候的我一直以为,人长大了就会做菜了,长到哪家嫂嫂的年龄就自然会做一桌酒席了,但是不知怎的,我到了出国以后都只会做那么两三个菜,大部分冷盆不会做,连看到有人会做爆鱼都佩服不已,若是有人会做上海点心,我那是看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于是突然想起来,那时候的嫂嫂阿婆们是怎么练就一手手超凡的厨艺的?为什么每个人都会做手艺繁复的菜和点心?为什么两个灶头就能在一个小时内变戏法一样的做出二十个甚至三十个菜?这个谜团我一直无法解开。

弄堂里的每户人家都相互认识的。进出门都会打招呼,张家姆妈、李家婶婶、王家大伯、汽车间阿叔,每个人都有在这个弄堂里别具一格的称呼,既贴切又亲热。也不知道一开始是谁起的,时间一长大家都那么叫了,被叫的人也默契地认同。

弄堂最里面有一户人家住着一个老头,不太出门,也不太跟别人打招呼。我们溜进过他家一次,里面都是书和茶具,还有零件和工具,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见到他快从井边打水回来了,小孩子们就一哄而散。还有两个每次出门就打扮得认认真真的奶奶。那个时候每个人都疲于奔命,每天早上去菜市场然后买了糍饭油条回来吃早饭上班、晚上回家做晚饭洗锅碗,谁都没有心思去打扮的。但是那两个奶奶出门必须一身好看的眼色搭配,化妆,戴个漂亮的英式帽子和一副一尘不染的手套,一个矮一点丰满一点,一个瘦瘦的。两个人一前一后住在弄堂的两头,很少碰到,碰到就点点头,大人们说是一个以前是有钱人的小老婆,另外不知道是不是传说中的交际花。

特别有趣的人还有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大鼻子,但是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他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所以除了外貌有点不一样,所有的生活习惯都是典型的上海人。

前几年我回国的时候,还特地去这个弄堂看了看。当然,老邻居们这些年都陆陆续续搬走了,结婚了、买房了、搬去跟子女住了,几乎已经没有认识的人了。弄堂的前面一段被一个房地产公司买了,拆掉了原来的法式砖头房子,变成了一个大楼的侧翼。

我再进去,按了我小时候那个楼的门铃,出来的是一个完全不认识的孩子,说你找谁。我愣了愣,说不好意思走错了。

那些人,那些事,变成了我记忆里的存在。

Huaren
等级一等兵
威望--
贴子323
魅力485
注册时间2013-04-29

confusious

只看他

2020-11-18 13:47:10

i just teared up.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10
贴子8716
魅力8679
注册时间2017-08-05

manduka

只看他

2020-11-18 13:51:04

Good story, go on please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6
贴子5063
魅力5842
注册时间2018-01-20

hahahapapapa

只看他

2020-11-18 13:51:48

”我再进去,按了我小时候那个楼的门铃,出来的是一个完全不认识的孩子,说你找谁。我愣了愣,说不好意思走错了。“


儿童相见不相识

Huaren
等级超级版主
威望141
贴子71273
魅力119236
注册时间2002-06-03

pwwp

只看他

2020-11-18 13:54:51

”我再进去,按了我小时候那个楼的门铃,出来的是一个完全不认识的孩子,说你找谁。我愣了愣,说不好意思走错了。“


儿童相见不相识


hahahapapapa 发表于 2020-11-18 13:51

我前年回到我刚来美国第一站的一个大学小镇,看着我当年我住过小破apt。。。


也有类似的感觉

Huaren
等级三等兵
威望--
贴子93
魅力109
注册时间2020-11-17

真诚的小majia

只看楼主

2020-11-18 14:50:11

1.

小步和我一个楼。她住在我家楼下,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叔叔一起住在一楼的前厢房。所谓前厢房其实是原本整个楼的一楼会客室,被隔开了。老式英式房子的楼进门,一侧是楼梯,中间是过道,另一侧就是会客厅了。会客厅通常会被隔成两个房间,给两个住户,分别叫做前厢房和后厢房。小步家住在前面的那间。

她的叔叔在花园的一个角落里搭了一个草棚,齐墙高,也就是比人高一点。他自己住里面,因为是自己搭的房子,所以不通电,只有个煤油灯。他就在煤油灯下面拆拆弄弄一些收音机和钟表什么的。那个时候好像家里特别特别挤的,可以想点办法自己搭一个小建筑,只要居委会不管,也就没有别的人管了。

居委会那个时候权力很大,负责协调家庭事务、促进小区建设、管理进出人口等等。那时候的各项管理并不以法律为依据,因为大家都不太懂法,也没有那个意识。那个时候的管理,对错是非判断靠的是群众的舆论,执法手段就是劝说和做思想工作。哪家出点小问题了,邻里都会集中起来,矛盾双方各自把自己的苦衷诉说一番,然后群众发表意见,指点对错。

那时候的矛盾并没有涉及到很大的问题,通常只是邻居间因为公用厨房和厕所的占用面积或者时间分配不均而发生矛盾。比如二楼有三户人家,大概总共十几口人,早上上班高峰都急着要用,总会发生些龉龃,大部分时间大家会自行消化,但是也有矛盾升级到吵架打架的,这时候就需要找居委会了。居委会阿姨就是不停的调解,但是也并不怎么管用。另外一种就是家庭矛盾,闹大了,居委会听说了,就派个小组来,周围几个楼的邻居也跟着一起,听完双方陈述,大家都会给出意见。有趣的是,大家对于对错的判断,基本都是一致的,有时候特别义愤填膺的邻居还会直接开口教训错的那方。被教训的人通常不敢还口,只敢认错,矛盾就在舆论中解决。

如此这般,弄堂里的家家户户在原始的舆论机制引导下生活着。


我和小步成为朋友,得从粮票和肉票说起。

我小时候,什么东西都要凭票凭证。跟面粉之类主食有关的叫粮票。除了粮票还有副食品供应券蛋和工业券。副食品供应券有蛋票,油有油票,肉有肉票。另外还有工业券,布票、肥皂票、自行车票等。光有钱,你买不到东西,你必须有定额供应的票。但是光有票也是不行的。所以私底下,很多人会用票换票,或者用票换钱。比如这个季度用不掉的油票跟认识的人换一点布票,要做衣服,或者要出行到外地的人用本市粮票跟朋友换一点全国粮票,或者不出行的人会高价卖掉自己的全国粮票。我记得到了我挺大了,买生煎还是需要粮票的,二两生煎两毛四分外加二两粮票。

那些粮票布票都是在纸上印刷的,一寸见长半寸见宽,面额不同,颜色不同。拿粮票来说,有一两、二两、半斤和一斤。用的时候根据需要自己撕下来。我妈有个很小的珍珠钱包,里面是专门放这些票的,各种票,有撕过的有没撕过的,折起来放好,要用的时候小心翼翼的一张张拿出来,仔细读清楚上面的面额,然后放到钱包里隔天用。

有时候看着我,她会说,“又长身体了,开春要做新衣服了。”然后打开那个小珍珠钱包,把布票都数出来,想来想去,我爸的裤子要新做了,她的棉袄也要翻一翻了,布票不够。然后递过来几张蛋票给我,“去找楼下的朱家阿婆,问她要不要蛋票,换布票。”

肉票更紧张,一个月一户人家大概两斤肉,用完了就没有肉吃了。谁家晚上炖一锅红烧肉,那是飘到整个弄堂都闻的到了。连肉带肉皮,吃得嘴唇上油光发亮,吃完了不擦嘴,出去走一圈,是一件特别得瑟的事情。

我得瑟倒不是因为吃红烧肉。

那时候上幼儿园,一个班级30多个孩子做游戏拿着小凳子从教室这头跑到那头。两个老师哪里看的住一群狂跑的孩子,结果人小凳子大,前面的摔了,后面跟着一起摔,一个教室摔倒一片。我摔得时候一崴脚,后来站被别的小朋友拉着站起来。晚上我妈来接我,老师也没说什么,晚上睡觉得时候我妈给我袜子脱不下来,才发现我的脚肿得老高,不能着地,碰一下就疼到哭,于是连夜带去看医生,拍片上石膏,又等到第二天白天的门诊继续看医生。

“医生,要开药吗?”我妈抱着我有点焦急的问。我则是很好奇的看着刚绑上的石膏,还没干,很重,刚才我看着护士一层纱布一层石膏的裹上去,从脚尖裹到膝盖,丝毫没想到以后这个很重的设备会劫持我一个月的自由。

医生是个学究气很浓的、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他拿过病历卡点头,“要的,这个骨折呢,一定要营养好。”说完,他抬头看了我一眼。

我不是那种长的漂亮的洋娃娃型的小孩,基本上就是扁脸小眼睛,丑到有点萌的感觉。我感觉医生在看我,于是冲他做了个怪脸。

医生微微一笑,大笔一挥,嘴里告诉我妈,“我给她开了5斤小排骨。注意要炖汤吃,软骨里面钙质多。”

5斤小排啊!这是什么概念啊。我妈如获至宝,一个劲的点头,“谢谢,谢谢医生。”

从医院出来,她抱着我连同那个很重的石膏模子,直奔菜市场,直接买了一斤小排。回家拿了钢筋锅子就开始炖。坐在楼上家里的我,闻到厨房飘出来的香味,不停的叫:“我的小排汤好了伐?我的小排汤好了伐?”

小排汤好了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个主意。那时候初夏,上海的人家喜欢把小桌子小椅子拿到花园里吃晚饭,我就说我要下去吃晚饭。我妈说你不能玩,要呆楼上。我说不让我下去我就不喝了。我妈拗不过我,给我搬了个大人的凳子和一个小孩的椅子,作为我的餐桌和餐椅,然后把小排汤放好。

香气四溢的小排汤很快吸引了周围的邻居,路过的和正好快吃晚饭的都过来转一圈,羡慕的说,“你们家买得到小排啊?”

“嗯。”我很得意。石膏模子也不那么重了。面对小排汤和大家的羡慕,绑点石膏算什么。

隔开几个楼的阿姨抱着没几个月大的孩子,也过来瞟一眼,“啧啧,这排骨好的,很多嫩骨头,营养嗲的。不知道你妈哪里弄来的。”

我妈正在厨房忙着接下来的晚饭,没空参加我的这场别开生面的显摆大会。

小步从前厢房的窗口探头出来,她皮肤白皙,个子小,脸平平的加一副丹凤眼,用细细的声音自言自语地道,“我阿嬢说下个月给我吃小排汤。”阿嬢是宁波人叫奶奶的用词。上海很多宁波人。

过了一会儿,她咂咂嘴,说,“给我喝一口好伐?”

我点头,举起调羹(上海话的汤勺)说,“你过来喝呀,不要让我妈妈看见。”

她点点头,从屋里刷刷地窜出来,冲到我面前,一口喝完了汤,又道,“下个月我也有小排汤吃的,我叫你来吃噢。”

于是我们就建立了以小排汤为基础的友谊。

Huaren
等级一等兵
威望--
贴子368
魅力376
注册时间2020-05-25

番茄守护者

只看他

2020-11-18 15:14:19

谢谢lz,好看!喜欢!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13
贴子9576
魅力21211
注册时间2014-12-04

ajimm

只看他

2020-11-18 15:21:43

喜欢这样的帖子!好好看!楼主加油💪 一比起来你的童年过得好精致呀!我的童年都在追鸡碾狗,跳卡车搓泥球,我有点自卑了
Huaren
等级下士
威望--
贴子671
魅力693
注册时间2020-08-11

世界和平

只看他

2020-11-18 15:38:27

好有画面感,浓浓的生活气息,楼主好文采,喜欢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上尉
威望2
贴子2552
魅力2634
注册时间2017-07-18

hbt01

只看他

2020-11-18 15:53:12

伙食这么好啊!羡慕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