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你简直是我记忆发掘机,我去搜了一下,自己又想起来一些,这两天跟你说的三毛钱歌剧, 我看的时候应该上大学了,是当时还是青艺的刘丹和张秋歌演的,刘丹就是前一段很火的开端里的“锅姨”,不过我没看开端。那时候还没成立国家话剧院,剧场在中戏南锣鼓巷胡同里,我看的时候是个小剧场。
我在YouTube上找到录像,你有兴趣可以看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fNSCODosw
现在一复习发现情节还挺有意思,本来时间久远都忘了。。。
张秋歌是我已经模糊记忆里唯一清晰的亮点,我只记得他的某些场景,他是一个属于舞台的演员,声线非常好,在话剧舞台很闪亮,我当时就很震惊于他在台上的魅力,很难形容,
回复 4621楼的帖子
郝蕾和张颂文做导师的演艺节目是我就是演员3。 他俩的点评相对其他导师来说,比较专业,尤其张颂文。郝比较大胆直接,张温和耐心。
张颂文是才被挖掘出来的宝藏演员吧?在隐秘的角落里演的那位父亲太出彩了。 他真是剧抛脸,演谁是谁。 市井小民能演,李大钊也演得好。
郝蕾,怎么说呢?年轻时演了不少烂片( 可以理解 ) 在少年天子里真是美极,演技也好; 在情定四合院里,何冰和其他老戏骨( 李光复,海一天,方子哥) 演技完全碾压她:) 当然和人设有关,秦淮茹这个人物太拧巴,郝蕾的演技也无法说服观众为什么傻柱要对她如此的死心塌地。妆造也不到位,郝蕾失真的大双眼皮很令人出戏( 那个时代还有割双眼皮的:)
江湖夜雨十年灯 发表于 2022-10-29 11:16
四合院我冲着名字看了几眼,实在看不下去了,情节编的挺扯的,郝蕾在里面太肿了,我看的开头一点演的还行,后来不知道了。她和秦昊齐溪演的浮城谜事挺不错的,推荐,我觉得她在里面还是比齐溪演的好,齐溪比起来有点用力过猛
这个,对这本书还是保留意见吧。章的书里 个人觉得欠缺事实的真,情感上也很难共鸣。她笔下太过主观,太多过于详细的细节 ,这样描述的真实性是大打折扣的,毋宁说她是文学创作。可以参考但是不足以为信。即使当小说来看,她赞美的那些人那些生活方式,其实基本是特权带来的,这些特权又是政治因素所致 — 这本身就蛮讽刺的,民盟这些“精英” 靠投靠权力得到特权,又作为权力附属,在高层权力翻覆中失去特权。更多读到失去特权的不平,没有一点悲悯 讽刺与反思…..作为读者,同情他们作为人,在那个年代遭遇的折磨,但是没法共鸣她引以为傲的那些特权生活方式以及优越感…..她赞美的康家母女,丢掉那层表面的光环,实际上康同璧有点控制(女儿)狂,跟曹七巧有类似。张爱玲小说用冷淡文笔剖析人性,章的回忆在赞美“贵族”,高下立见。尤其不喜欢她写的在康家介绍清朝遗老遗少那段,就感觉大清都亡了多少年还在膜拜皇权吗?张伯驹先生那篇还好,主要张是不依附权力存在,对比章的父亲以及朋友圈本来就是权力机构里面的,连字画收藏都按权力来 就是蛮讽刺的。
回复 4629楼的帖子
我是北方人,豆腐乳就只吃过王致和,也不是很喜欢:) 毛巾,我觉得还好,讲究卫生,普通老百姓要是有条件,也会几个月一换的。 这些细节我一笑而过,而且也不是文章的重点。再说康母女俩是被叫成遗老遗少,不是贵族。( 写得颇啰嗦 ,容易让人反感) 章女士不是历史学家,理论水平有限,她写的是一种她感受到的“事实”, 和教科书上的历史定论不同。她笔下的人物有的也有严重的性格和心理缺陷。
那里面的人物被裹挟进政治的洪流,异化得厉害,真善美被强行剥离,甚至毁灭,尽管文字很克制,但读来仍然触目惊心。 有未删节版。 作者的母亲说: 他( MZD )是有心理疾患吧?
Xsdqc MM有一个point我很赞成。 生活中的真实,很多时候是不美的。正如张爱玲在花凋中写道:世界对于他人的悲哀并不是缺乏同情;秦雪梅吊孝,小和尚哭灵,小寡妇上坟,都不难使人同声一哭。只要是戏剧化的,虚假的悲哀,他们都能接受。可是真遇着上了一身病痛的人,他们只睁大了眼睛说:“这女人瘦来!怕来!
张秋歌,我记得他在大染坊里演一个日本人藤井,当时觉得他演得真好,不仅没有话剧腔,还演出了人物灵魂,不是日本人的刻板印象。
情定四合院,就是编剧太差,可惜了一众好演员。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中国的影视工作者似乎始终没有认识到( 也可能认识到,但无力改变)。
小剧场话剧,您还记得看过高行健的绝对信号吗? 那时的他还是有理想有热情的,后来的野人,信息量特别大,主题特多,观念先锋,到后来的灵山,我竟看不懂了。
我正在看三毛钱歌剧:) 之后再和您聊。
哎呀MM,不知说啥好了...
https://mp.weixin.qq.com/s/YwlDLhxyi7bBF9-kBU0T4Q
江湖夜雨十年灯 发表于 2022-10-29 08:39
我觉得这是实锤。快餐文化时代,这些公众号能够脱颖而出,还是因为他们主打给你正餐水准的宵夜。可是终归是萝卜快了不洗泥,萝卜多了更没法洗,到底免不了快餐的做法。我一直以为公众号和微博差不多,是非常个人性的分享。过了很久很久才发现,原来是一个产业了,而且挣快钱。实在落伍。
李舒给我的良好印象在于她平视她笔下的人物。上面诸位讨论的章诒和,我也是更喜欢她的《伶人往事》,因为那是挣扎于大时代的小人物的跌宕起伏。同是写没落贵族,有几个个案可以类比:
白先勇,从未给过我贵族的疏离感,大概源自他们那一整代人的命运和时代变迁支离破碎地搅缠在一起,成为时代背景的一部分。
广受赞誉的郑念《上海生死劫》,却没有那么让我惊艳。也许是看多了那个时代的记忆,她文字里不加掩饰的文化优越感和经济地位优越感过于个人化,在我看来缺乏文化层面的反思。
最让我遗憾的题材是郭婉莹。陈丹燕的《上海的金枝玉叶》,实在是一部失败之作。问题就在于本楼里多位层主讨论过的贵族的伤感。陈丹燕过于仰视郭婉莹和她的家族代表的阶层及其生活方式,苦难成为浮光掠影的点缀。郭婉莹生平最打动我的是一些细节,失去了烤箱,她用普通蒸锅和铁丝依然可以做出好吃的蛋糕;她深深打上腐朽资本主义烙印的女儿,成为了红色中国的芭蕾舞演员;这是一个大写的人的灵魂在一个文化破裂的时代里有力而有尊严的还击。比起康有为贪污捐款打造出来的贵族生活里养出的不知人间疾苦的小女子,三个月换一条毛巾、早餐搭配不同的腐乳,更能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共鸣。
陈丹燕和章诒和,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角度。前者过于仰视,后者过于理所当然。章诒和是和几块钱就可以把珍贵文物搬回家、并且盖上私章的康生、邓拓一个阶层的掠夺者视角。她的父辈批评党天下而获得灭顶之灾,她自己在心理上却是党天下当仁不让的受益者,毛发宏愿要在天安门城楼上看到广密的烟囱,这种高峡出平湖的强权优越感,是章诒和文字的底色。如徐志胜说,不平等,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不接受。这是我们做为当代读者的自我修养。:)
mm请给我个link,哪个作者,我想看看她写丁丁历险记
忍者.Q 发表于 2022-10-29 00:44
https://mp.weixin.qq.com/s/5LvLs5ufp-zbEjCi7TEfsw
回复 4629楼的帖子
我是北方人,豆腐乳就只吃过王致和,也不是很喜欢:) 毛巾,我觉得还好,讲究卫生,普通老百姓要是有条件,也会几个月一换的。 这些细节我一笑而过,而且也不是文章的重点。再说康母女俩是被叫成遗老遗少,不是贵族。( 写得颇啰嗦 ,容易让人反感) 章女士不是历史学家,理论水平有限,她写的是一种她感受到的“事实”, 和教科书上的历史定论不同。她笔下的人物有的也有严重的性格和心理缺陷。
那里面的人物被裹挟进政治的洪流,异化得厉害,真善美被强行剥离,甚至毁灭,尽管文字很克制,但读来仍然触目惊心。 有未删节版。 作者的母亲说: 他( MZD )是有心理疾患吧?
Xsdqc MM有一个point我很赞成。 生活中的真实,很多时候是不美的。正如张爱玲在花凋中写道:世界对于他人的悲哀并不是缺乏同情;秦雪梅吊孝,小和尚哭灵,小寡妇上坟,都不难使人同声一哭。只要是戏剧化的,虚假的悲哀,他们都能接受。可是真遇着上了一身病痛的人,他们只睁大了眼睛说:“这女人瘦来!怕来!
江湖夜雨十年灯 发表于 2022-10-29 17:59
我比较喜欢近代史,看资料和其他回忆录的时候早就被触目惊心一万次了,各种精神暴击。:) 所以看章这本书的时候,心理已经非常强大,关注点首先就很容易偏到衣食住行,恋爱八卦等各种细节上面去了。
其次,这也很影响我对这本书很多细节的读感。比如章写到康同壁和毛的一次见面:
“我身边的一个官员模样的中年人,对他身边的夫人说:“这老太太不知是哪个将军或烈士的妈妈,面子可真大,咱们的毛主席都要过去跟她打招呼。”
我忍不住,插了句嘴:“她不是谁的妈妈,她是康有为的女儿。”
“谁是康有为?”那中年人的夫人追问。
我大笑不止,父亲狠狠瞪我一眼。”
我看到这种细节的时候其实瞬间是会感到愤怒的,因为我不觉得一个人不知道康有为是件值得耻笑的事情。尤其是这个干部和夫人很可能是来自延安,没有什么文化。康有为虽有名气,但是实际上对近代中国的发展几乎毫无益处。戊戌变法简直是个过家家的事情。比如他当时上书的要求之一是成立中日合邦,后来变成中日美英合邦,四国合一,然后推荐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的伊藤博文来主政。:)其他荒谬幼稚的主张还有很多。也就幸亏变法失败了,真成功了都不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了,直接能派人来接收了。而且变法失败后,他逃到海外,忽悠大批海外华侨给“保皇会”捐钱,包括那种很底层出卖劳力的人都捐助了很多,被他各种贪污用来过着极为糜烂奢华的生活。
而这个干部和夫人很可能是在抗日战争,抵御外敌侵略中冒着生命危险枪林弹雨的。章诒和和康同壁能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参加这样的聚会,是人家浴血奋战换来的(当然国民党大批军官战士的贡献更大)。所以,不知道康有为到底有什么值得被耻笑的?再扩大一点,因为客观历史原因(战争加上家贫)读书少显得知识少有什么可耻的?
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着重点会忍不住各种跑偏。大家求同存异,周末愉快。^^
回复 4629楼的帖子
我是北方人,豆腐乳就只吃过王致和,也不是很喜欢:) 毛巾,我觉得还好,讲究卫生,普通老百姓要是有条件,也会几个月一换的。 这些细节我一笑而过,而且也不是文章的重点。再说康母女俩是被叫成遗老遗少,不是贵族。( 写得颇啰嗦 ,容易让人反感) 章女士不是历史学家,理论水平有限,她写的是一种她感受到的“事实”, 和教科书上的历史定论不同。她笔下的人物有的也有严重的性格和心理缺陷。
那里面的人物被裹挟进政治的洪流,异化得厉害,真善美被强行剥离,甚至毁灭,尽管文字很克制,但读来仍然触目惊心。 有未删节版。 作者的母亲说: 他( MZD )是有心理疾患吧?
Xsdqc MM有一个point我很赞成。 生活中的真实,很多时候是不美的。正如张爱玲在花凋中写道:世界对于他人的悲哀并不是缺乏同情;秦雪梅吊孝,小和尚哭灵,小寡妇上坟,都不难使人同声一哭。只要是戏剧化的,虚假的悲哀,他们都能接受。可是真遇着上了一身病痛的人,他们只睁大了眼睛说:“这女人瘦来!怕来!
江湖夜雨十年灯 发表于 2022-10-29 17:59
再补充一下,非常赞同你说的真实的生活是不美的。张爱玲真是人间清醒。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