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我觉得流行文化有它不同于严肃文化的历史使命。说通俗一点,就是让这一代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其实最好是中老年时期)能看到一个大热的节目反映了自己当年的经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1988评价很高的原因。不光因为电视剧好看,还因为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这就是年代剧的意义吧。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年代剧。它会让人看到自己童年或者最青春最热血时期的生活。不拍有遗憾,可是拍得不好更让人生气,会让这些人觉得,我们这一代只是老了,不是死了,你们拍这样是想干吗?
不会被我一语成谶了吧。剧楼已经有人吐槽工人下岗过分美化了。我都不知道还往下看不看。
doublemint 发表于 2022-12-05 18:55
1988真是韩剧里面的top1。
把历史不断美化一个可能是为了过审,还有一个是不少没经历过那种痛苦的人(即使经历过那个年代)其实不怎么喜欢看真实的丑陋的东西。
1988真是韩剧里面的top1。
把历史不断美化一个可能是为了过审,还有一个是不少没经历过那种痛苦的人(即使经历过那个年代)其实不怎么喜欢看真实的丑陋的东西。
DDee 发表于 2022-12-05 21:44
我是觉得,可以不拍,就忽略这一段儿(这个不是已经很熟练了么),但是不要过分美化历史,就算要改,等这批人走了行不行。跟那个剧没有关系,我毕竟还没看到那边。就是我的个人观点,不针对具体什么电视剧。
薄荷你是怎么打出一语成谶(Chen,四声,趁 )的?
张爱玲早就在花凋里写道:世界对于他人的悲哀并不是缺乏同情;秦雪梅吊孝,小和尚哭灵,小寡妇上坟,都不难使人同声一哭。只要是戏剧化的,虚假的悲哀,他们都能接受。可是真遇着上了一身病痛的人,他们只睁大了眼睛说:“这女人瘦来!怕来!
薄荷你是怎么打出一语成谶(Chen,四声,趁 )的?
张爱玲早就在花凋里写道:世界对于他人的悲哀并不是缺乏同情;秦雪梅吊孝,小和尚哭灵,小寡妇上坟,都不难使人同声一哭。只要是戏剧化的,虚假的悲哀,他们都能接受。可是真遇着上了一身病痛的人,他们只睁大了眼睛说:“这女人瘦来!怕来!
江湖夜雨十年灯 发表于 2022-12-05 22:04
我拼错了吗?我是Chen, 又念错了?好像没错啊。😁 跟姐说话有点紧张。
完全正确啊! 我试着用拼音打字法打出一语,但接着的是中的,道破,没有成谶:) 所有你肯定知道这个字念趁啊:) 李诞不是在吐槽大会上吐槽杨子乱用成语吗,最后送杨子一个一语成谶,谶字不会写可以用拼音:)
现在文艺作品被限制得越来越严了,连星星点灯都要被改词儿...
城市里偏中下层的苦,我是知道的(不至于到底层,底层的苦,庆幸我我没有一手资料)。这些年真的是比以前好的多了,我家亲戚可以交钱然后领退休工资,下岗的这一批并没有在档案上离开原单位。那些年我们家四处接济别人,虽然我们收入也不高,但是好在稳定。身边没有工人阶层的家庭,即使经过了那些年,也没有办法感同身受。
城市里偏中下层的苦,我是知道的(不至于到底层,底层的苦,庆幸我我没有一手资料)。这些年真的是比以前好的多了,我家亲戚可以交钱然后领退休工资,下岗的这一批并没有在档案上离开原单位。那些年我们家四处接济别人,虽然我们收入也不高,但是好在稳定。身边没有工人阶层的家庭,即使经过了那些年,也没有办法感同身受。
doublemint 发表于 2022-12-05 22:33
主要是很多人并没有非常坚定不为外界所动的(或者叫固执)观点和思想。
比如电视剧各种描述当年艰苦生活的细节,那么年纪大一点的人会回想起当年的苦;年轻人会发现当年的日子是这么的不好啊。那么就会容易对政府产生一些看法。电视剧里各种描述美好的生活,那么有些年纪大一点的人也会模糊记忆,年轻人就各种怀念当时的美好。
其实建国时,政府号召作家要写这种高大全的人物,歌颂新时代的美好时,就有人提出来反对,说是(大意如此):作品里怎么能一直描述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美好人物呢?当时政府给的回复(也是大意如此,细节记不清了):作品里是可以并且应该出现现实里不存在的美好人物的,这样才能激发人们向模范学习,引导人们的思想。很多建国后的文艺作品都根据这个基调创作的。
而且人们一旦适应了这种“美好”,对于真实的东西反而很抗拒。比如杨沫的儿子老鬼写了自己的父母自己怎么虐待自己亲生孩子们的事情,很多人就接受不了。即使是没有受过这种熏陶的,比如台湾作家白先勇,他自己是同性恋,已经为世俗所不容了,按理说应该能体会边缘人物的痛苦,但他对张爱玲写了自传体小说《小团圆》就各种批评,接受不了里面人性的丑陋,更接受不了张把它们揭露出来。
老鬼( 马波) 和他母亲的恩恩怨怨真是令人唏嘘啊。原来世上真的有有毒的母爱。杨沫的狠厉恶毒的母亲 造成了她极度的心理创伤,她又把这种创痛变本加厉地传给了儿子...具体情节大家一搜就知道了。
好在故事的结局不错:老鬼说母亲杨沫到了晚年是“返璞归真,可敬可爱”。
咋说呢,要是还是过得挺苦的,估计不想看也没心思看。正是因为眼看着我家亲戚都挺过来了,现在其实过的都挺好的,我觉得反而能回过头看看,回忆一下也还,当笑话笑过去也好,能以比较轻松的心态面对了,毕竟跟别的历史重大事件比起来,并没有那么严重,反正都熬过来了,其实你看1988,那日子过得也不咋地,那房子那环境让大家回去住估计都不愿意,但是还是真实呈现了啊。
我看到半夏那一段了,我们那边没那么激烈,让下也就下了,然后亲戚朋友帮衬一下,熬几年慢慢找个零活干干,反正饿不死。半夏那个可能一大家子都是同一个单位,小城市级别了,完蛋就全完蛋,没办法风险分摊。国企改革,有些能拍,下岗工人角度,有些估计不能拍(不少国企改革就是个人变相侵吞国有资产)。
咋说呢,要是还是过得挺苦的,估计不想看也没心思看。正是因为眼看着我家亲戚都挺过来了,现在其实过的都挺好的,我觉得反而能回过头看看,回忆一下也还,当笑话笑过去也好,能以比较轻松的心态面对了,毕竟跟别的历史重大事件比起来,并没有那么严重,反正都熬过来了,其实你看1988,那日子过得也不咋地,那房子那环境让大家回去住估计都不愿意,但是还是真实呈现了啊。
我看到半夏那一段了,我们那边没那么激烈,让下也就下了,然后亲戚朋友帮衬一下,熬几年慢慢找个零活干干,反正饿不死。半夏那个可能一大家子都是同一个单位,小城市级别了,完蛋就全完蛋,没办法风险分摊。国企改革,有些能拍,下岗工人角度,有些估计不能拍(不少国企改革就是个人变相侵吞国有资产)。
doublemint 发表于 2022-12-05 23:16
可能是地域差异,我感觉我在老家的亲戚同学邻居等大部分人对不管是大时代还是小事情都没有一个坚定的立场。很多人思考/说话的逻辑就是:虽然。。。,但是。。。,然而。。。其实。。。又。。。
比如一个领导/老师/长辈严重羞辱一个人同时说一点点很假很口是心非关心的话,其他人会觉得这太不给人脸面了但是同时这是来自领导的关心所以让人很羡慕(!!)。比如一个女孩被严重虐待(比老鬼爸妈虐待孩子严重得多),结果变成了讨好型人格反而非常孝顺父母,其他人会一边说当年她都被活活打晕啊但是同时夸奖她现在这种孝顺的行为很对(!!),等等。
对大时代的变迁也这样,好像很少人能很坚定地说,当年的生活很差,政策很糟,现在的日子很好。大家都是吐槽一下,夸一下,然后再吐槽一下,再夸一下。:)
所以这种美好现实生活的电视剧对他们的影响应该很大。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