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yuzi
(ZT)反差引起的忧郁——从国内回到纽约(组图)
1247
9
2005-09-26 19:41:00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
这次回国,源于去参加一个侨联会议。自己成了侨民回国开会,这是从未意料的的事。其实,生活中常有这样无心插柳的事,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这次回国忙得不亦乐乎。回美后早7晚7上班,一切恢复平淡。于是,情绪上过不去,时时有落寞的感觉。直到上星期,才整个恢复过来。现在,我把它写下来,既让心理得到释放,同时与我有一样心情的人分享。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
老家广西这两年一直邀请我回去开侨联会议,我没兴趣。两个月前又来邀请,我只好客气一番:“我非常想去,可惜月中工作很忙,不能去。谢谢。”没想到,会议改成了月底。男子大丈夫,即便是客套话,也要算数。我只好启程。
日程是这样安排的:在北京,去三所大学演讲,见出版商;到桂林开会,坐在主席团上当选为侨联副主席,有点受宠若惊;到柳州签名售书,接受记者和电视台采访;去上海电影制片厂,参加了5集电视节目的录制……。
在此不是要炫耀自己,而是说明这样的经历造成了我回美后心态很不平衡。这种心理反差,也是很多海外华人耳闻目睹国内轰轰烈烈后回到定居国后的心态。用我一位朋友的话来说,北美是天堂,中国是人间烟火。天堂固然好,当你找到工作,买了车和房,一切也就按部就班了,没有什么可折腾的了。中国却不一样,百废待兴,蒸蒸日上,即使拥有了自己的车和房,你还有许多事可做,只要你想折腾。
昨晚和朋友在中餐馆吃牛肉面,她说,其丈夫更忧郁,到美国后读了两个硕士,一心想回国工作,每天早上起来上班前第一句话就是:“这日子就这么过?”我挺理解她丈夫。这样的华人,我在美国碰到不少,都是壮志未稠或又想折腾的人。
前者在国外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成功,后者即使成功了想回国更上一层楼或换一种活法,其中主要都是男士。这很自然,社会对男人的期待和男人在社会化之下形成的角色,使他们更向往事业上的成功。所以,一般都是女士喜欢留在美国,男人想回国。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
凭心而论,我在美国干得不错,尤其是我学文科出身的。只是我这人爱折腾。
在美国,我已待了17年了!人生有几个17年。无疑,国内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我有莫大的吸引力。我知道自己养家育儿的重任,目前回国生活是很难的事。对此,
理智上我很想得通。但是,这次在国内疯狂般折腾的情景历历在目,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那些每天只睡两三小时却干了不少事情的日子,真让我有生命被加倍利用的感觉,以至我回到美国后真有浪费生命之痛。
我把忧郁叙述给还在上海陪儿子度假的妻子。她告诉11岁的儿子,儿子说:
“我在美国经常忧郁,在中国我就不会忧郁。”儿子到中国,大家都很喜欢他,他生活在外婆和亲友的关爱之中。他经常跟我们说:“我们在美国怎么就没亲戚。”
他希望我们再给他生个弟妹。这使我联想到,通过留学而不是由亲戚移民而定居海外的华人,绝大多数人失去了这种亲情。身为移民的海外华人,对祖国除了文化的依恋,还有对亲情关爱的渴望。这恐怕也是我们忧郁的原因。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
就群体而言,干理工科的华人,如果不是回去创业,只在别人手下干活,少有想回国的念头,因为美国科研条件好和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只要你照章办事,工作生活两不误。最想回国奋斗的,多是搞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的和已在理工科领域进入管理层或改行(例如:金融)的人。人文艺术家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因工作性质里浓厚的文化因素,当然回国风景更好。这些人若在海外生活太平静或混得不如意,难免容易忧郁。已进入海外公司管理层的华人,自然想去国内经济大浪里游泳一番。这种人在美国多半不会忧郁,无非是雄心更大,又不可能把身上的“衣服”脱了而穿上“游泳裤”跳到国内的浪潮里。
忧郁,是一种弥散而又深沉的情绪。它象一个巨大的背景和网络笼罩在你心里,如果你不在脸上或言行上表露出来,没人知道。华人因面子问题,不愿把自己的忧郁公开,怕人理解为心理脆弱。最可怕的是人把它憋在心里,等到实在憋不住时,可能已太晚了。《南京大屠杀》的作者张纯如因忧郁而自杀,是一个典型例子。
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我对付忧郁的办法,就是不让自己独自面对它。打电话给朋友们,释放一通。
当然,我不需要把我的忧郁都告诉每个人,释放可以是间接的。我在家里美酒佳肴,招待朋友和邻居,他们都吃惊:我居然弄出一桌五颜六色香气四溢的菜。上林肯艺术中心看了三场俄罗斯芭蕾,还到华人社区演讲了两次。第二次演讲完,又给广播电台录节目。坐在回家的火车上,我稀里糊涂把随身带的小闹钟拨错了时间。睡了一觉醒来,已是半夜12点多了,走出车站,原来是一个陌生之地。已没回头车。打411,请出租车,对方听说地点后,回答没车。无可奈何,我只好打电话把朋友从梦中惊醒,开车接我回家。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
那天晚上太特别。我坐在空旷陌生的露天车站,黑夜是一个不确定的实实在在包围着我,几个工人正趁着下半夜没火车在修铁路,朋友给我打电话他们夫妻俩正在路上,让我放心。我的忧郁被这意外的经历彻底赶跑了。朋友接到我后,告诉我他们家睡前都把电话关掉的,那天晚上忘记关了,否则我必须在车站坐到天亮或叫警察。我想,心理调整要有外部真切的内容进入意识,忧郁者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与外界的互动之中,这种互动很具体,需要你对别人付出或接受别人的帮助。说得白一些,就是把忧郁的心理能量消耗掉。那么,人可能因此会顿开茅塞,不再沉浸在忧郁中。
不过,这次心理调整,让我再次意识到:心理反差引起的忧郁是人对现状的不满足、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很多华人在海外闷闷不乐,是因为他们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或达不到自己向往的高度。我目前在银行的职位令很多人羡慕,可是我这人更喜欢做文化方面的事。这次回国短短的时间里,我做的几乎全是文化方面的事情,这触动了我的神经末梢。
知道忧郁的原因所在,既然不能舍家出走,那就积极面对现实。我是幸福的。
我还有一些让内心得到平衡的喜好,比方写作。写到这里,得知我的长篇小说《背道而驰》在国内销售得很好要重印,并且出版商有意重新打造我的第一本书《缺少拥抱的中国人》。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知足者常乐,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是我们做人,有时被喜好和情绪所支配,忘记了常识。
我也借这篇短文,抛砖引玉,希望得知读者是如何克服忧郁的。
好文!
前一阵刚从国内回来的时候严重忧郁啊
花了很久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
每次回国再返美,我也会患上“忧郁症”,需要一两个礼拜的心理调整才能缓过劲儿来。每回一次国,就会发现,曾经那么熟悉的城市,和我的距离又远了几分,那些所谓“我的地盘,我的故乡”,在几番变化之后愈来愈和我没有关系了,很失落。可是一踏进美国这个我只能生活在边缘地带的环境,又立刻开始疯狂想念大洋彼岸那已经模糊的车水马龙和万家灯火,想念得泪眼朦胧,周遭的蓝天白云鲜花绿地,只能让人觉得这里太安静了,静得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依然是很失落。
大家有没有在美国感觉不到"家"的感觉的.
就算你在美国工作了.就算你在美国有了自己的房子.可你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在国内.他们和你不在同一个国家.有没有感觉美国始终给你没有家的感觉?
或者,就算你全家人都移民来美,你在美国打拼,可始终只有漂的感觉,而没有稳定的家的感觉.
那份有根的感情还是在国内,在中国.
是很难有家的感觉,可能家的感觉不仅是因为有亲人,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归属感吧。
想起"新上海滩"里面许文强对踌躇满志的丁力说的:
"这里,我们只是过客..."
有时候真的觉得很寂寞,在国内的时候总嫌那些人情世故太麻烦,到了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才真正感觉到亲情、友情的重要。
这里再发达再舒适,也找不到家的感觉,也融入不了美国人的社会,就算将来拿到绿卡,成为公民,在美国人眼里,你永远是个外国人。
每次回国再返美,我也会患上“忧郁症”,需要一两个礼拜的心理调整才能缓过劲儿来。每回一次国,就会发现,曾经那么熟悉的城市,和我的距离又远了几分,那些所谓“我的地盘,我的故乡”,在几番变化之后愈来愈和我没有关系了,很失落。可是一踏进美国这个我只能生活在边缘地带的环境,又立刻开始疯狂想念大洋彼岸那已经模糊的车水马龙和万家灯火,想念得泪眼朦胧,周遭的蓝天白云鲜花绿地,只能让人觉得这里太安静了,静得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依然是很失落。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