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前面的马可夫随机过程简介之后,回答层主的问题。
首先,偶遇而一见钟情,是两个词。(语文要先及格)。
而偶遇,相当于马可夫过程里的状态分布矩阵里的一些初始状态。
实际上,偶遇对每个人都差不多,宅男宅女稍微少一点。但我其实也很宅。
问题在于一见钟情,这根本不是状态分布矩阵好吧。
一见钟情是马可夫随机过程里的状态转移矩阵!
tidewater 发表于 2023-03-13 20:45
建议你来个蒙特卡洛模拟
回 735楼:
哦。有点明白你的意思了。哈哈。这其实还是一个怎么定义的问题啊。
我定义里的偶遇其实包括了一见钟情。因为没有钟情的偶遇随时随地发生,没有任何值得关注的意义。
剩下的概率需要你这类人去用心体会。或许可以提高一见钟情并终成眷属的概率。
我还有一个DP,不过不是我的,是我认识的人的。a男与b女在一次火车旅行中相遇,互生好感,但是除了男方的学校及专业,其他什么信息都没有留下。当事人双方随着旅行的结束就分开了。谁也没有往外再走一步。
半年以后的一天,a男在系里看到一封寄给“给火车上偶遇的那位男生”的信,他在惊异中打开,原来是女孩根据学校和专业,写给他碰运气来了!此后千里姻缘一信牵,两个人最终结为伴侣,伉俪情深。
这个例子里应该就是你推崇的一见钟情了吧。人不懒,丘比特也勤快。其实我当年听到的时候也是啧啧称奇的。这缘分,这浪漫。可是你要是问我会这么折腾吗?答案应该是不会。我靠我的规则到达了同样的高度啊。为什么要选一个我并不看好的path呢?
这个事情里外里,谁有幸存者偏差呢?
xyzgw 发表于 2023-03-13 21:11
你说的这个例子,以及问的问题,确实是挺有说服力。
存在一种可能,两种都不是幸存者偏差。
也就是说,如果同学介绍或者日久生情,比一见钟情,能够一样的有效。我同意层主说的,谁也不会去冒一见钟情那样的风险。
所以一见钟情要是能发生,前提是同学介绍以及日久生情,都不太 work。
而在层主这个例子里,女生之所以书信千里即使地址都不太清楚,唯一的解释,就是女生不愿意将就,至少不太愿意。
而那个男生之所以选择那个一见钟情的女生,根本原因,也是男生不愿意将就。
在这个例子里,男生可能不是那么的主动。但这是社会角色差别,而不是个体差别。因为社会角色里,男生要求更重职业,同时年龄压力低一些,
也就是说,这一对情侣,在心里给对方的打分,超过身边人太多,以至于发生何以笙箫默里的,“我不愿将就”。
当然电视剧比较夸张,现实生活里没有那么绝对,
回 735楼:
哦。有点明白你的意思了。哈哈。这其实还是一个怎么定义的问题啊。
我定义里的偶遇其实包括了一见钟情。因为没有钟情的偶遇随时随地发生,没有任何值得关注的意义。
剩下的概率需要你这类人去用心体会。或许可以提高一见钟情并终成眷属的概率。
我还有一个DP,不过不是我的,是我认识的人的。a男与b女在一次火车旅行中相遇,互生好感,但是除了男方的学校及专业,其他什么信息都没有留下。当事人双方随着旅行的结束就分开了。谁也没有往外再走一步。
半年以后的一天,a男在系里看到一封寄给“给火车上偶遇的那位男生”的信,他在惊异中打开,原来是女孩根据学校和专业,写给他碰运气来了!此后千里姻缘一信牵,两个人最终结为伴侣,伉俪情深。
这个例子里应该就是你推崇的一见钟情了吧。人不懒,丘比特也勤快。其实我当年听到的时候也是啧啧称奇的。这缘分,这浪漫。可是你要是问我会这么折腾吗?答案应该是不会。我靠我的规则到达了同样的高度啊。为什么要选一个我并不看好的path呢?
这个事情里外里,谁有幸存者偏差呢?
xyzgw 发表于 2023-03-13 21:11
第二个因子,年龄差别。在这里是把偶遇一见钟情, vs 同年级一见钟情,或者日久生情。
偶遇一见钟情的情况,通常女生比男生年龄小。这个在最终恨娶恨嫁的时间点同步,有一定的优势。
但这不是那么重要的因子,最重要的因子还是 “我不愿将就”。
回 735楼:
哦。有点明白你的意思了。哈哈。这其实还是一个怎么定义的问题啊。
我定义里的偶遇其实包括了一见钟情。因为没有钟情的偶遇随时随地发生,没有任何值得关注的意义。
剩下的概率需要你这类人去用心体会。或许可以提高一见钟情并终成眷属的概率。
我还有一个DP,不过不是我的,是我认识的人的。a男与b女在一次火车旅行中相遇,互生好感,但是除了男方的学校及专业,其他什么信息都没有留下。当事人双方随着旅行的结束就分开了。谁也没有往外再走一步。
半年以后的一天,a男在系里看到一封寄给“给火车上偶遇的那位男生”的信,他在惊异中打开,原来是女孩根据学校和专业,写给他碰运气来了!此后千里姻缘一信牵,两个人最终结为伴侣,伉俪情深。
这个例子里应该就是你推崇的一见钟情了吧。人不懒,丘比特也勤快。其实我当年听到的时候也是啧啧称奇的。这缘分,这浪漫。可是你要是问我会这么折腾吗?答案应该是不会。我靠我的规则到达了同样的高度啊。为什么要选一个我并不看好的path呢?
这个事情里外里,谁有幸存者偏差呢?
xyzgw 发表于 2023-03-13 21:11
我刚才又想了想,我部分收回我前面两个回帖的观点。
我觉得之所以有人选择一见钟情而不是相亲,并不是一见钟情更折腾,恰恰相反,是一见钟情更不折腾。
在层主的故事里,层主看到那个女生那么的折腾,写一份可能都送不到收件人手里的信。而那个男生也那么折腾,有身边了解的女生不娶,偏偏去娶一个火车上认识的,互相不那么了解的。
简直是吃饱了撑的。
但是且慢,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也就是折腾的定义,神马是折腾,这个上下文里的折腾。
而 735 楼里,那个女生之所以这么折腾的原因,合理猜测,也就是自从下火车之后,看着其他的男生,就吃不下饭。(作为情侣晚餐的吃不下饭)。
那这个问题就大了,结婚以后如果看着对方吃不下饭,那种古人的说法就是红颜薄命啊 ~~~
所以,跟吃不下饭比,写一封信,不算啥折腾。
男生那边同理。
也就是说,一见钟情解决了一件大事,就是两人相互看着都能吃的下饭,俗话说,破冰船燃油充足,已经启程。
而破冰,也许是婚恋里最最折腾的。
比如啥爱情长跑之类的,不就是破冰船开到一半没燃油了不是?
所以,之所以有人选择一见钟情,不是因为冒险,恰恰相反,是因为规避风险。比如破冰船看着好看,但实际上燃油不足,这一类风险。
回 735楼:
哦。有点明白你的意思了。哈哈。这其实还是一个怎么定义的问题啊。
我定义里的偶遇其实包括了一见钟情。因为没有钟情的偶遇随时随地发生,没有任何值得关注的意义。
剩下的概率需要你这类人去用心体会。或许可以提高一见钟情并终成眷属的概率。
我还有一个DP,不过不是我的,是我认识的人的。a男与b女在一次火车旅行中相遇,互生好感,但是除了男方的学校及专业,其他什么信息都没有留下。当事人双方随着旅行的结束就分开了。谁也没有往外再走一步。
半年以后的一天,a男在系里看到一封寄给“给火车上偶遇的那位男生”的信,他在惊异中打开,原来是女孩根据学校和专业,写给他碰运气来了!此后千里姻缘一信牵,两个人最终结为伴侣,伉俪情深。
这个例子里应该就是你推崇的一见钟情了吧。人不懒,丘比特也勤快。其实我当年听到的时候也是啧啧称奇的。这缘分,这浪漫。可是你要是问我会这么折腾吗?答案应该是不会。我靠我的规则到达了同样的高度啊。为什么要选一个我并不看好的path呢?
这个事情里外里,谁有幸存者偏差呢?
xyzgw 发表于 2023-03-13 21:11
我现在终于有两个匪夷所思,但确实合情合理的结论。
第一:选择一见钟情,并不是一见钟情不可靠。恰恰相反,在排除精神疾病的前提下,一见钟情最最可靠,如果是有缘有份的情况。
无他,因为婚姻不是三年,而是 三十 plus 年。
第二:喜欢漂亮女生,不是因为漂亮女生求之而不得。恰恰相反,在进入情侣互动之后,在有缘有份的前提下,越是漂亮的女生,越是有可能嫁给你。
(当然,嫁给你以后是不是河东狮吼,另说)。
原因很简单,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主观偏差。你主观感觉越是漂亮的女生,说明你越是喜欢她。那人家当然越是愿意嫁给你。
女生也是有自尊的好吧,有女生愿意嫁给一个看自己一眼就要捏着鼻子流下眼泪的男生吗?
我承认这两个结论看起来确实灰常的匪夷所思,但仔细推敲,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omega男如果死要面子也会抢着付账单的。。。
omega男如果死要面子也会抢着付账单的。。。
provencebebe 发表于 2023-03-14 01:45
欧米茄男是阿尔法男对时间的一阶微分
回复 729楼的帖子
我参与讨论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心理学常常有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有可能导致处理婚姻家庭时,南辕北辙。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能够解释重力之前,首先是描述重力。
而心理学一直无法描述,为啥相亲和青梅竹马,(高中认识不算青梅竹马),成功率最低。
而网上的描述就是,无论相亲,还是青梅竹马,其统计学上的共同特点,就是懒。
不是所有方面都懒,但在浪漫关系方面,就是懒。
当然是统计学意义上的,个案总是有反例。
这个,可能比目前的心理学,强几百倍。
tidewater 发表于 2023-03-13 20:16
我觉得相亲和青梅足马成功率最低,可以用量子力学来解释,比你哪个马可夫随机过程更简单
相亲和青梅足马属于量子坍塌状态,就是两个量子都知道自己在被观测,所以就坍塌了
一见钟情属于量子纠缠状态,没有被主观观测到,所以一直出于能量波相互干扰,纠缠,再干扰的无限循环中。。。。
怎么样,简洁吧,这就是物理世界的美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