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渡
佛教东渡之前,日本有本土宗教,Shinto。教义朴素自然,认为万物有灵。信徒对“灵”的尊重,并不是仪式上的顶礼膜拜,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对物,对人,对有形无形都保持敬畏。对每一件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带着仪式感去体会。对日常食物,仔细品尝不浪费;对于工具,用了之后好好保存精心护理;对于野外的一朵花一颗石头,感谢自然给我们的馈赠。
但这不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有闭环逻辑,和各种经书加持的完整宗教。鉴真东渡日本之后,带去大量经书,其中,以天台典籍为主要部分。 《天台止观法门》就是其中一部。很快就成为日本宗教的最高峰。日本僧人最澄就是最初于日本天台山接触到这些书籍,然后请求去中国天台山求得详解。
最澄回到日本之后,于京都比叡山开始传道。
传道过程并不顺利,比叡山上的僧人分成2派,对“一乘法”争论不休。另外一个原因是:日本当时的天皇介入寺庙传承;所以一部分僧人下山,建立自己的寺庙。日本天台宗此时分为“天台。山”派;和“天台,寺”派。“天台,寺”派的传道地点就是京都附近的三井寺, 由圆澄主持。
这是灯吗
看完你的帖子,我的内心平静;额
看不懂啊哈哈哈
看不懂啊哈哈哈
是有点乱啊~~~,好久不写了。表达不清。当然也是因为很多东西我自己也是一知半解的。
Recap一下:
佛教汉代传入中国。
南北朝前期,理论和融合都做得不到位,所以政权对它的态度是“铲除”。
南北朝后期,各种佛教意识到“共存“是第一需要;不仅仅是佛教于政权的共存,也是佛教各种分支的共存;当然也是佛教和本地思想的共存。所以逐渐开始本土化进程。其中,”判教“就是在逻辑上对佛教的各种经书做一个闭环解释。
天台宗于此时出现,开宗之人因缘巧合之下的人生经历,从南至北,从西之东,融合并解释了多部经书,奉《法华经》为本源。
到隋朝,天台宗于浙江天台山建立祖庭。信奉者无数,包括隋朝政权。
唐代,日本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之后,鉴真带佛教经书去日本。此时属于日本的飞鸟时代,京城设于奈良。
鉴真去日本,带入的不仅仅是佛教;更加具有社会价值的是”严格等级制度下的中央集权政府制度”。当然,他也带去了茶,桑叶。由此,佛教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地位,一度侵犯到日本政权的利益。为了摆脱佛教对政权的干扰,日本天皇迁都京都。
京都之外的比叡山成为佛教各家的万佛之山。很多不同的分支从这里开始,向外慢慢发展拓宽。
时间很快,到了18xx年,日本开始被迫于西方接触。一时间,佛教,西方科学,新思想,被压制的皇权,掌权的幕府将军,还有连年战乱下的人民,如何选择呢?
William Sturgis Bigelow
Dr. Bigelow 出生于波士顿的富裕家庭,父亲是著名外科医生。他在大学时期学生物,主修细菌学;并前往巴黎继续学业。当他在巴黎的时候,恰逢日本文化在法国文化圈流行,他一下子就迷上了。回到美国,他父亲要他放弃细菌学专攻外科,他干脆彻底放弃,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书。其实,他内心主要目的是研究收集日本文化和艺术品;次要的才是教书。
日本此时处于明治时期。无论是出于任何原因,东方西方开始接触。但这种接触并非平等。举个例子,法国对日本艺术品的收藏,都是女人的衣物,室内装饰,茶具,精巧小物件;在一个典型的日本展厅里面,往往会看到一个铺满榻榻米的小房间,挂着景物画,摆着茶道的林林总总。而日本对于西方文化,则是全部接受,彻底抛弃以前。例如,为了摆脱幕府对皇权的压制,日本京城从京都搬到东京;在东京设立大学,教师都是西方人。传统的人民生活中,类似佛教的仪式感的步骤,被快节奏的工业生活代替。
Dr Bigelow在日本逐渐从“游客,collector“的身份,逐渐的加入日本民众生活,对日本文化的看法慢慢改变。他从一个”向下看”的角度,变成了参与者。参与的越多,他对日本文化和传统越来越敬佩。他也叫上几个美国好友,一起到日本居住。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记录和收集日本传统文化。而日本文化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寺庙之内。凭借他们与日本政府的紧密关系,他们能够出入日本奈良京都的大量寺庙,而且都是不曾对外人开放的宝藏内室。在他的日本7年,他皈依天台宗,在京都之外的三井寺正式成为monk。
这个三井寺,就是前面我提到的圆澄建立的”天台宗“的”寺“派之祖庭。
MFA,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天心
Dr Bigelow, Ernest Fenollosa, Edward Sylvester Morse 在日本期间,雇佣了Fenollosa的学生岡倉天心,帮助他们对日本传统和文化进行整理。他们三个的收藏重点不同,Fenollosa喜欢绘画,Bigelow喜欢盔甲。如果说法国对日本文化的偏好是”女性化’藏品,那么Bigelow的收藏就是男性化的。内里还是一个态度的转变。
Bigelow去世之后,他的收藏归于MFA,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他的骨灰一半葬于三井寺;和Fenollosa的墓地相邻。
岡倉天心在Fenollosa的带领下,建立东京传统艺术学校。明治时期,由于政府对传统的抛弃和对西方文化的彻底拥抱,导致很多传统逐渐消失。天心的目的,就是保护和发展。由于他对传统的过于一丝不苟的遵从,他被学校outcasted,之后,他来到美国,是MFA的第一任日本/东方文化馆的curator。不仅仅是收藏整理日本文化资料,他开始设计MFA的日本展览厅。
曾经有4年时间,我每个星期去一次MFA。先开始看paintings,后来看雕像;再后来,我把MFA的很多video都看了一遍,连pilgram时期如何做木工的节目都研究过。再后来,我坐在展厅中间的那个大沙发上发呆,不禁想:为什么这些画要挂这个屋子,而不是next door? 为什么这几幅画放置于窗户对面,难道不知道阳光对颜料的伤害吗?为什么有些画层层叠叠的高低放置,有些画占一整面墙?
如果你拥有很多画,很多经书,很多盔甲很多瓷器很多丝绸很多佛像,你会如何布置一个”日本文化展厅“?选什么材料,什么内在的文化艺术联系?
天心的选择,就是在MFA内部建立一个日本寺庙,有传统的庭院,前厅,和内堂。对比法国的日本文化取向,这是西方显示对日本文化的尊重的开端。之后很多美国博物馆的东方馆藏都是以这个为起始,用”庄严,平等,肃穆“的眼光研究一个不同的文化。
这文章太适合了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