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几个锦心的花絮。小哇花絮里一向更帅。大帅哥不需要滤镜,害人。
https://www.youtube.com/embed/R7ela3aY2O0?showinfo=0
https://www.youtube.com/embed/t8vjSd2Dkkc?showinfo=0
https://www.youtube.com/embed/OYtOJVWR-ec?showinfo=0
https://www.youtube.com/embed/W6aUvPhAa8U?showinfo=0
https://www.youtube.com/embed/FFAfFRU0gxo?showinfo=0
https://www.youtube.com/embed/xzdIIknh09o?showinfo=0
https://www.youtube.com/embed/SzwUaKrN7Yg?showinfo=0
https://www.youtube.com/embed/96AYtrQo2gU?showinfo=0
https://www.youtube.com/embed/4NJ5PHNSSRI?showinfo=0
搬一篇长剧评。分析的不错。我其实对侯爷看着休书沉思的表情也是有点疑惑的,也没想明白怎么进的皇宫。反正一股脑都是编剧的锅就对了。但是看这个剧评讲得还是很合情合理的
宜国宜家捉迷藏----钟汉良《锦心似玉》想哪说哪(八)
2016都减肥 04-04 07:34 投诉阅读数:1092
徐令宜与皇帝陛下二三事,宜国宜家
徐令宜为什么说:最后悔的就是留下了和离书?
为什么说:你为什么不信我?
既然不愿放弃她,为何在堂上不跳脚声明?
狱中的最后一眼,他在想什么?
为什么明明已经被通缉,却还可以跑去见到皇帝?
如果你有这些问题,跟小七一起破案吧。
隐藏在温情背后的朝庭重臣
监狱里,徐令宜抱着老婆哭得直抽抽!临走拉着她:我只要今生,你等我。
并没有掩面而去,他紧紧盯着她,一脸坚毅,退出画面。
只有三天,他能做什么?
他是侯爷,是将军,你猜他难不成要劫狱?
呃,不存在的。。。
一转身,他跑去跪了。
原来是求皇帝宽限时间。好像这操作也很平常嘛,在堂上就说过要请求圣上宽限时间。
那么,离开监狱时的表情是要做哪样?
这部神剧除了人物长得苏,爱情甜起来苏,别的,可现实得很。
对于徐令宜来说,这个操作一点也不平凡。是需要下大决心的。
在解决仙绫阁一案中,他有三次求皇帝的打算,每一次的难度是不一样的。
先顺一下他的所作所为:
办公会上听到消息他就知道十一娘被陷害了,这事是冲他来的。。。他和靖远侯充分表现了两个成熟死对头的城府。
急急回家。
家门口,侯爷第一次给我们看到霸气外露的一面。人狠话不多,先要保她在狱中安全。
卫国公来了,显然是应他所请打听消息。徐令宜先问罪证是否确凿,得到肯定答复。马上又问圣上的态度。
圣上是什么态度?
嘉靖皇帝
先了解一下这位从未出现却无处不在的皇帝。
嘉靖帝,25年不上朝的仙人。所以片中看不到他并不是因为要省一位演员的费用,而是他就有那么酷。
他聪明,多疑,尤善权术、制衡之术。他不上朝也消息灵通,把百官拿得死死的。你蒙不了他。
区大上次百寿图的事挨打就展现了嘉靖的部分风格:1.喜欢打大臣屁股。2.制衡。觉得区家独大了,就要敲打敲打。
而徐令宜是了解他的。不然我们再聊聊百寿图那事儿时,他为什么非得在已经不那么被动的情况下,画蛇添足说出百寿图被烧了的事?结果皇帝不仅没怪他,反而隔空看穿区家。
并不是徐令宜和十一娘开了金手指,实际上这结果很嘉靖。以他的聪明多疑,他会马上反应过来区大利用了他。徐令宜被区大整成什么样可能没那么重要,他顶多轻罚就是,可区大居然敢利用自己,这口气他要出。
二是这件事提醒他,区家张狂,该敲打敲打了。
徐令宜能走到今天,不可能不了解这位仁兄的德性。
靖远侯表扬徐令宜的时候说:徐令宜深受圣上倚重。要是此次不坐实徐令宜的罪名,那往后,谁能保证皇上不对他网开一面呢?
啊呀呀!靖远侯你的台词涉嫌剧透!
不过这也侧面证明徐令宜了解皇帝----没有交道,何来倚重?
而且他对待皇帝小心谨慎,连为儿子选媳妇都考虑了皇帝的想法。岳父复职一事,也因皇上准了陈阁老的奏要开始改革茶税而暂时搁置。
他知道,打屁股的事关键根本不在于徐家和区家之间谁对谁错,而在于皇帝在想什么。
如今仙绫阁一案也一样,关键还在于皇帝的态度,他在意什么。
皇帝对这个案子是什么态度,决定了徐令宜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救人。
回到徐令宜问卫国公两个问题,那是他认为最重要的:
1.案子是否做实,这是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证据本身还有问题,他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但答复是严重的----证据确凿。
2.那么就要看皇帝的态度了。他得到的答案也不太妙:圣上已经对你起疑。
连他也被怀疑,那么在他没有自证清白的情况下,他只能放弃去找皇帝解决问题。
他觉得有点不妙,眼帘垂下。那就用最短的时间找最直接的证据证明仙绫阁的清白,让拖徐家下水的阴谋不攻自破。这是最简单常规的操作。
把秦致远那个骗子绑回来!
等待福建的回复时,徐令宜与陈阁老有一席非常重要的谈话。
总的来说,阁老透露了皇上偏向开禁,同时提出了休妻的主意。
表面上看,休妻的建议用来考验他对爱情的坚贞。并且生怕考验不够残酷,还加上了他为之奋斗了43集的开禁。提出大明未来5年工作计划:你去推动开禁,你去挨刀。
整整43集啊!我花了好多银子的43集!开禁终于指日可待!而且由他亲手去书写历史!虽然可能会背个锅啥的。激动!
百姓啊!理想啊!儿女私情是不是可以牺它一下牲?
这个考验够残酷。编剧你好好好狠毒!
可这一场重要的戏不是看上去这么简单。让我们回到徐令宜与陈阁老的谈话现场。仔仔细细看看谈话内容和他的每一步表情。不看你会损失50%的徐令宜。怕不怕?
陈阁老
疑犯家属徐令宜一开始老老实实说案子,点明这是构陷徐家,希望有时间去找证据。神色是理智而焦急的,带着对上司的恳求之意。
陈阁老提出:“此案铁证如山,尊夫人即便是被冤枉,你没有证据如何让皇上和百官相信。”随后又表示自己对忠君爱民的徐大将军本人并没涉案那是相当之确信的。
嗯,这点很重要。
但对于再给时间让他找证据的事,陈阁老没同意,也没搭这个话题。
他转而说起了招安的事。透露了皇上越来越偏向开海禁。
徐令宜也不再提案子----那不是陈阁老在意的。
随着陈阁老的话,他的心思从案子上慢慢转出来,露出欣慰之色:“开海禁一事,如能得到皇上和陈阁老的支持,自然是再好不过。”
这是徐令宜多年的期待,此时的欣喜却力度不太够。他老婆还住着廉租房吃着免费餐呢!心中有事欣喜之情自然就被蒙上阴影。对对对,他那表情就是本应更开心,但开心之上蒙了点什么的意思。
陈阁老说到开海禁的难处,需要有人力排众议去推动,提出他是最好的人选。
徐令宜没有意外之色,默认,对于此事他义不容辞。
没想到阁老话题一转,倒是主动提起了案子:
“可眼下,尊夫人一旦获罪,必将火烧到你的身上,你若自身难保又如何推动开海禁之策。
还望你以大局为重,莫要辜负了圣意。”
徐令宜听这话前半段时神色是忧虑的。在他的思路里,40111当然是一体的。如果十一娘被定罪,他确实很难再去做开禁的推动工作。问题又绕回来了:需要时间去找证据证明清白啊!
可是听到最后一句,他看着阁老,惊讶中带点警惕,试探道:“阁老,此话何意?”
陈阁老看他的眼神也有意思,他有点想躲避的样子。下面要做的事,似乎,他也觉得有点不那么好开口。但是他没躲,毕竟,他以大局为重。
(话说,这段陈阁老跟徐令宜的戏真是好看啊好看。演员对得上趟真是舒服!还有,阁老现在那一点点躲闪暴露出的心思,跟他后来愿意帮助徐令宜在是一脉相承的,演员真心不错!
还有在三法司的堂上,他等不到徐的休妻之说和之后赶紧一锤定音的表现,很有这个品阶官员的内敛,又都暗暗给到观众了)
陈阁老那一丁点不自在是因为他要说的事情比较缺德。他拿出了休妻题本,出主意道:只要你在三法司会审之时当众休妻,说明此事与你无关,问题便迎刃而解。
他说到一半,徐令宜轻轻吐出一口气,脸上浮出一丝了然的苦笑?无奈?
上钟减减无极大法:苦味2.1,自嘲1.3,我就知道5.5,不必说了3.21,无奈4.8,无耻0.9,了然6.3。。。
他已经知道了陈阁老的想法: 放弃十一娘,将他从案子里摘出去。
他垂眸,面露难色。他没有说夫妻感情十分好,不能在她危难之际说休就休,对她不公平之类的废话。甚至一点也没流露出舍不得。
他苦笑说:“若真交出这份题本,我怕就成了背信弃义之人。”
此话也要划重点!
听着仿佛只是考虑名声问题,看上去他显得有点无奈。比起他对十一娘的真实情感浓度低了好多个ppm!
但是,这套说辞这才是整个社会都认同的观点----这样做会毁掉徐家的名声。他为此有压力才不肯休妻。这样的推脱之词陈阁老是可以理解,至少不会反感的。再说背着这样的名声,说话做事的可信度也弱了,他觉得陈阁老多少也会考虑这一点。
陈阁老劝说:我是怕你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此时成功之日指日可待,切莫因小失大。
他再也没有随着陈阁老的话,对“付之东流”“指日可待”“因小失大”之类的对比强烈的用语产生任何反应。看他的样子,此时在思考别的了。
见他没动静,陈阁老压低声音道:“这也是,皇上的意思。”
徐令宜式的震惊地抬眼看陈阁老,然后沉默地将视线转回到手上的休妻题本。
眼神微微闪烁,他在想什么?
陈阁老的这段话给了他几个信息:
首先,陈阁老在嘉靖面前说了他好话,皇帝对他在此案中的怀疑打消了。
从卫国公处了解到的“皇上已疑心他”,到现在的“打消怀疑”,中间只多了皇帝的贴心豆瓣陈阁老的一句话:你一向忠君爱民,为官清廉,我相信此案定于你无关!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
1.陈阁老是戴了块嘉靖的表来找他谈话的;
2.嘉靖偏向开海,开海指日可待;
3.皇帝要用他;
4.嘉靖对这个案子的态度已经明了。
对于嘉靖来说,他正要用的人卷入了麻烦中。
只要徐令宜没勾结海盗。十一娘是谁?冤不冤的,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如陈所说:即便尊夫人是冤枉,没有证据,那又怎样。
这就是皇帝对这个案子的态度---只要徐令宜不被火烧坏了,还能用。别的不重要。
这样的态度下,皇帝有两个解决办法。
第一,把徐令宜跟这把火切割开。
第二,帮徐令宜灭了这把火。
采用第二种做法的话,因为没证据,比较难搞一些。采取第一种做法则非常简单,那就是休妻:
徐爱卿,我已经告诉你了,我要重用你。让我们一起奔赴你的理想吧,请你放弃这个救起来比较麻烦的老婆。
皇上免费代言了休妻题本,徐令宜压力很大;
皇上宁可干这种缺德事也要用他做刀去砍那些老顽固,这对他要解救十一娘来说,是个好消息。
他一直推动的开海,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有了皇帝的支持。也许它还有了别的意义。
徐令宜在惊讶之后,消化了这些重要信息。
休妻题本
晚上,睹物思人。
照影来报:简师傅重伤,夫人平安。福建,那骗子死了!
最能简单直接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办法失败。
他有些失望的闭眼。这下事情更麻烦了。
桌上一边是福建计划失败的来信,一边是皇帝硬塞给他的休书。他拿着休书思考着,脚下被轻轻一绊。
他在想什么?难道真在犹豫要不要休妻?或者利用休妻,假休妻来解决问题?哦,我的脑洞!
但凡徐令宜心中有一丝动摇,哪怕只是以休妻为手段,相信我,钟汉良一定会给你集思考、犹豫,选择、痛苦、愧疚、心疼、不舍。。。随意组合的任何表情来暗示你,这会儿他又没当着外人的面,再隐晦也能让你感受得到。
可是这些都没有。
也不是接到福建消息之前那样在思念她。
他就是在沉思,是徐令宜遇到难题的深思。
他比原来更需要时间,只要有时间,他是有信心的找到证据的;但时间需要皇帝来给;而皇帝让陈阁老说:烦死了,赶紧让她去死,你过来干活。
他看着休书,想的是休书背后的那人----皇帝陛下。
皇帝想把他摘出案子,他偏要跟十一娘捆在一起。不只要是陪她一起面对,更是基于对皇帝的了解而定下的以身相护的策略。他要让那位烦死了的皇帝放弃简单粗爆的切割,选择更麻烦一点的方法把大火整个灭掉,至少给他时间,让他去灭,然后把两个人一起捞出来。
这是他的第二套方案。
阁老白天的一番话,给了他更多信心;而休书,也给了他更大风险。
他要违背这份休书显示的圣意了。皇上会是什么反应?他能达到目的么? 在皇帝心中,他现在有几斤几两?分量够不够抵消“不识好歹”的恶评?
从后面他的表现来看,此时他心中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更何况,皇帝偷懒的算盘是打不响的----放弃十一娘,并不能让反对开海的人收手。这一点应该向皇上言明。
“捆绑自己” 这个方案本来可以实施,因为区家正在努力把他扯进十一娘的案子里。
三法司会审
第二天在都察院门口,徐令宜恭恭敬敬对陈阁老行了礼。然后呼出一口气,他已经决定了。
仙绫阁的人攀咬他,一是说他经常出入,二是说他为走私出了好主意。
陈阁老给他机会说话。他当然记得他的意思,但他对休妻之事只字未提。
开口就是“我夫人”,也根本不去否定“经常出入”的证词。他只为仙绫阁和徐家不可能走私而辩解。实际上进一步捆死两人。
“ 我会上书皇上,请求宽限一些时日。”
这就是他昨晚思考的结果。陈阁老有点想翻白眼。
只是,他没想到她当场拿出了和离书。
他跟十一娘是以一种很自然的,大家都觉得可以理解的,无奈的方式捆在一起----夫妻。
即使昨天皇帝免费代言了休书,他今日的表现会令皇帝不快,他也还有“名声受损,不便行事”这种大家都多少要考虑一下的理由。
如此,皇帝还是有可能改变想法,给他时间让他灭火。
可是十一娘的和离书让他的 “捆字决” 失去了基础。
明明已经和离了,不需要你徐令宜背负背信弃义的骂名。
你再要死命跟她捆在一起,就是明摆着为难皇帝,不接受皇上的安排甚至是皇帝自己认为的好意。他要置皇命于不顾,跟皇帝谈他的夫妻之情吗?
而且这份和离书本身很要命,它让他昨天跟陈阁老表示的“背信弃义”的道德负担成了谎言。虽然皇帝这个馊主意拿不上台面,但嘉靖心知肚明。为了个女人?你要欺君吗?
激怒了皇帝,就什么都不用做了。
和离书一出,他的第二套方案宣告失败。
面对会审的官员和陈阁老,他只能说“和离是个误会,作不得数”----误会,不是有意欺瞒,以及最后的挣扎----我跟她还是捆在一起的。
他不能说我坚决不离婚。。。事到如今只能靠十一娘反悔。
所以他不再对官员们说什么,只焦急地对着十一娘,想打断她。他的表情、语气都带着心疼、阻止和暗示:“十一娘!”
阻止不了她,她不但拿出和离书,还交出了账簿。
他蹲下,看着她:“我们是夫妻,我可以和你一起承担。你为什么不信我?”
这是深情的承诺,也是以自己为筹码的营救计划,现在却什么都不能言明。
“你为什么不信我?”与他后来在狱中所问的一样:你以为我会放弃你才这样做的吗?
我现在表态要一起承担,我不会放弃你。那么,你若信我,就按我的想法,让我们在一起,把和离书的事圆回来啊!
他是在问,也是在提醒她,按他的想法做。
可是她很坚持。账簿也说明与徐家无关。
徐令宜眼圈红了。看着她把自己置于死地,他无计可施。
陈阁老应该明白他不愿休妻了,赶紧做了总结陈词:“朝廷重臣不容污蔑。”他完成了皇帝的任务,终于把徐令宜撇清了。
三天后处斩。
狱中
徐令宜来到牢中,她为什么坚持这样做?为什么要放弃?若是以为他会牺牲她,他已经在堂上就承诺过了。难道她有别的想法?
两害相权取其轻。她决然地推他出火坑。她向他坦白心声,说着告别的话。
她情深似海,舍命相护。他心如刀绞,这时候已经没有必要跟她说明白了。
他怎么能跟她说:你为了保护我,使得我的计划落空?
他只能说:“你知道我最后悔的是什么?我不该自以为是,留下那份和离书。”
你怎么不信我能救你呢?不是责怪她,是遗憾、后悔啊!
他抱着她,泣不可抑。事已至此,下一步他真的并无把握。
她说来世,他要今生。和离书,当初你不会拿着它走,现在我也不会丢下你一个人。和离书同学虽然坏了事,但它也不能阻止我要跟你捆在一起!
最后分手,他那是什么表情?
怎么能跟她说:我现在要去飞蛾扑火。我要去跟皇上摊牌,离了婚我俩也是一体;我要逼他选择,没把握也要拼死一搏;我绝对不会丢下你一个人,有什么后果我陪着。
这是他不得已的第三个方案。
跪求
跪在宫门前,他就是在逼迫这位喜怒无常心机深沉的皇帝,无论他态度多么诚恳恭顺。
他的行为就是:你要用我,就得先让我救老婆。
这次求皇帝,已经不同于之前的预想。在三法司会审的堂上他说要求皇帝给他时间,那时候还只有一本暗戳戳的休书的难度,冒的是“沽名钓誉”“不顾全大局”“悄悄打皇帝的脸”的风险。
而现在,这位自负的皇帝心中除了事情本身的麻烦之外,还多了对他这种公开逼迫行为的愤怒。
给你好意你不领,离婚人士冒充夫妻恩爱,这会儿没名没份地还跑来宫前逼我?如此恃宠而骄,张狂,我怎么用你?我打死你!
他赌自己在皇帝心中的份量,赌难测的帝王心思。他能不能说服皇帝,这样做对开海并没有好处?或者皇帝对开海究竟有多大决心?能不能能让嘉靖压下愤怒?徐家的老脸面只是个添头,可他在略略犹豫之后也同意母亲一同前来。他对结果真的并无把握。
如果他输了,首先十一娘必死;
而他的最好结果是嘉靖不理他不用他。努力了多年的开海之事,在已经渡过最困难的时候,在看到曙光的时候,他再也不能参与;
稍差的结果是惹怒嘉靖,徐家要跟着倒霉;
最坏的结果是让皇帝猜疑----一个不听话还企图逼迫他的高级武将,他留着炼丹么?甚至嘉靖打死跪在宫门前死谏的大臣也不是一个两个。徐令宜这样坚持,本身是否也有嫌疑?
陈阁老很知道这一点,所以他说:你这是何苦,皇帝刚消除对你的怀疑,你这是把事情闹大。
闹大了皇上会白白受你胁迫?
可是他做了。因为不做,十一娘就只能一个人去死。
狱中临别那一眼,不是要去飞檐走壁劫狱的决心,是于无声处奋力一博,飞蛾扑火般的勇气,是沉默着什么都不能再说却必要全力去做的承诺。
你等我!
他此时对陈阁老不提感情,也不提案件的事实。因为那些东西皇帝陛下都不在意。
他解释了自己在这里的原因,是因为十一娘的义气,所以他不能无情无义。这是个相对可以接受的理由。
然后就是对方所在意利益,也是问题的关键:
开海禁。那些人不是针对十一娘,也可以说不是针对徐家,他们是针对开禁,针对皇帝的意愿。
他的天平一方上,除了自身和开海之外,加上了嘉靖维护权威的敏感。
他指出皇帝这么简单粗爆的质壁分离,并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阁老真的认为,放弃十一娘,此事就能了结吗?”这句很重要啊,不只是我老婆屈死,皇帝你白做了狠人还不能解决问题啊!
他提出解决办法:“只有揪出幕后黑手才能永绝后患。”
工作与爱情合二为一了。
最后求阁老帮忙。
无人劫狱,却有刀剑之声,守监狱的,是皇帝的心。
他赌赢了。
陈阁老在门外徘徊许久,终于等到了皇帝的旨意。
时间给了一个月,却带了个欺君之罪的后遗症。
这个罪名也有意思,嘉靖神仙吐槽:
看在你打工素来老实卖力,对开海之执着正好为我所用的份儿上,本神仙就麻烦一点,给你想要的时间。
但你隐瞒离婚事实,浪费我的表情,不是欺君是什么?这口气得出!
当然了,信誓旦旦找证据,要是没找着,那也是欺君!
这个罪名很适合你!
这也是为什么他都被通缉了,还能进得了皇宫把证据呈交皇上的原因。
侯爵,二品武官,还有太子少师。通辑了也不能就地宰了他(靖远候如果暗杀了他,那就只能活该了。)区大公子人赃俱获还有卫国公在场可作证,徐令宜都没杀他,其实也是不该他杀的。更何况他现在的罪名也就只有区家提供的说法。
雷霆震怒的通辑对嘉靖道长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徐令宜总之是会被抓到他面前,至少是要见人的。
十一娘问斩的时间也还留了十天。
不过皇帝想把他抓回来是真的。怎么回事?海盗哪去了?你说的幕后黑手呢?陈阁老那个老不修的不是说你没问题么?
多疑,神经质也是真的,可是嘉靖不傻。
他给爱聊留门了。
靖远侯早就剧透:要是此次不坐实徐令宜的罪名,那往后,谁能保证皇上不对他网开一面呢?
宜国宜家
全剧高潮,这么重要的情节,说它没交待吧,又全都有迹可循。
仔细看那些隐晦的台词和人物的表现,明明白白有这条线。
甚至连“徐令宜为何没提前跟十一娘商量自己的想法”,这种本可以用“事发突然,时间来不及”就可以解释的问题,都安排了他“探视受阻”这样的理由,不然那段镜头用来干嘛的?表现他“居然”要去探监这么深情么?
可是台词和镜头语言好像生怕你看懂了一样躲猫猫,
对于嘉靖的神奇之处也没有任何清晰的提示。
这是要闹哪样啊?徐令宜的救妻办法背后,有非常符合时代特征和人物身份的复杂的原因和更深层次的考虑,而且它还是随情况变化而变化的。他最后那看似平常的跪求,其实有相当的难度和风险。这些,是感染了嘉靖道长的仙风道骨么?你悟得出也好,悟不出就算了?
我第一遍看时,只因钟汉良的表演让我觉得还有些什么,才去仔细重看43-44集。综合他与陈阁老谈话全程的表现、晚上看休书的神请、三堂会审的中的台词和眼神、语气和狱中特别是最后那一眼,再串起前面的剧情和人物的蛛丝马迹,才恍然大悟啊!还有这层意思!可是有几个观众这样看剧呢?
看不出来就损失了人物的丰富性。不然就干脆只谈爱情得了。
不阴谋不害人不等于他是傻白甜,他是受皇帝倚重的朝庭重臣啊!也不是只要有深情就可以救她,更不是飞檐走壁才叫热血,剧里明明没开金手指啊!
徐令宜最后能成攻救出十一娘,跟开海在即的历史背景相关,跟嘉靖性格相关、聪明相关,跟徐令宜对嘉靖的了解、为官的成熟相关,跟他平日低调小心相关,跟他对陈阁老的尊重相关,跟他待人接物留一线相关,跟徐家历代“忠君爱民”相关,跟他对海防事务的了解和在福建的殚精竭虑和提前布局相关。这些,在剧中都有反映,有的清晰,有的隐晦。
一切都与开海有关,国事与他的爱情命运在最后结合到一起。
他43集以来一直搞的事业才是能救她的关键!这难道不是“宜国”“宜家”合二为一的最好体现?
情深意重加能力出众加脑子够用啊亲!
爱死了!徐令宜。
再搬一篇剧评在豆瓣上的,作者理图。比较另类,作者说其实算是杂感
[url]https://www.douban.com/note/799190563/[/url]
迅哥儿、余晖、徐令宜
理图 2021-04-03 16:42:31在篇幅较长的影视作品中,濮存昕演过鲁迅,王志文演过鲁迅。濮存昕及格,王志文,除了外形不对,几近满分。
鲁迅是什么样子?冷脸,胡须,抽烟,执笔,这是一般的“鲁迅”,只要外表长得矮一点瘦一点,随便什么演员都好演。林语堂和鲁迅做过多年朋友,后来翻脸,但还是说:“鲁迅极热”。极热。看文章多是冷冰冰的讽刺批判,实际他在家是长子,迅哥儿,很帮忙,很爱为别人着想。他喜欢骑马,自称“戛剑生”。他格格不入,生活苦闷,奉命成婚的晚上哭了一夜,到死的那天,还发噩梦梦到有人在路上埋伏他 —— 他在梦里掏出把刀,心想,你们以为我生病就打不过你们?他又是个不那么讲究的讲究人,精通吃喝,画画拓片,雅好极多。
我是不知小说作者写的人物是什么样,只知电视剧《锦心似玉》里演员钟汉良演出的徐令宜是什么样。这个徐令宜处事果决,不动声色,不问鬼神问苍生,上山下海的新生路,他都肯走,居然还在自己的主题曲里大唱“若飞蛾不曾扑过火,怎么谈执着”—— 这不是袭《野草》里的《秋夜》么?他格格不入,找不到精神家园,倚靠着其功名利禄的老母,说了句良心话:我的宜儿一辈子为国为家操劳,九死一生。她替儿子屈得慌。但他岩岩挺立,有一点力气就要站住。他风雅高致,射箭弹琴看画打马球,古代士大夫的标准配置一应俱全。还有他的噩梦,依稀有《野草》的影子。
鲁迅本质上是过渡时代中一个思想先进的新派士大夫,钟汉良塑造的徐令宜则是士大夫的理想。或者说,是士大夫时代的余晖。这个徐令宜蛮幸运,碰到大演员钟汉良,四处抓空,各种面貌都替他展露一点,今天一点,明天一点,发潜德之幽光。不必是鲁迅,处处是鲁迅。
士大夫一举手一投足是什么模样,与他们隔着老远的我们,包括编导在内,不了解、不记得。编剧左支右绌,搞得演员举步维艰,过完一关,又得想方设法再过一关。“体面”这个词,现在是被统统搞乱了。实际上,在士大夫的人格系统里,体面是一类基本款式。“体面”内容庞杂,实在难以名状。简单一点说,核心是不屈不服,人都有知觉,有痛痒,有畏惧,都不想牺牲,不愿付代价,复礼得克己;但克己又是一种内心立场,非风貌、举止不能表达,于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士大夫于狂澜中心理坚挺,模样坚挺。明朝皇帝最不尊重人,从嘉靖到万历,把士大夫打得脱形,打到肉掉下来的有之,自己割肉的有之,他们不肯对痛苦投降,有时候甚至拼命克制痛觉反应。因为那样不体面。
剧中徐令宜几次伤患发作,故事对此正是设定为“痛苦”,用身体痛苦展现伤心,手法太过常规。但钟汉良演的是“克制”,而且每一次是不同的克制。正因“克制”,他露出很微小的痛苦,在观众的知觉上会自动放大十倍百倍。杠杆原理。
徐令宜在山东,白天忙于赈灾,伤势意外加重,刹那间,身体反应来不及控制,放出来是恰当的。晚上找大夫来看伤,伤患在大夫面前本来最不需克制,医患间是一种私关系。可他面前的,亲如临波,远如大夫,全是他的部下,无私,必须“俨然”。此处钟汉良让徐令宜幽幽地透了口气。传神到肉。等事后回到家里,夫人来看伤、换药,他再把克制仔细调整一遍 —— 说句题外话,许多电视剧都会安排类似的换药段落,我看过无数不同的展现,大同小异,可以说,再没有哪一段比徐令宜和罗十一的更诗化、两人在其中默默交流更多。
谆哥儿生病那一回,也是一例调整。古代父子关系,父权为主,情较少。父亲对孩子强硬,是父权的体面。旧式士大夫平常问两句就算管孩子,若是叫小孩住在身边,经常去看看、谈谈,安排下起居及细节,已算“亲加鞠养”。徐令宜握住谆哥儿的手教写字,小孩立即惦记上了字里的父子亲爱。小孩看到父亲怕,父亲看到小孩对自己如此生疏和小心翼翼,心里比他还要怕、还要小心、还要不知所措。平时小孩躲着他,他不好勉强,但看到小孩病情好转,做父亲的,顾不上怕、小心、不知所措,怜爱压倒了一切,父权的体面也不好丢,没有抱,没有亲,他拉着小孩的手,仔仔细细地摸,像是要把热力从自己那里让渡到小孩手中,克制地亲密着。钟汉良的处理,给人物罩上了一层淡淡的慈父光晕。
而针对好官徐令宜,编剧除了安排他泛泛谈论两句海禁,还能写出什么政治正确的内容来?就像拍鲁迅,拍来拍去,冷脸,胡须,抽烟,执笔,看的人根本不知所谓。只好便宜行事,让肉身跳到水里火里,挂着血汗,一目了然。他救火一场,本身是段《新闻联播》,它怎么可能是现实呢?身先士卒固然是个动听的传说,朝廷大员,实际上并不该亲自跳河、扛木、救火,等等等等。火场是模糊的虚写,观众看到的全是人物眼中对火场的映射。他拼命地往里跑,跑跑停停,面如死灰,眼眶发红,背也直不起来,形销而神立。钟汉良的徐令宜一定会有这样的条件反射,这人看不得别人受难。
故事尾部,忽然宕出一笔,深化了秦姨娘和徐令宜这条线索。鲁迅对女性解放的看法,到现在历久弥新,可他对自己盲婚哑嫁的结发妻子,非常冷漠,没有像很多人选择的那样,想着既然已经结婚了至少过过看。他是受害者,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严肃冷清”,可受害者同样加害他人,这一层凄凉和残忍,我看徐令宜亦然。丫鬟出身的秦姨娘,因被派去照料伤重的徐令宜,成为了他的性启蒙者,然而一切都是“伺候”。他和她没话好说,没有“情”,被照料者是已经成年的主子,对她有“物权”,没有患难之“恩”。妻子与“伺候过自己的人”,鸿沟巨大,无法逾越。秦姨娘明知自己缺乏学识,难以抓住徐令宜,却没有过要补课的野心和动作,安于身在物权中。鲁迅在成亲前提出过几项要求,新娘子得认字学东西等等,朱安无一照做 —— 甚至也许根本不知情。
秦姨娘临终之时,论定徐令宜为“宽厚之人”。不错,他“宽厚”。他的家室,是在现实利益分配体系中的各类折衷,与秦姨娘是“物权”,与发妻元娘是政治,与文姨娘是财力,与佟姨娘乔姨娘还是政治,元娘主导下的家庭政治。但他在夫权中还讲究“体面”,无论起因如何,一旦绑定了这种契约关系,只要还不那么反感,他就会循章蹈矩,和她们生孩子,因为在封建家庭,女性的最终依靠就是儿子,有了儿子就有了参与利益分配的强劲话事权,有了基本保障,有了精神安慰,远一点说,有了孩子,可以补偿得不到的情爱。这就是他的“宽厚”。朱安听说鲁迅和其他人生了儿子,对这个孩子欣喜关怀,因为“大先生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我死了不是孤魂野鬼”。秦姨娘终其一生,在承认“宽厚”的基础上,所怨恨的是被剥夺了最低保障。
宽厚的主子,到底是主子,士大夫的理想,到底还是士大夫。鲁迅不离婚,怕休妻后她无处可去,经济上一直负担她,有吃的先紧着她,生活中心安理得接受她给自己洗衣做饭,说她是“母亲给的礼物”。在我们现代人看来,简直可恶至极,是半新半旧人物的必然。而鲁迅劝许广平不要出去工作,说什么你出去做事的收入我两篇稿子就回来了,完全不解许的需求。他知道娜拉出走后要先解决经济问题,不然走了也得回来,却未追究经济问题解决之后的问题。这一层尚不如徐令宜。毕竟电视剧人物徐令宜的创作者们,是真正的现代人。
话又说回来了,旧与新、古与今、腐朽与再生相区别,差的也许就是那么一点点。无论是强大的鲁迅、徐令宜,还是微弱些的朱安、许广平、秦姨娘,在这个薪火相传的必考题里,众生平等,可以少答,不能不答。做不到积极冲锋,还有其他选项,比如消极不从,比如,保留下真实,让后来者看到,先看到再谈改变。从鲁迅到徐令宜,因为他们的反抗、挣脱,他们的疲惫、脆弱、隐藏、轻蔑,才那么迷人。
仔细想来,我每次读到一个精彩的虚构人物,往往会想:要是让钟汉良把他演出来,该多棒呀!演员要和人物相遇,人物也得和演员相遇,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双方碰不上。有时候人物缺胳膊少腿,站不住,有时候,演员够不着。编导的多数刻画,一直把徐令宜的形象往上推,最后才分几笔给他的下沉时,但如果回归本质:一妻多妾,有性无爱,入不了现代人的法眼;样样都好,浑身放光芒,那多数是假神假仙假君子。玉山将崩未崩的士大夫,背面有他们所持的父权夫权。半新半旧的鲁迅当年风靡一时,不让今时今日钟汉良的徐令宜 —— 我们今天的审美倒退了?
不,是演员太高明。
从人的感知上说,“神韵”本身,是没有画面的。现实中我们遇到一个活人,绝不可能剖成一层一层,一格一格地看,映入眼帘的是什么、听在耳中是什么,那就是什么。即使是看一幅静态的画,也是先看整体,接着去局部。是三秒掉泪还是掉了五分钟泪,是左眼在看还是右眼在眨,等等,假如这是话剧,在舞台上演,坐在后排的观众看得到吗?看不到。甚至很可能每一场演出来的细节都不全一样。但能据此说话剧的艺术效果相对低、相对不稳定吗?这种“一格一格”看人物的方法,窃以为失之匠气,乃至毛骨悚然。
很多非常高明的演员,塑造人物,能让观众觉得“我看见过这个人”(董行佶语),而在徐令宜的具体例子上,通过演员对杠杆原理的娴熟驾驭,从“看见士大夫”,进一步发展到“看见过之后还可以忘掉”:观众并不是没发觉士大夫与现代意识相悖的另一面, 但在看见人物的很多面之后,选择性地忽略了其中一些部分,或者,选择性地自行在心中推理而帮他打圆场,最终从全局大而化之地对人物做了结论。一旦结论,事后再去看,难免带了一层偏执,更加不可能推翻结论。归根到底,徐令宜有幸得到了观众的维护。在我看来,演员钟汉良的高明,正在以偏概全,交出一副带有迷惑性的全貌,关关难过关关过,酷烈伤人的太阳已经下山,余晖才格外值得留恋。而从观众具体感受的层面,我看恰是让人无心于单独的细节,无泪也有泪,无声也有声,我发觉了人物大爆发,无须看到他声嘶力竭、涕泪滂沱。
当然,还是我更幸运,能看见自己的偶像演出自己的另一位偶像,幸甚至哉。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