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返回
  • 浏览过的版块

1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一等兵
威望--
贴子483
魅力1445
注册时间2023-02-01

静心思惟2

只看楼主

证严法师 三十七道品讲述-15:信根

176

0

2023-12-22 10:27:53

第一、信根

“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则能生出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

人的信念必须循乎正道。目标方向若稍有偏差,就很容易走入邪道,入了邪道之后,便会受邪法的影响,一旦接受邪法就无法解脱了。现在有很多人非常热心于学佛求道,如果他的信仰与所接受的教法不正确,那么,尽管他非常用功地拜佛、打坐,却容易走火入魔。一走火入魔就不能控制自己的心念,也不能安定自己的精神,这是求道时最危险的一件事;不但邪魔会来扰乱,而且心念不专,不能成道。所以,信仰绝对不可偏差,一定要以明净的心态来接受佛陀的教育。

人都是因为有所求,才会走入偏差的道路,如果无所求,则精神会非常明朗,心灵无比安定。无相之相是实相。佛陀曾经举一个例子来譬喻:

从前有一位商人,用驴子拉了一整车的宝物,想越过山岭到另一个城市去。这座山的路途非常险峻陡峭,一边是断崖,一边是峭壁。他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地拉着驴车,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一面保护驴儿,一面又要保护整车的宝物。这只驴儿吃力地拉着大货车走在崎岖坎坷的道路上,没多久就已经精疲力竭,爬不上去了,这位商人只好暂停下来。一回头,远远看见后面有两个过路者,于是赶紧招呼他们,请他们帮忙推车,以减轻负担。

然而,这两个人却先问他:“我们付出劳力为你推车,你用什么来回报我们呢?”

商人回答:“无物!”这两个人把各自背着的包裹行囊解下来,帮忙商人推车;终于在三人的合作下,离开了险阻的山路,到达宽敞的平地。这两个人又问了:“你究竟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做为报酬的?”这位商人还是回答同样的话:“无物!”,其中一人便说:“我们付出那么多努力,又放弃自己的包袱为他推车,怎么可以说无物呢?”另外一个人就告诉他:“那位商人不是已经将“无物”给你了吗?“无物”的意思,就是“无相”,世间一切万物皆无相,无相之相就是实相啊!没有给你东西,其实已经真正给你欢喜心了。”,索取酬劳的人一听到这些话,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因而不再要求什么了。

佛陀于是告诉大家:这就是明智之人──能够体解大道,深明道理。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佛教有三宝,即佛、法、僧三宝。佛陀为了教育众生而来人间,单单只有佛陀一人,仍无法施行教法,惠及众生,必须凭借源远流长的佛法,才能流传万世以教导人们。有一句话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唯有靠人才可以弘法利生,延续佛陀的慧命,而这个责任就在于僧伽(出家人)的身上。

出家人为了追求佛陀的真理,一定要放下自己的小包裹;就如同前面推车的譬喻, “佛法”原本“无相”,“无相”之理才是实实在在的真理。世间“以有易有”者,其情非常短暂,因为是以劳力来换取物质,以时间来求取报酬;所以感情不能持续常久,而且这种爱也是非常狭窄的。

佛法,就是要教导我们无相、无始、无终的道理;所以,我们一定要抱持著“无所求”的心态来追求佛法,在追求时若对佛法有所体悟与了解,就必须多付出,存有这种心理就是正信 ── 在正法的理念之中。所以这段文说:“信于正道及助道法,则能生出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无漏”就是无烦恼,无烦恼是因为无所求,无所求的佛法就是静定。因为人的心中若无烦恼,心就能常在“定”中,精神也会时时明朗静寂。

学佛就是要如此,犹如佛陀在前面拉车一样,后面必须有人帮忙推车,人与法一定要合一。为了推行佛陀一乘之道,我们要放掉私我的包袱,专心一意为这“无物”回报付出力量;这就是“五根”之首──信根。每个人都必须相信佛陀的教法是正确的,并且以无所求的心态来求佛的道苗;若能如此,心中的善念才能往下扎根。


无所求之心乃是道根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某些人,学佛学到走火入魔,真是可怜。他们虽然有一份求道的善心与善念,但是方向一偏差,就困扰了心思、动乱了精神,实在是令人同情。佛法并非那么深奥,最重要的事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好好学习待人接物的礼节,修养自己的心性,清净我们的心思,并接受佛陀“无我”大爱的教育。若能如此,就可以常常神清心定,不会被外界的邪说,邪行及动乱的环境扰乱心神,不偏向邪知、邪见,如此才能产生正确的道根。


“信”一定要正信,才能逐渐获得无漏禅定的解脱。心地清净、无所求、无所得 才是真正正信的道根。




摘自: 静心思惟网站 https://jingsizen.com/def.html?id=5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