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思惟3
三十七道品讲述-30: 慧力1 - 证严法师
241
0
2024-10-21 20:41:38
第五、慧力
“四念处之慧,照了一切诸法,若慧根增长,则能除一切邪妄之执,破一切偏小之慧,故名慧力。” “四念处之慧,照了一切诸法”。这里所谓的“慧”,是透彻了“四念处观”而产生的“慧”,“四念处”是对“身”、“受”、“心”、“法”的四种观察法,只要仔细观察,谨慎思考,就能透彻了解这四种真谛道理,然后产生“智慧”。
“照了一切诸法”──为何四念处之慧,能照彻所有万法呢?我们的智慧如心灵之光,之所以不能明白人生的道理,是因为心地黑暗,愚痴无明,“无明”即心内欠缺光明。其实,这份心灵之光是人人具有的,只是被各种色彩遮盖了。好像一盏灯一样,本来是一个会发光的物体,只要接通电源就发出亮光,但是如果被外物遮盖包围,光亮就无法照射到出去。
我们每个人都有本具的慧性,有一份心念的慧光,因为被“无明”遮蔽,而使得这份慧光无法自照。如果能透彻四念处的道理,就像拿开电灯外围的遮盖物一样,光亮能够照射四方,透彻一切人,事,物,理。所以说“四念处之慧”,照了一切诸法。’
‘若慧根增长,则能除一切邪妄之执,破一切偏小之慧。’如果能增强慧根的力量,并且将其应用于生活上,就能减除一切邪妄的执着;‘邪’是邪思──不正确的想法。
学佛就是要破除一切邪妄的执着。知识与真理是我们应该了解与认识的,懂得道理之后,还必须去实行,学道而不行道,就是‘偏邪’;知而不行也是偏差,偏在哪里呢?偏于狭小的智慧──我思、我见、我执。
学佛若想付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为众生服务,一定要先破除小我的障碍。好像一只鸡,必须啄破蛋壳,才能脱壳而出,然后从小鸡长成大鸡,继续延续新生命。
众生的无明,如同被一层硬壳包围遮盖,想追求佛道、开启智慧,就必须像小鸡一样,破壳而出,才能够见到宇宙天地的光明,否则,永远被包在壳里,暗无天日;这就是偏小的智慧。论语说:‘学而时习之。’‘学’者‘觉’也,学是觉的开始,觉是学的终点,觉与学两字,只有下半部的字形不同;学的下半部是‘子’,觉的下面是‘见’。
“学”的字形像鸡子破壳而出的样子,因为‘学’的上半部如破裂成两半的蛋壳,蛋壳不破,则鸡子永远被包在硬壳内,见不到天地之光明。我们凡夫心就是这样,像被一层壳包围住,若想要见性成佛,就必须先突破这层壳,所以‘学’就是‘觉’,去除蒙蔽而觉悟,而且必须‘学而实习之’,时时刻刻去温习。‘习’字是由‘羽’字和‘日’字所构成,如鸟学飞,有日日不间断、屡次振羽学飞的意思。鸟类刚展翅学飞之时,不能飞远,尽管如此,仍然要不断练习。
一只鸟脱壳而出,只见到天地仍是不够的,必须再学习飞翔、训练翅膀的力量,才能飞得高、飞得远,逍遥自在,翱翔于天地宇宙之间。我们学佛若能增长慧根,就不会执着于邪妄;而且能破除一切偏狭的小慧。‘偏’就是不正、不普遍,偏于某一种法、因此我们一定要时时自我训练,所谓‘物以类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必须善加选择有智慧的人,时常亲近学习。
‘常避无义,不亲愚人’,‘义’即行所当行的意思;我们既然要学佛、学做人,最忌不义,无义就是贪利。所以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小人完全贪图利益,而君子却重义轻利,君子和小人的差别就在于义与利之间而已。所以,学佛必须要远离不义,要做个有义的人。
想要避开无义的事,就得‘不亲愚人’,愚者就是没有智慧的人,没有智慧的人完全只为自己着想、以自己为中心,自私自利。我们必须时时‘斯从贤善’,常常追随贤人善士,以增长智慧,增加福德。贤人能增长我们的智慧,善人能培养我们的福德,所以要多多亲近贤善之人,接受他们的影响与引导。
这就是有关于‘慧力’的培养,要如何才能产生智慧的力量呢?智慧,就是从世间万法中产生的,多多人生的历练,自然可以增长智慧。‘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若能多接触人事、多一份经验,就可以多增长一份智慧,所以日常生活上的人与事,深具历练智慧的功能。
有人说,人性是不固定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定性’。也有人说善恶无定性──善恶的标准,确实很难作固定的评价,但可以由人的行为来判断善行或恶行。一个人是智慧或愚痴,可以观察此人平时所喜好亲近的人、事、物,作为评论的依据。所以慧远大师教导后学者,首先要远离不义,舍弃私利,亲近有义之士。
摘自 “静心思惟” 公众号
到底了
HOT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