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热门

阅读顺序

深色模式

字体大小|

搜索
ADVERTISEMENT
返回
  • 浏览过的版块

1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22
贴子17028
魅力17450
注册时间@2013-08-09

lanhua

只看楼主

知足寡欲 by 华山思过崖

1969

1

2010-06-05 22:13:00

 曾经和一位善知识品茶论道,善知识谈到曾国藩,不禁赞许道:自古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事者,只有曾国藩一人啊。

曾国藩这个人,到底有什么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在《保富法》中,聂云台说道:当年曾国藩负责发行两淮盐票,发行价格是100两一张,后来涨到一万两一张,当时江浙两淮,家里只要有一张盐票,就是大富贵之家。曾国藩家里,当时却一张也没有。

曾国藩如果要搞个几百张盐票,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为什么他不搞?原因只有深入他的家庭才知道,他家里一直维持着做官前的生活习惯,生活简单而清贫,家里的夫人还是早晨就起来纺织,纺织出来的布卖钱贴补家用。有了这样的生活习惯哪里需要冒险去搞盐票?

净空老法师在新加坡讲解的188集《无量寿经》中说过:真有福报的人你不认识,一定是享清福,生活简单,没人打扰他的功夫,没有人知道他。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不沾染。(沾染出世间法,例如经常说自己读经多少部。或者好点的虽然不说,但心里沾沾自喜,果报是去鬼道做多财鬼)

为什么提曾国藩?因为,孔子的学说,接近佛家小乘修行思想,都是从格物开始。

印光大师说格物,是格除五欲,如同格斗,所以叫“格”。这是一切佛法世间法修行的根本所在。没有这个功夫,没有知足寡欲的境界,那么,你为自己求福分还来不及,哪里还谈得上帮助众生。  

菩萨发心,最难保持,保持的方法,只有安贫乐道。

有人说:我先满足自己,我虽然欲望比较多,但是五欲名色财食睡,我只有两种三种,我用其余时间力量帮助众生。

这是自己欺骗自己。要知道“欲不可长”,欲望没有边际。

美国投资银行的高管,他的别墅的院子有中国一个市那么大,院子里有座山,可以滑雪。

还有中国现在有车有别墅不算什么,一些有钱人争买直升飞机,你一辈子争也争不完,最后一看,脚下已是万丈深渊。

净空法师说:魔鬼每天搞出种种花样,把你的定功骗没了,把你辛辛苦苦赚的钱也都骗走了。

当年,净空法师发现自己的师父李炳南老师每天吃两餐,中午只吃一个小馒头,净空法师也学,但是怎么也不行,怎么都要吃两个小馒头。李炳南老师每月生活费2美金,做的事情却相当于五个人的工作量。过去老师都是不直接告诉学生,要学生去悟。

净空法师悟出能量有95%消耗在妄想上的道理,得到老师的肯定答复。这个没有功夫学不到,但是李炳南老师说:一定要这样努力,人到无求品自高。

净空老法师的弟子陈大惠,也是卖了车到处弘法,他自己说自己曾经一个月消费300元。

确实,求人难,求自己容易,老法师经常说:往生净土是自性边上的事情,求别人难,这求自己还有什么难的。

我以前几年就是完全不明白这个道理,从不留任何储蓄,多年来每天平均消费1000左右,认为这是放生修的福分,是一种光荣。没钱自然还会再来,可因为过分奢侈,善神哪里肯那么帮助你,助涨你的欲望和奢靡啊。

2009年底开始困难,陷入僵局,后来困难的时候,找自己妹妹借钱都不容易,虽然妹妹没事,但是也要考虑妹夫的脸色。自己节俭知足,何必求人,哎学佛要多听讲经,多听教诲啊,早听何必犯错。

“人到无求品自高”啊。这个无求往高说,是修福而不着相,不居功。品自高是上品往生之意。

财富从布施中来,布施来的福分必须全部再布施出去,自己的低生活要求满足就可,不可多留。为什么,如果不再布施出去,留在自己享用,都是祸患。

我认识一个香港人,他每年赚2000多万,可以说很有钱了,他有两个老婆、很多女朋友,他和我说他的钱很多要用来买补药,否则应付不了那么多老婆。

他有一次借我的通行证买特价补药,是纯植物的,我在车上,看到一克就要2700元,他都是一斤两斤的买。还买鲍鱼请客,三个鲍鱼就30000元。如果有钱就干这些的话,我觉得实在是无聊透顶。

老法师说:惜福一般延寿,所谓禄尽人亡。没有比较长寿命,我们的修行也难以成就。

烦恼重的人,越补越毒。吃进去都被烦恼同化,都是毒品啊。

清静心是解毒的,因为清静心生法喜,“法喜是一切养生中的上乘”(老法师所说)。

慈悲心是解毒的,因为慈悲心是和宇宙真相相应。

五欲六尘,都是往生的障碍,你有一个都不能往生。为什么,往生是信愿行,你喜欢这个世界,这个世界还有你的五欲六尘,你如何往生。

藕益大师说愿分两个,有厌离娑婆和求生极乐两重意思。有五欲六尘就是不愿离娑婆。知足寡欲,品味般若智慧,欢喜无量。何必抓住六尘不放,六尘都是“一合相”,震动产生的。在里面执着烦恼不是自找苦吃吗。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说能得之心。

《般若经》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说所得之物。可见能得所得都是假的。在里面筹划执着岂不是自找烦恼?

要了解般若智慧,可以看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周止庵居士的《心经诠注》,谛闲大师的《圆觉经亲闻记》。  学佛是人生最大的享受,是说般若。若实在不懂般若,那么和善友品茶论善恶,也是莫大乐事。

下面才说到修行次第。

我学佛一直在找次第,找纲领,和下手的地方。后来知道,佛法有不止一个下手的地方。通常是从破我执下手(方法是念念想众生);老法师给的下手处我总结在下面:

第一,是知足寡欲(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了不可得,所以要知足寡欲)

第二,是断恶修善,断恶修善就是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参考老法师讲解的净业三福,很精彩)

第三,是六度菩萨行(修菩萨心要有菩萨心,慈悲心,离相修行才可成为六度波罗蜜)

最后,修最高的普贤行。修普贤行可高品位往生,修好可生实报庄严土上上品。
所谓离一切相,修一切法,我们现今断恶修善,虽然处于修行次第下面,但是也要不着相,甚至我们的生活工作都不着相。这是佛法圆融之处,只有圆融才是次第,次第不离开圆融,这才是真修。

如何处处不着相,就用反闻闻自性。见到大千世界,千般事物,都知道是“因缘所生法,一合相”,要从相见性,就是观世音菩萨在楞严会上说的:反闻闻自性。

一切事物可以受用,但不需要执着。工作需要用脑,工作的时候就放下佛号,工作完就提起佛号。工作不需要用脑,就边工作边念佛。体会般若智慧,多听经闻法, 作为念佛助行。事情要做,但是事情来之前不牵挂,事情过去不留恋回味,心不留痕迹,不拖泥带水。如此有智慧,有次第修行,方有快速进步。

次第是如此,修行方法则是听经念佛,解行相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5 22:17:38编辑过]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22
贴子17028
魅力17450
注册时间@2013-08-09

xte1930

只看他

2010-06-06 09:57:00

       思过崖最早见于金庸著作《笑傲江湖》中,当时并无此地,乃金庸先生妙笔之下一虚构之处。之后若干年,华山为发展旅游事业,陆续实施了很多措施,思过崖由此而被创造出来。


 



  思过崖位于华山南天门外南峰腰间,华山奇险长空栈道尽头之处,崖顶面积百余平米。三面是悬崖,一面是山壁,山壁上有一洞名曰“贺祖洞”,内供华山第一神,乃是后人为纪念长空栈道的元代开凿者贺元希而立。来到思过崖要经过华山第一险长空栈道,因此此处人迹罕至。来到崖顶,空谷清幽,有绝世独立之感,不由得心神入定而有思过之意。


 


 



思过崖。


名曰思过,其实并非专供我或诸位面壁思过之地——此乃苦行僧之事也。


我之意:一日三省乎己,不亦君子乎?


蘧伯玉使人见孔子,孔子问夫子何如,


使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孔子赞曰:“使哉!"虽曰称赞使者,其实称赞蘧伯玉也。


欲寡其过而未能也,此种胸襟,此种气度,我辈高山仰止,也请事斯语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