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这一周2/3年级, 4/5年级, 6/7年级的各个班陆续结束了。 还只剩下高中一周2次的summer camp。 上过24次课的孩子们意犹未尽, 跟我说"too bad", "Why not another session?", 我也是服了。 怎么还能够在备受我的“折磨”之后, 还喜欢继续受虐的。 小的孩子只要形式多样一些上的开心,就会全力以赴。 大的孩子是要凭实力说话的。 一半以上的大孩子开始的时候总是不肯放下自己的架子。觉得自己虽然写作上有些“欠缺”, 总体都是学校里的学霸, 你这个英语不是母语的老师有什么能耐。 他们总会有一个观望的过程, 直到发现同学们作业的变化才急急忙忙开始认真做。 这个修正的速度要比低年级慢不少。 现在的9年级的班, 好的孩子6次修改结束了, 差的到现在10次修改了, 还是写不出这个climax。
Narrative里面一定要有一个theme和climax(当然外加手法), 这个作品才是精彩的。 什么是climax, 就是电影里最让我们揪心的最紧张的那一刻。但是我们的生活毕竟不是电影也不是小说, 很普普通通。 那么就要我们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去“夸大”一下。
比如说有孩子写小的时候跟父亲去公共场合做慈善募捐。 说对此工作一无所知, 父亲在那里吆喝, “我” 很害怕, 爸爸看出来我害怕, 对我说不要紧张, 很容易的。 有一个人过来捐了一个硬币。 事情完成, 回学校交差。
在这个过程里, 有很多细节是可以合理夸大的。 到了那个地方, 先把那个地方的描写一下, 1)可能雄伟壮观可能人流川流不息, 不管怎样, 要让自己微不足道。2) 好不容易有人关注了”我“ 一眼, 我发现自己开不出口,要用show, not tell, 告诉读者, 感觉自己脸上肌肉僵硬了, 鼻尖冒汗,口渴, 腿软身体不会动了, 手心出汗了, 等等。 3)等到这个人对我善意笑了, 跟我打招呼,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4)这个时候那人要离开了, 我着急怕他走了, 急着说出了”Hi“。 等等。这样这个第一个硬币就这个自然而然地拿到了。 所以这个细节就成为了一个很常见地climax, 当然可以再设计地更有意思一些。
95%的孩子在这个方面非常欠缺。
除此之外, 怎样把这个过程能够记录下来也是一个训练的过程。 曾经有个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很能够设计climax, 但是到写的时候完全写不下来。 只能够在课堂上一个个动作的让他写, 才领会到什么是写作文。
父母在家可以训练孩子们这个”编“合理故事的能力。 结合平时的看书, 不要看过拉倒。 要讨论一些情节, 合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楼主的文章我看了的确受益匪浅啊谢谢分享
楼主你是在哪里教课?
我在Manhattan ACE教课。
有不少家长问我上课的事情, 我的课有比较长的waiting list。 有兴趣的可以来参加我们的免费写作俱乐部。
关注
时间飞快。 居然有5个月没有更新帖子了。 太忙了。
秋天开班的班级最近接近尾声。 对比现在的作业和一开始的作业, 同样的descriptive writing, 一开始的时候需要6-8次修改, 现在3次就很漂亮了。 特别要提的这次的678年级班, 每一个孩子都是如饥似渴的在学啊写的, 每个孩子好像都比着写。 上周我问他们马上就要结束了, 再也不用见我被我挑毛病了,要不要激动一下? 居然都跟我摇头。 我说“我很激动,可以不用再挑你们的毛病, 不过会想你们的。 ” 他们还给了我一个很不高兴的表情。 有的学生的作业拿到了年底的scholastic写作奖。没有拿到的学生还非常的郁闷。 我告诉他们梵高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声名鹊起。 写作比赛跟艺术比赛是一样的,太主观,没有数学1+1那么客观。我们只要有人得奖, 这个班级都得了奖。这些孩子才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一直都觉得大孩子不太愿意改变, 但是这个班级是打破了我的这个观念。
这让我想到我们家长挑选学校。 挑学校无非是挑氛围。 家长是不是都重视教育, 孩子们是不是都愿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老师是不是都重视每个孩子的努力。我想以后是不是开班要考试。
低年级的孩子的普遍问题是字词句的构造。比如说怎么写长句,复杂句。 这次趁中国寒假, 有一位美国回中国躲疫情的妈妈央求我开班。 我拗不过她开了一个迷你班, 一个体裁。 虽说是国际学校的学生, 但是英语跟美国孩子差太多。 我只能够增加了一次句子构造的训练。 教给他们怎么去把一个主谓宾的简单句,不断加进details变成一句很有镜头感的复杂句。我想有心的家长可以在家自己给孩子做训练。
我们的生活柴米油盐平淡无奇。但是我们都喜欢看情节曲折的电影电视剧。 想想这个什么甄嬛传, 我才不相信就那么巧一个个巧合的发生。反过来,想想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怎么才能够让自己的故事好看, 不就是要创造一些合情合理的巧合吗? 把这些巧合堆到极致,也就开始了英雄的人生了。
Narrative writing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而大多数的孩子就是不会做这个“巧合”。
所以在看书的时候, 家长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这个情节是什么, 哪里是一个“巧合”, 哪里是又一个“巧合”, 让孩子们看书也要看到结构, 不要“只缘身在此山中”,跟着情节兜兜转转的。 甚至有的时候要跟孩子讨论讨论瞎编一些故事。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