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史帕罗
除了四大发明和少林功夫,能让中国人腰板硬的还有中餐!说一说美国人有多爱中餐!
2678
5
2016-05-16 23:47:08
转载自壹读。
了四大发明和少林功夫,能让中国人腰板硬的还有中餐。从左宗棠鸡到辣条,中国食物不知道俘获了多少老美的心。
就连美剧里也经常出现印着熊猫的外卖盒,Sheldon羞答答说要吃掉最后一个煎饺的样子还激发过我的爱国心,送你三斤煎饺不谢。
但毕竟吃饭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儿,中国人做的菜肴是怎么隔着太平洋迁居美帝的?在肯德基都推出老北京鸡肉卷的时候,我们的中餐在美帝被改造成啥样了?对吃向来不马虎的我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个——中餐在美国的发家史。
漂洋过海去淘金
首位吃到中餐的美国人是谁已不可考,但我找到1819年美国人品尝中餐的记载:
三小时内,便有20道菜肴用精美迥异的瓷器盛着端上了餐桌,其中有汤品、胶状菜和五花八门的炖肉丁土豆,几乎包含了所有肉类,还有中国人的至爱美味——幼鸡鸡冠。
这是在有钱人家的用餐体验,普通民众给他们留下的是十分猎奇的印象:
他们服用致命药物和烈酒给自己带来快感;他们还是粗暴的杂食家,地上跑的、走的、爬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实际上几乎所有可以吃的东西,不管是海里的、还是水里的,哪怕是别人看来最恶心的东西,他们都会贪婪地往嘴里送。
最开始美国人对中餐难谈好感,但中国人还是得吃中餐,就像现在的外来务工人员让麻辣烫和大盘鸡遍地开花,最早把中餐带到大洋彼岸的也是外来务工人员。
19世纪40年代美国西部发现金矿,不仅需要矿工,还需要支持矿业的其他工人。美帝资本家瞄准了刚被打开的中国东南沿海。
△19世纪中期的北美华工
为啥挑华工?便宜。
作为第一批到美国的华人,华工们过得特别艰苦。别的不说,欧裔工人没有肉蛋奶就吃不下饭,华工偏要自己带锅灶蒸米炒菜,成本低得多,甚至传言华工以爬虫和老鼠为食物。美国人认为吃肉代表男性气质,大米是羸弱的食物,食物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生而不平等,直到20世纪初的排华出版物名称还是《肉与米:美国男性气概对亚洲苦力》。
中餐算是成规模到美国了,但这种大环境下,鬼才信中餐能流行呢。
李氏杂碎的逆袭
但变革很快开始了。19世纪50年代纽约唐人街成型,在白种女性纷纷加入工业化劳动的背景下,原来的主妇劳动——洗衣和做饭被华裔新移民承包,杂碎就是华人包揽做饭这一行当的代表。
△早期加利福尼亚的中餐馆
杂碎,一道在国内没有的著名中餐菜品,不是骂人的话,英文名字“Chop Suey”。一篇1888年发表的文章介绍,“对那些中国食家,一道主要的菜是‘炒杂碎’,这是一道用鸡肝、鸡胗、蘑菇、笋尖、猪肠、豆芽配以各种佐料烹制而成的菜”。
与其他名菜相比,它还有个特点是起源与乾隆和慈禧都没关系。
在美国西部,杂碎可能起源于不擅长做饭的厨子、剩菜合炒糊弄顾客的老板,东部的杂碎传说是李鸿章赴美之行的安利,起码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里有这么几句:
“杂碎馆自李合肥游美后始发生”“合肥在美思中国饮食,属唐人埠之酒食店进馔数次,西人问其名,华人难于具对,统名之曰‘杂碎’,自此杂碎之名大噪”“中国食品本美,而偶以合肥之名噪之,故举国嗜此若狂”。
△李鸿章访美
据统计,19世纪90年代的纽约,15美分就能买到一份杂碎,中餐馆平均每天收入500元,其中200元来自白人顾客,275元来自华人,25元来自黑人。
然而随着肉类供应增加,内脏又不讨喜,加之相当一部分美国人食用内脏需要鼓起英雄式的勇气,有中餐厨师开始用肉丝代替肝肠肚肺以抢占市场,并演化出鸡肉版猪肉版鱼肉版以适应不同宗教信徒,反正没几个美国人知道真正的中餐是什么样,效果却意外地好。20世纪初的纽约人至少每周去唐人街吃一两次杂碎,出版界也很乐于向主妇提供杂碎食谱,不过是加了黄油和通心粉的版本。
一位叫查理·波士顿的人首先把杂碎馆开在了更高档的街区,获得成功后引起大规模效仿,梁启超访纽约时已有三百多加杂碎馆。
一百多年后的北京,巅峰时刻也不过700家黄焖鸡。
当时有首流行歌曲叫《我走了,谁将为你炒杂碎?》,歌词如下:
“炒杂碎,炒杂碎,
满嘴的昏昏嗷嗷,满肚的乱七八糟,
… …
炒杂碎,炒杂碎,炒杂碎,炒杂碎,可爱的炒杂碎!”
不分平翘舌的南方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在此不朗读。感兴趣的同淆可以搜来听听。
1924年,美国社会才意识到炒杂碎是他们想象中的地道中餐,当时的《洛杉矶时报》说,“中国人跟世界开了个小玩笑,中国在美国的公民让炒杂碎家喻户晓,似乎这是一道典型的中国菜,其实并非如此,这道菜在中国无人知晓”。
此话不假,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只有上海能找到杂碎——因为那儿有美国人。
美国人有多爱中餐
华工打头、杂碎立足,时至今日,美国人还有多爱中餐?
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放宽移民政策、机械取代人力占领洗衣业,赴美华人越来越多地挤进餐饮业。美国人喜欢的三大菜系:中餐、墨西哥餐、意大利餐,后两者可以在家烹饪,但西式厨房的缺陷使享用中餐不得不依赖餐馆。
尤其是7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许多高档餐馆倒闭,廉价中餐馆却尤其蓬勃。
2010年,美国共有4.6万家中餐馆,超过麦当劳、汉堡王和肯德基的总和,同时也是其他亚洲餐馆总数的两倍。美国人每天要吃250多万份中餐,每年能让餐馆老板赚200亿,妥妥占领美国餐饮业一成的营业额。
其他地区也不差。《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九成以上的华人华侨工作都跟餐饮相关,海外中餐馆超过40万家。
然而赚得多不完全等同于受欢迎。拿洛杉矶、纽约、旧金山举例。洛杉矶的6000家中餐馆中5400家是快餐店,纽约5000家中餐里4600家卖快餐,旧金山4300个中餐馆也以外卖、自助为主,2010年评的全球50佳餐馆就跟中餐没半毛钱关系,天平倾向快捷廉价而非品质。
壹读君没有美国好基友,但记得《欲望都市》里凯莉总抱怨中餐油腻,对男朋友请她下馆子吃中餐颇为窝火。
△全美最大中餐连锁店panda express,在美剧中出镜率相当高
煎炸烹炒带来的乌烟瘴气好像也不够优雅。在洛杉矶,八成以上的餐馆卫生能达到A级,但六成的中餐馆是B级——美国中产阶级望而却步的标志。而且大部分餐馆的可选项不外乎杂碎、芥兰牛肉、左宗棠鸡、宫保鸡丁这几样,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酸甜口。
以上几点可以类比一下X县小吃。
大部分美国人对中餐的希望还是便宜、饱腹、熟悉、清淡——想来要满足这些要求的同时还要做好做大,老板们也挺不容易。
挺不容易的还有在美国读书的小伙伴,用九宫格火锅和烤大腰子来证明正统中餐多好吃,搞不好双方都犯尴尬症了。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