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语言问题,想法不能精准表达出来,不能畅所欲言,跟人交流只能停留在一定程度,以致不能建立深一层关系.
在美国,我总感到一种疏离感,难以言表,仿佛有一层雾,把我与周围的环境隔绝开来。在国内,我总能轻松地和身边的人搭上话,不管是银行工作人员、纹眉师,还是滴滴司机,大家常常可以彼此吐槽生活,分享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彼此之间有一种“乡里乡亲”的感觉,我也总能遇见有趣的人。
比如,有一次打车时遇到一位带着浓重乡音的“粉红”司机,他对我说如果国家有需要,一定保卫祖国。一句傻话,我却有点小感动。另一次,另一位滴滴司机在我感慨“咱们这真好”时,竟笑着反问我:“咱们这好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小得意地笑了笑。还有住在我家门口的银行工作人员,知道我在美国后,自嘲说“只有像我这样没本事的才会一直留在父母身边。” 我说其实我很羡慕她,我们心照不宣笑了笑。甚至在旅行时和店小二开玩笑吐槽当地食物太甜,他也只能尴尬地笑笑回应。还有酒店里做煎饼果子的厨师,我说我要试试这邪教煎饼果子,他对我说,邪教的也好吃哈哈。这些互动虽平常,却带着一种亲近和理解。
而在美国,总感觉难以和他人建立这样的交流,仿佛有某种无形的隔阂,让我与周遭始终保持一种疏远。
爱慕忘机 发表于 2024-11-13 15:07
我觉得这是中美(西)两种文化的差异问题,和个人性格无关
中国文化向来是“人”的文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感兴趣。 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周围的人好,这个从小从关心父母开始而推广。 重视“情 感”,好说”道理“,在中国,说不讲道理是很重的话,所以人和人会走的比较近,人家问东问西,有没有对象?工资多少?等等,不能完全是好打听隐私。所以中国人走的近了些,但近了些就会有矛盾
西方包含美国文化,是“物”,对征服和改造自然感兴趣(科学就是征服自然吗) 个人主义盛行,自己最最重要,比父母都重要;同时,法文繁碎,人人怕触网(这是好事,但过了就不好),所以大家尽量避而远之,以免麻烦,好处是矛盾会少些。个人主义吗,不麻烦别人,尽量付钱解决,但是,很多时候,互相帮忙,共同面对问题,这不是钱的问题,是可以互相交往,培养好的关系的问题
总之,中西文化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社会生态,哪儿好?看自己了。就我而言,我还是喜欢中国文化,人,毕竟是社会的动物,是感情动物。我看到我的邻居,美国人,有不少退休的,基本上就呆在自己家里,只有过感恩节,门口停几辆车,有的感恩节门口也没有车,虽然房子也不错,但好孤单。 要是在中国,老人们肯定聚在一起,打牌,下象棋,聊天,锻炼。
疏离感,少搭讪,是qiang支国家的人与人最好的相处方式。弱小的你不会害怕刺青的恶人。
快乐多的地方,发生口角不愉快的事情机会更多,成正相关。瑟瑟发抖的也经常有。
你可能年纪比较大,喜欢热闹。我父母也是这样。我就很不喜欢热闹。不同代想要的不一样。
美国老人也聚呀,只不过都在community center,还有55+社区的club house,不是在显眼的公共场所。我还知道一个犹太女老师退休后经常聚会打麻将,就是中国的麻将好像规则稍有不同。
我觉得这是中美(西)两种文化的差异问题,和个人性格无关
中国文化向来是“人”的文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感兴趣。 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周围的人好,这个从小从关心父母开始而推广。 重视“情 感”,好说”道理“,在中国,说不讲道理是很重的话,所以人和人会走的比较近,人家问东问西,有没有对象?工资多少?等等,不能完全是好打听隐私。所以中国人走的近了些,但近了些就会有矛盾
西方包含美国文化,是“物”,对征服和改造自然感兴趣(科学就是征服自然吗) 个人主义盛行,自己最最重要,比父母都重要;同时,法文繁碎,人人怕触网(这是好事,但过了就不好),所以大家尽量避而远之,以免麻烦,好处是矛盾会少些。个人主义吗,不麻烦别人,尽量付钱解决,但是,很多时候,互相帮忙,共同面对问题,这不是钱的问题,是可以互相交往,培养好的关系的问题
总之,中西文化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社会生态,哪儿好?看自己了。就我而言,我还是喜欢中国文化,人,毕竟是社会的动物,是感情动物。我看到我的邻居,美国人,有不少退休的,基本上就呆在自己家里,只有过感恩节,门口停几辆车,有的感恩节门口也没有车,虽然房子也不错,但好孤单。 要是在中国,老人们肯定聚在一起,打牌,下象棋,聊天,锻炼。
这个解释的真好
也不是想聊天,就是一滴水汇入大海的那种轻松。有时候超市结账,看前面的美国人和收银员随便唠嗑,轮到我就无话可说的样子,也不算是歧视啦,就真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他没有,我也没有。亚洲人的收银员会多说点,问我怎么做买的某种亚洲蔬菜,他一般怎么做,巴拉巴拉。要是在国内,收银员会像赶羊一样恨不得通通快速赶走顾客,非常麻利,我和前面后面的人没有任何区别。
赞第一句话,太贴切了
回复 1楼 爱慕忘机 的帖子
可能是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导致。你和在美国的华人交流呢?
是的,无论是在超市餐馆学校还是公司,老美之间也是轻松搭话。这在第一代移民中是个普遍问题。
我觉得这是中美(西)两种文化的差异问题,和个人性格无关
中国文化向来是“人”的文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感兴趣。 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周围的人好,这个从小从关心父母开始而推广。 重视“情 感”,好说”道理“,在中国,说不讲道理是很重的话,所以人和人会走的比较近,人家问东问西,有没有对象?工资多少?等等,不能完全是好打听隐私。所以中国人走的近了些,但近了些就会有矛盾
西方包含美国文化,是“物”,对征服和改造自然感兴趣(科学就是征服自然吗) 个人主义盛行,自己最最重要,比父母都重要;同时,法文繁碎,人人怕触网(这是好事,但过了就不好),所以大家尽量避而远之,以免麻烦,好处是矛盾会少些。个人主义吗,不麻烦别人,尽量付钱解决,但是,很多时候,互相帮忙,共同面对问题,这不是钱的问题,是可以互相交往,培养好的关系的问题
总之,中西文化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社会生态,哪儿好?看自己了。就我而言,我还是喜欢中国文化,人,毕竟是社会的动物,是感情动物。我看到我的邻居,美国人,有不少退休的,基本上就呆在自己家里,只有过感恩节,门口停几辆车,有的感恩节门口也没有车,虽然房子也不错,但好孤单。 要是在中国,老人们肯定聚在一起,打牌,下象棋,聊天,锻炼。
liulaolao 发表于 2024-11-14 06:06
要是在中国,老人们肯定聚在一起,打牌,下象棋,聊天,锻炼。———我能说这个是你想多了吗?完全不是想象的这种。我爸家的楼,基本都是离退休老头老太,基本谁都不跟谁来往,都是关起门来个过个的。我都不解,大家都没事互相做个伴打发时间不好吗。不过我发现知识分子聚堆的地方大都这样,互相客气,个子冷清。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