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看到这句话只觉得稀松平常。有一年眼看着最好的朋友患癌苦苦挣扎求生,另一边隔壁的同事因为离婚官司不顺愤而自杀,才有点懂了这句话里的深沉痛切。
lz有空的话再多写点,挺好看的
几乎从来不看长贴,这几天的时间断断续续终于把楼爬到更新了。赞lz文笔和回复,也很通透。还有堂弟时不时的小犀利,你们都是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的人。佩服,我自己做不到
看到唐女士要和堂弟领证那段惊了,还好后来写的是堂弟很清醒。不是人品和其他物质及肉体相关的问题,而是你堂弟精神层面的思考和深度,真和唐一起生活的话慢慢就会被磨没或磨废了, 精神上的一种消亡。就好像一碗文思豆腐,被加了一碗酸辣汤(美式中餐常见的那种),混合搅拌一段时间,豆腐也都是酸辣的了,哪还有什么文思的余地
经常看到版上著名诗人的贴,最大的感想就是象诗人和你堂弟这样有精神追求和需求的,最好的伴侣是找一个精神层次上比较接近的,也就是搜煤特。俩个人都够聪明比较通透的话,做出一些选择后生活无忧很容易。而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带来的是持久和有深度的人生快乐。当然这只是我觉得,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总之不要自己跳进酸辣汤里就好
搜煤是可遇不可求的吧, 坐等不到也许在某些圈子里遇到的几率更高些,可以多接触看看
如果没有遇到搜煤的话,次之是找一个欣赏他还懂得一些心术,能让他动心或动身的富婆,至少不用操心生活做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至于怎么平衡钱带来的不平衡,那是后话也是一种技术。那个律师也太暴发户了啊,通透的人是能砸钱就买到的吗?不过这个也要看堂弟自己想要什么。人都活到这么通透了,当然是自己想做什么,什么就是适合的事,在任何年龄。
钱不够花 发表于 2022-02-05 18:30
手动re第三段
是 但有时候多体会了之后也会身不由己
我曾认识过一朋友 初识的时候我是少年 再见已是二十好几 那时我趁着出差跨洲去看望自认年少时的朋友 结果差点误会大了 以后我就再也不干此类蠢事了
感觉朋友长期浸淫金融界 脑袋瓜还很好 但内心迷失
CleverBeaver 发表于 2022-02-06 02:00
同意,保留初心不迷失很重要。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工具化的倾向。如果没有慧根,随波逐流,很容易就会把手段当成目的孜孜以求。
存在的状态:一笔糊涂账
堂弟说, “我们这些在米国接收系统科学训练的人,总是很喜欢理性和逻辑。理性和逻辑的确可以让我们看破一些是似而非的舆论正确话语,看清其本质。”
“但是在帝都这个地方,理性和逻辑不是一件完全有效的工具。相当多的人,其实是一种非理性的状态存在,一笔糊涂账式的存在, 乐在其中”
“此外,理性和逻辑,往往也过于犀利。在咱们的文化中,往往会让人难堪。”
“这也是为何六叔说:我们在西方学的那一套在这里不好使。”
“岂止是不好使,有时候还是一种负担,使人不能从俗的负担。”
我把堂弟的状态八卦给朋友听的时候,个别朋友拂袖而去,说堂弟是给祖国抹黑。他认识的科研界朋友都是兢兢业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添砖献瓦;
还有人说,你们兄弟俩真闲啊。我认识的海归朋友上课、科研、写论文就够忙的了, 哪有时间社交、看闲书。
我把类似的评论和堂弟交流。
堂弟说,“这些评论本身是对的。但是,与悠然坐在河岸上的人 相比,身处水里的人对水温、水深的体会是不一样的。”
“已经回国的人, 往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做上课、科研之类。这种说辞没有任何问题,人活着,没有出世之前,总是要事,唯有如此,才能精神不涣散。”
“但是这种说辞,没有考虑到我们的环境:资源有限、人员济济、官家主导评价体系,实事求是在这里是一件次要的事情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
“比如在国内,首要的事情不是上课科研。做科研总要有钱、有学生、实验室,这三者要么靠一些人才称号国家配套拿到,要么靠投靠大佬。前者需要一些时运和积累,后者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在欧美习惯了自由平等的年轻人。”
“而对于个体海归的整体生活状态而言,最紧迫的事情,也不是上课科研,而是生存。”
他说“我认识一个朋友,前几年有一个海归TOP3 高校的朋友,拿到了人才称号,携带一家四口兴冲冲海归,第一个月工资结算下来,扣除学校房租、小朋友幼儿园费用,竟然发现自己欠了学校7块钱。至于怎么个算法,我不太清楚,但这个确实是朋友的事情。后来这个朋友两年后带着全家人归海了。”
“另外一个朋友回来后发现自己整个学院都是一个大佬的, 所有人的文章后面都挂着院长的大名,他自己不愿意投靠,然后没有实验室、办公室、学生。一个人在宿舍呆了三年,然后归海了。。。”
“至于那些投靠大佬的人, 确实在扎扎实实做事,但生存境况也是因人而异。大佬只有一个, 一只大佬两只大腿,一只大腿有N个人想抱,谁能脱颖而出呢?做什么事情才能脱颖而出呢?”
“当然有成功的,有朋友带我参加过一个行业内的会议,主办人是一个和我们同龄的美女教授,国内名校本硕毕业,后来在澳洲某大佬那里读博士,换了扶桑国另一位大佬做博士后,该教授老公、父母都在澳大利亚永久居。
她一个人只身回国,玩得不亦乐乎。”
“这个会议呢, 有200-300人, 但所有的人都是他们澳洲大佬的徒子徒孙,所以呢基本上是以大哥、二哥、三哥来相互称呼的,很有江湖气息。这样的会议,每年换一个地方,换一个人牵头,算是大家一起聚一下。”
“会议呢,再请几个老外,欧洲的、日本的、美国的都有,一般都是些50+的老头教授。”
“有一次,会后在酒店大厅的酒吧和一个欧洲的老头喝一杯,老头说自己的老婆去世了。 我正想说很遗憾,老头立刻说:太好了、太好了, 我可以在中国好好玩了!然后他就让我给他安排个马杀鸡(massage)。”
“然后,老外们玩开心了,就会帮你背书发好文章,有了好文章,就可以继续拿项目、申请各种称号”
“会议最后的环节就是,祝大佬万寿无疆,祝大哥身体永远健康,祝二哥身体比较健康。”
“无事无非,这其实是最合适的策略和生存方式,大家抱团,讲规矩,一起搞项目,挣钱,名利双收。”
”唯一的问题是,这种务虚的生活,你想要么?”
“与这些我们这些教授们相比,唐女士还是务事做事的,起码在帝都好几个不错的大项目的室内工程都是他们做的,质量很是不错”
手动re第三段
lifestone 发表于 2022-02-06 10:40
关于soulmate, what if by Randall Munroe 有很有意思的解释。大家有憧憬过一定要找soulmate 结婚吗?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