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c_xuan
推书:依据正史的《东晋风流之褚太后》,群像历史小说:褚蒜子、司马岳、谢安、桓温、王导、王羲之、庾翼、司马衍等
1060
2
2024-01-15 13:39:40
考虑了一下,这个推书贴,还是发在本版比较合适。
依据正史的《东晋风流之褚太后》,主角是褚蒜子,一个历经六位皇帝,三次垂帘听政的传奇女人,但她的戏份其实也不太多,群像小说。言情部分是虚构。
写了褚蒜子的结局,但主要描写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永和十年(354年)的事。
主角:褚蒜子、司马岳、谢安、桓温 ┃ 配角:王导、王羲之、庾翼、司马衍
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4471948
搬运个长评:
《东晋风流之褚太后》读书笔记
这是我第一次在晋江读连载小说,点进去的原因则是本人近年对东晋历史比较感兴趣。与这书名给我的感觉不同,我觉得书的内容并不是一般的历史言情小说。
首先,标题的风流并不是指个人的放荡和无拘,而应该理解为是风华和风度。其次,就现在已经更新的二十来章来看,东晋太后褚蒜子自然是女一号,而男一号很有可能是东晋权臣桓温,毕竟褚蒜子的丈夫晋康帝司马岳只活了二十三岁,而褚蒜子活了六十有余。当然,作者的笔力似乎并不在于描写褚太后的个人感情生活,而是描绘整个东晋中期的人物群像和时代画卷。最后,我来重点谈一下就我目力所及——作者写这本书的良苦用心。虽然,我写这书评之前所看到的本书点击量,我认为是配不上这本书的质量的。我自然是希望能读到这本书的读者可以越来越多。
一、
作者依托的主力史料自然是《晋书》和《资治通鉴》,而其中的很多梗(趣闻)则是来自著名八卦总集《世说新语》。试举一例,本书第六章谈到王导想起朝堂争斗之事:
正巧一阵西风吹来,将木叶吹得簌簌作响,王导不由举起手中的麈尾遮住面容,皱眉道:“庾元规吹起的灰尘都把人弄脏了。”听到堂伯如此说,王彪之不禁哑然失笑。元规是庾亮的字,堂伯这话,自然是埋汰庾亮,可是,这鸡笼山山清水秀,绿草如茵,又哪里来的灰尘?
这一段埋汰庾亮的说辞自然是有出处的:
时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晋书·庾亮传》
庾公权重,足倾王公。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世说新语·轻诋》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对东晋一朝有所涉猎的话,当看到作者的梗之后,自然会心一笑;如果不甚了解也无妨,毕竟这些趣事着实有趣。
二、
作者在行文上比较尊重历史,这不仅表现在对山川城池的描写,更表现在对东晋一朝的礼仪风俗之上。如今很多所谓的历史小说和电视剧,往往考究不足,使得所表现的时代根本没有特色——用我一个朋友的话来说,你写历史小说,权谋也好,言情也好,但你得让读者感觉到,你写的是一个特定的朝代,而不是随便换个别的朝代剧情毫无违和。
说白了,我朋友要的就是时代特色性。东晋南朝在区划与户籍方面的制度上,有特有的白籍和侨郡,在本书都有提及。历史上的桓温便曾做出了“庚戌土断”,便是处理白籍和侨郡的问题,后文当有提及。又比如这本书里所描写的曲水流觞的场景,又比如清谈名士所持的麈尾,还比如对各位人物用官职或者表字的称谓,都算是非常符合历史情境的。当然,我还想看到诸位名士清谈的场景,不知道作者在下文中是否会有所描绘。
三、
我之前说过,这本书并不满足于仅仅写言情,如同时期的朝堂大事、时代格局、战争场面也有描绘。因为作者更新所限,我也不知道比重会如何。但就目前来看,作者至少对东晋一朝的历史论著是下过功夫的。
比如小说男一号桓温,作者便提到他是曹魏大司农桓范的后人,属于刑家之后。桓温和桓范的关系,在史书中并未有名言,只是桓温的儿子桓玄在称帝后并没有上追高祖以前,颇为可疑。著名历史学家田余庆教授在其《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便做出了以上猜测,作者应当是参阅了此书。除此之外,晋成帝在位期间王导、庾亮、郗鉴等人的权谋斗争,在书中也有体现。其中郗鉴起到的作用颇大,这也在田书中有所考证。
当然,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感悟。因为本人对历史线更为感兴趣,所以并没有对本书中的情感线作出感想。不过,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不同的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读到不同的感悟。比如对褚蒜子这样一位历经四朝的传奇女性有兴趣的读者,有或者想在细腻的文笔中感受一个女子的内心世界,那么,此书也非常适合你们。
谢谢推荐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