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chenyiying
科举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消灭贵族阶层
2704
1
2018-06-07 21:37:41
在高考这一天,全社会都必须为考生让路,附近工厂停工,相关娱乐场所停业,周围交通管制……
一、皇权与民权
说起共和国的高考,就不得不提帝国时代的科举。
与高考一样,在整个帝国时代,科举事关家国天下的执政之本,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社会考量和政治原因。
自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封建制度就彻底被废除,中国从封建制度进入帝国制度。
由此以降,天下共主的天子成为了生杀予夺的皇帝。作为帝国的主人,皇帝的皇权是由上天赋予,至高无上。在皇权之下,则是百姓黎民。
在这样的帝国构架之下,只有两个阶层,即皇帝和平民;只有两种权力,即皇权和民权。
这两个阶层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皇帝统治平民,平民供养皇帝。皇帝只有权利没有义务,平民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简言之,皇权高高在上,民权匍匐在地。
那么,为什么没有第三个中间阶层?
答案很简单,因为皇帝不允许!
二、消灭贵族阶层
在秦皇以前,在天子和平民之间是有第三阶层的,即贵族阶层。
他们是各诸侯国君,国君下面又有家君,家君下面又有各种士,如谋士、辩士、武士等等,士是最低一等的贵族,再到下面就是平民了。
在这样的封建制度之下,天子尽管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但却无法直接管理整个天下。
管理天下的,是各个诸侯贵族,天子只需要管理诸侯贵族,再由诸侯贵族去管理各自封地的百姓,通过这种分级管理的方式来实现天子对帝国的统治。
正因为有了诸侯贵族这个中间阶层,所以各诸侯国可以自行其是,不把天子放在眼里。那些谋士更是摇唇鼓舌,朝秦暮楚,把帝国搞得乌烟瘴气,最后天子只能沦为摆设。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为了保证皇帝的绝对权威和绝对权力,历代皇帝就必须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打击、排挤并消灭贵族阶层,让整个帝国至于皇帝一人的掌控之下。
然而,皇帝只是一个孤家寡人,贵族却是一整个庞大的社会阶层。这些贵族家庭之间彼此通婚,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皇帝以一人之力显然难以对抗,因此必须寻求外部的第三方力量。
三、平民精英
皇帝眼中的第三方力量就是平民精英,也即庶族地主阶级。
他们是平民阶层,但是却不是赤贫群体,有着一定的经济能力和文化修养。
因为是平民阶层,所以无法像贵族阶层一样与皇权抗衡;由于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文化修养,所以可以帮助皇帝管理整个帝国。
既然找到了这个可以拉拢和争取的第三方力量,那皇帝该如何利用,并以此来打击贵族阶层?
答案是科举。
在科举之前,帝国选拔官员的制度是察举和荐举。
所谓察举,也即考察举荐之意,这种人才选拔制度打破了封建时代的贵族世代为官的世官制,给壁垒森严的贵族制度开了一个口子,让新鲜的血液得以注入到帝国官僚集团里面。
不过,察举和荐举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既然要靠人举荐,那么就必须还得依赖贵族集团,而贵族集团所推荐的人,肯定是跟自己利益相关的人,所以才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笑话。
对此,帝国的主人当然对此心知肚明,但也无可奈何,毕竟皇帝还得依靠这帮人才能统治整个辽阔的国家。
这种情况,直到科举制的诞生才得以真正扭转,皇帝总算能吐一口恶气。
四、科举的创举
科举制为什么能扭转皇帝对于贵族集团的劣势地位呢?
因为它完全打破了贵族阶级对于官僚集团的垄断,让真正的平民阶层得以进入官僚集团。从此以后,贵族阶级就江河日下,日薄西山了。
自科举诞生的一千多年来,其始终坚持着“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
这对秦汉至隋唐以来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是一个彻底的否定,它的出现给了广大底层平民进入官僚系统提供一个通道,打通了平民阶层与贵族集团的界线,使整个社会阶层呈现出合理有序的良性循环。
可以说,科举的诞生客观上为强化皇权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力地支持了皇帝从贵族手里夺权的行动。
先秦时代,统治国家的是各个诸侯贵族;秦汉时期,统治国家的是开国时的勋贵集团;魏晋南北朝,统治国家的是门阀士族集团;隋唐以后,统治国家的是官僚集团,即通过科举考试的平民精英阶层。
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推进,统治集团从依靠血统的贵族,到依靠军功的勋贵,再到依靠门第的士族,最后到依靠读书的官僚,国家的统治集团在一步步弱化,一步步平民化。
五、皇权的强化
在统治集团一步步平民化的同时,皇权则在一步步强化。
到了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清初雍正设立军机处,皇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随着皇权的一步步强化,贵族阶级被一步步打压,直到科举诞生之后就彻底退出政治舞台。
对于帝国而言,科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让皇帝完成了从贵族集团手中夺权的愿望,并为皇权专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理论基础。
换言之,对于皇帝来说,科举的目的就是为了集权,集地方之权于中央,集中央之权于个人。
皇帝拿到了这个最高的绝对权力之后,再将其中一部分让渡给通过科举考试的平民精英,让其代理皇权,以便于帮助皇帝治理天下。
在帝国时代,通过科举考试取得进士资格的士子通常自称“天子门生”;在共和国时代,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莘莘学子则自称“天之骄子”。难道共和国的高考就是帝国的科举吗?
当然不是!不过两者的确有可比性和相似点。当然,由于诸多原因,对此本文并不方便展开讨论。
六、再说高考
如今,有很多人云淡风轻、阴阳怪气地说,高考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干嘛那么认真和紧张,考上了又怎样,考不上又怎样?人生该怎么样不得还怎么样。屌丝终归是屌丝,凭一场考试就像逆袭,太幼稚了!
说这话的人看似洞悉一切,实则故作高深。
照此逻辑,这世上又有什么事情可以一次性解决阶层跃升的问题呢?
高考不能,创业不能,做官当然也不能,能的估计只有去买五百万彩票了。
高考当然不能一次性解决底层孩子的阶层问题,但至少提供了一个向上奋进的起点。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故事尽管渺茫,但却励志。之所以励志,是因为有其可能,正因为有其可能,所以才需要田舍郎们更加努力地读书。
高考,是一个学生的终点,也是一个成年人的起点。
这是一个学生十几年求学生涯的终极一战。经此役后,大多数考生都将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他们将面对一个复杂而残酷的成人世界,高考就是这个世界给他们的成年礼。
对那些底层家庭出身的孩子而言,高考,也只有高考,才能让他们有机会与富家子弟坐在同一张桌子前接受考验。
自此之后,他们将需要付出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辛劳,才能换取与后者坐在同一张餐桌前喝咖啡的机会。
胡赛萌/文
一、皇权与民权
说起共和国的高考,就不得不提帝国时代的科举。
与高考一样,在整个帝国时代,科举事关家国天下的执政之本,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社会考量和政治原因。
自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封建制度就彻底被废除,中国从封建制度进入帝国制度。
由此以降,天下共主的天子成为了生杀予夺的皇帝。作为帝国的主人,皇帝的皇权是由上天赋予,至高无上。在皇权之下,则是百姓黎民。
在这样的帝国构架之下,只有两个阶层,即皇帝和平民;只有两种权力,即皇权和民权。
这两个阶层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皇帝统治平民,平民供养皇帝。皇帝只有权利没有义务,平民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简言之,皇权高高在上,民权匍匐在地。
那么,为什么没有第三个中间阶层?
答案很简单,因为皇帝不允许!
二、消灭贵族阶层
在秦皇以前,在天子和平民之间是有第三阶层的,即贵族阶层。
他们是各诸侯国君,国君下面又有家君,家君下面又有各种士,如谋士、辩士、武士等等,士是最低一等的贵族,再到下面就是平民了。
在这样的封建制度之下,天子尽管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但却无法直接管理整个天下。
管理天下的,是各个诸侯贵族,天子只需要管理诸侯贵族,再由诸侯贵族去管理各自封地的百姓,通过这种分级管理的方式来实现天子对帝国的统治。
正因为有了诸侯贵族这个中间阶层,所以各诸侯国可以自行其是,不把天子放在眼里。那些谋士更是摇唇鼓舌,朝秦暮楚,把帝国搞得乌烟瘴气,最后天子只能沦为摆设。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为了保证皇帝的绝对权威和绝对权力,历代皇帝就必须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打击、排挤并消灭贵族阶层,让整个帝国至于皇帝一人的掌控之下。
然而,皇帝只是一个孤家寡人,贵族却是一整个庞大的社会阶层。这些贵族家庭之间彼此通婚,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皇帝以一人之力显然难以对抗,因此必须寻求外部的第三方力量。
三、平民精英
皇帝眼中的第三方力量就是平民精英,也即庶族地主阶级。
他们是平民阶层,但是却不是赤贫群体,有着一定的经济能力和文化修养。
因为是平民阶层,所以无法像贵族阶层一样与皇权抗衡;由于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文化修养,所以可以帮助皇帝管理整个帝国。
既然找到了这个可以拉拢和争取的第三方力量,那皇帝该如何利用,并以此来打击贵族阶层?
答案是科举。
在科举之前,帝国选拔官员的制度是察举和荐举。
所谓察举,也即考察举荐之意,这种人才选拔制度打破了封建时代的贵族世代为官的世官制,给壁垒森严的贵族制度开了一个口子,让新鲜的血液得以注入到帝国官僚集团里面。
不过,察举和荐举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既然要靠人举荐,那么就必须还得依赖贵族集团,而贵族集团所推荐的人,肯定是跟自己利益相关的人,所以才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笑话。
对此,帝国的主人当然对此心知肚明,但也无可奈何,毕竟皇帝还得依靠这帮人才能统治整个辽阔的国家。
这种情况,直到科举制的诞生才得以真正扭转,皇帝总算能吐一口恶气。
四、科举的创举
科举制为什么能扭转皇帝对于贵族集团的劣势地位呢?
因为它完全打破了贵族阶级对于官僚集团的垄断,让真正的平民阶层得以进入官僚集团。从此以后,贵族阶级就江河日下,日薄西山了。
自科举诞生的一千多年来,其始终坚持着“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
这对秦汉至隋唐以来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是一个彻底的否定,它的出现给了广大底层平民进入官僚系统提供一个通道,打通了平民阶层与贵族集团的界线,使整个社会阶层呈现出合理有序的良性循环。
可以说,科举的诞生客观上为强化皇权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力地支持了皇帝从贵族手里夺权的行动。
先秦时代,统治国家的是各个诸侯贵族;秦汉时期,统治国家的是开国时的勋贵集团;魏晋南北朝,统治国家的是门阀士族集团;隋唐以后,统治国家的是官僚集团,即通过科举考试的平民精英阶层。
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推进,统治集团从依靠血统的贵族,到依靠军功的勋贵,再到依靠门第的士族,最后到依靠读书的官僚,国家的统治集团在一步步弱化,一步步平民化。
五、皇权的强化
在统治集团一步步平民化的同时,皇权则在一步步强化。
到了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清初雍正设立军机处,皇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随着皇权的一步步强化,贵族阶级被一步步打压,直到科举诞生之后就彻底退出政治舞台。
对于帝国而言,科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让皇帝完成了从贵族集团手中夺权的愿望,并为皇权专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理论基础。
换言之,对于皇帝来说,科举的目的就是为了集权,集地方之权于中央,集中央之权于个人。
皇帝拿到了这个最高的绝对权力之后,再将其中一部分让渡给通过科举考试的平民精英,让其代理皇权,以便于帮助皇帝治理天下。
在帝国时代,通过科举考试取得进士资格的士子通常自称“天子门生”;在共和国时代,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莘莘学子则自称“天之骄子”。难道共和国的高考就是帝国的科举吗?
当然不是!不过两者的确有可比性和相似点。当然,由于诸多原因,对此本文并不方便展开讨论。
六、再说高考
如今,有很多人云淡风轻、阴阳怪气地说,高考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干嘛那么认真和紧张,考上了又怎样,考不上又怎样?人生该怎么样不得还怎么样。屌丝终归是屌丝,凭一场考试就像逆袭,太幼稚了!
说这话的人看似洞悉一切,实则故作高深。
照此逻辑,这世上又有什么事情可以一次性解决阶层跃升的问题呢?
高考不能,创业不能,做官当然也不能,能的估计只有去买五百万彩票了。
高考当然不能一次性解决底层孩子的阶层问题,但至少提供了一个向上奋进的起点。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故事尽管渺茫,但却励志。之所以励志,是因为有其可能,正因为有其可能,所以才需要田舍郎们更加努力地读书。
高考,是一个学生的终点,也是一个成年人的起点。
这是一个学生十几年求学生涯的终极一战。经此役后,大多数考生都将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他们将面对一个复杂而残酷的成人世界,高考就是这个世界给他们的成年礼。
对那些底层家庭出身的孩子而言,高考,也只有高考,才能让他们有机会与富家子弟坐在同一张桌子前接受考验。
自此之后,他们将需要付出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辛劳,才能换取与后者坐在同一张餐桌前喝咖啡的机会。
胡赛萌/文
西方虽然没有发明科举,但他们的精英成就模式也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科举能不能算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人文贡献?这个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但三金字塔型的社会里,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的进步。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
ADVERTISEMENT
Hot Deals
All DealsFarfetch冬季大衣促销 - 满$145立享25%折扣
Shopbop限时促销 高达60%折扣
LVSOMT LED床头柜,30%折扣 - 现代、智能、时尚的床头收纳解决方案
使用便携快速加热的旅行蒸汽熨斗轻松实现衣物无皱效果
黑五每日特惠:Carter's 高达 60% 折扣
Neiman Marcus 清仓促销,折扣高达50%
精选款Crocs促销活动,2双仅售$50
adidas儿童精选产品促销 全场正价及特价商品立享75折
诺德斯特龙折扣儿童特卖 额外 25% 折扣
Gobi 羊绒特卖 50%折扣
Ecco 退伍军人节特卖 高达50%折扣
Saks Fifth Avenue Moose Knuckles外套促销活动 最高可得$500礼品卡
Nordstrom 香水促销 享85折优惠+赠品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