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用乌龟
从文学家韩寒到数学家姜萍,一浪更比一浪高
323
0
2024-06-23 15:54:21
{ZZ 知乎 Lawrence 英语爱好者}
看到姜萍事件的发展脉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2年前,我也是坐在电脑前面,激动地关注“韩寒代笔造假事件”。我明白韩寒是个“人造作家”以后,无数个日夜,就在写文章,整理资料,去揭露这个骗局。那时刚从学校毕业,年轻人,热血澎湃,执着,追求真相,追求正义。见证了天涯第一高楼,从一个搞笑帖子开始,发展到网友齐力打假。参加建设了“倒韩先锋网”(后来更名叫“倒寒网”),跟网上的战友一起努力,把打假的证据收集和整理起来。最后我们还出了一本电子书《公痴韩寒》,里面的打假文章,由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或者普通人写就,精彩绝伦、汗牛充栋。——我就是那个网名sleepwhile的“某位网友”,电子书里面第一章《质疑总结》和第六章《博文概要》就是我写的——涵盖了韩寒事件的全部质疑要点和发展脉络。
现在我来讲一个你们可能不熟悉,但是听起来又“万分熟悉”的少年天才的故事。
1999年,在上高一的韩寒通过投稿的方式,寄送两篇作文《求医》和《书店》,通过了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初赛。之后,他又参加了作文比赛的决赛,并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一等奖。
十分蹊跷的是,决赛当天,韩寒并没有出现在考场。他是后一天补考的,单独一个人,在某个宾馆的房间里。主考官在玻璃杯里倒了一杯水,又把一张纸揉成一团,投入水杯中,说这就是考题。面对如此怪异的考题,韩寒一挥而就,写出一篇旁征博引的作文,惊艳众人。
那韩寒平时是不是语文很好呢?并没有,根据可查到的资料,以及他老师和同学的回忆,韩寒高中各门功课都很差,语文也不及格。而且,他是因为体育特长才进入“松江二中”读高中。
一个平时分数普通的学生,一次谁也说不清的投稿和一场扑朔迷离的考试,一个天才诞生了。但是这些没有任何铺垫,韩寒也没有任何成长历程可以讲。之前他是个“问题学生”。
初赛的作文是邮寄的,决赛的作文是单独补考的。虽说有点儿“瑕疵”,但谁也不能断言有作弊。
韩寒没有引路老师,不过他有一个好老爸——韩寒老爸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肄业,后来在亭林镇文化站担任站长。他老爸一直在创作文学作文,在故事会等杂志上发表大量故事和小说。
那韩寒是怎么能够在高中就写出那些包含大量文史知识的作品的呢?按照韩寒自己博客里的原话来说,就是“到了高中更加病态,彻夜阅读《管锥编》《二十四史》《论法的精神》《悲剧的诞生》。我的同学都有些不解。”
韩寒后来出版了他的手稿(为了自证清白),而他手稿上有很多抄写性的错误。“妥协”写成“觅协”、“失望”写成“火望”、 “秉公”写成“乘公”、“隐私”写成“稳私”、“手脚笨拙”写成“手脚笨掘”、“功亏一篑”写成“功亏一贯”。确实有点儿厉害的,“功亏一篑”不会写,但是不妨碍我们的天才彻夜阅读《二十四史》。
我们的天才记忆力超群,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然而,当人们问起他的文学作品时,他却每次都“忘记了”,闭口不谈。
这些情节听起来熟悉吗?
这个故事的另一面,你更熟悉。
你知道这个“新概念作文大赛”是哪里来的吗?是《萌芽》杂志社主办的。当年杂志社销量平平,知名度不高。经过“韩寒”一战,一举翻身,杂志大卖,新概念作文大赛也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作文大赛。《萌芽》主办方大概是很不介意韩寒的决赛考试有一点小“瑕疵”的。
韩寒的“天才故事”上了新闻以后,很快激起舆论关注,引发社会关于素质教育政策及“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等系列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
韩寒成了一个典型,被很多人认为是偏才,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2000年,韩寒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重门》(当然还是他老爸写的存货,本来,如果是他老爸作为半吊子文人发表,那是没有人看得上眼的)(这么一本长篇小说,据说是韩寒高中时在课堂上写的,又是一个传奇故事),一举成名。该书累计发行200万册,中国近20年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
韩寒赚翻了。出版社赚得盆满钵满,出版社恐怕也不会很用力去追究他是“天才”还是“人造”吧。
《三重门》序言是曹文轩(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写的。
序言里写道:
读罢《三重门》,愈发使我感到惊奇。倒不是因为他才十几岁就写出这么长的一部长篇来。以前,我也没少看到像他这么大的孩子写的长篇。但那些长篇,大多以天真、稚拙见长……而在《三重门》的作者韩寒身上,却已几乎不见孩子的踪影。若没有知情人告诉你这部作品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你就可能以为它出自于成年人之手。可以这么说:《三重门》是一部由一个少年写就,但却不能简单划入儿童文学的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在我的感觉上,它恰恰是以成熟、老练,甚至以老到见长的。
曹文轩大教授自然沾了点“天才”的光,理所当然也不会想到韩寒有个作家老爸,对吧?
所有人都受益了。全部是赢家。
韩寒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能量,当时他还只是一个孩子。他只是一个提线木偶,在他身后有各种吸血虫利用韩寒的“名”去创造无限的“利”。
这种资本膨胀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此后的韩寒,出版了一本又一本的作品(显然都是代笔的)。他成为了歌手、赛车手、博主、意见领袖、导演,登上了各种“人物周刊”、“时尚先生”。整个利益链条上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到了绝对不能倒的地步。
12年前,我坐在电脑前面,写了一篇又一篇博文揭露这个骗局,呕心沥血,倾注了极大的心力。但是韩寒没有倒。“倒寒网”却倒了,再也看不到了。曾经并肩作战的那些网友们,如今你们在何方呢?asmallboy、我爱图文,你们在哪里呀?那些在天涯十万高楼发出震耳欲聋打假怒吼的网友,你们,你们现在都在哪里呀?
姜萍出现了。她是不是真的天才呢?我心里很快就有了自己的答案。
如果你尊重常识,就知道高中差生读不懂《管锥篇》;知道平时各门功课都很差语文也不及格的学生不可能是天才;知道投稿的作文有可能是可以代写的;知道单独补考很可能有猫腻;知道天才不可能从石头里蹦出来,肯定之前就有明显的成长经历;知道把“秉公”写成“乘公”、把“隐私”写成“稳私”的人不可能是《三重门》的作者;知道如果老爸是中文系搞文字的,就有可能“利用”儿子打打擦边球;知道作家不可能对自己的作品一问三不知,避而不谈。这一切,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证据链就有很强的说服力。
说到底,整个韩寒事件里,并没有出现所谓“实锤”的终极证据。证据当然是很多的,分析也有无数,但是那种能让所有人马上闭嘴、完全认可的证据,是不存在的。最终我们必须诉诸于归谬法。如果我们相信韩寒是真的,那他就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天才,而这个天才在各类访谈中又显得极其无知,并且对自己写的书一问三不知。这就构成了那么矛盾。那么,韩寒不仅不可能是天才,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是骗子。
现在说回姜萍。
我认为姜萍有很大的概率是一个“人造的数学天才”。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一个科学思维原则是这样的:特殊的主张需要特殊的证据。
姜萍凭借自学,在中专两年的时间内就学完了大量艰深的数学课程,并且在阿里的数学竞赛中得分超过了许多顶尖大学的硕士博士,这是不是属于“特殊的主张”呢?我认为是的。我相信这也是目前网上的主流意见——不管是质疑派,还是挺姜派,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姜萍是罕见的天才。
目前质疑姜萍主要依据(按照效力强度排列)包括:
一、姜萍的学历背景与其数学能力形成极大反差。
根据网络资料,此次竞赛题的出题范围包括:
1.代数与数论:抽象代数,代数数论,交换代数,群和表示论。
2.几何与拓扑:代数拓扑,微分拓扑,流形与李群,黎曼几何。
3.分析与方程:调和分析,椭圆方程,复分析,实分析。
4.组合与概率:极值/概率/代数组合,图论,离散几何,概率理论和随机过程,运筹和组合优化,计算机科学的数学理论。
5.应用与计算数学: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最优化方法,数值线性代数,数值分析,机器学习。
预选赛试题总分120分,决赛入围分数线为45分。姜萍考了93分。也就是说,姜萍答对了大部分题目。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姚一隽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如果不讨论数学水平,只看答卷水平,“可以(保守地)说,国内95%的数学专业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是写不出那样一份答卷的。”
姜萍进入中专以后,满打满算也只有2年时间,通过自学,就掌握了如此之多的数学知识,而且理解深刻,能够完成竞赛题目。这是非常令人吃惊的。
二、看不到天才的成长路径
目前我们看到姜萍参加阿里的数学竞赛一鸣惊人。但是她之前的经历呢?按照一般的情况来说,她的数学天才肯定会被小学或者初中的老师注意到,或者她之前多半应该参加过一些数学竞赛并获奖,因此周围人会注意到她的特长。而实际发生的情况是,她身边的人都此前不知道。这也是极不寻常的。
三、平时数学成绩露馅
2024年4月的数学月考,150分的数学题,姜萍考了83分,不及格。高中的题对于姜萍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才对。
四、看不懂高等数学的符号
在她的宣传短片里,姜萍把求和符号Σ写得像“/2”,Γ写得像 T,余元公式写错。这表明她看不懂这些数学符号和公式,抄都抄不对。
五、考试形式是线上的,没有监考
阿里数学竞赛初赛是线上考试,开卷,有48小时答题时间。整个过程是没有监考的。因此我们无法排除作弊的可能性。
六、指导老师王闰秋有嫌疑
姜萍的指导老师王闰秋也参加了今年的阿里数学竞赛,取得了125名,并入围决赛。这已经是王闰秋老师的第三次参加该赛事。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实际上是王闰秋代考,按姜萍的名义提交了。
有网友发现王闰秋有造假前科(之前和妻子同时参加阿里竞赛,并且分数一模一样)。
而王闰秋的动机(如果不惮以恶意来揣测的话)也是可以想象的。一个数学系的硕士,由于竞争激烈,只能到中专当数学老师。或许他内心是不甘于这种状况的,他希望通过竞赛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或者获取某种利益。
当然,枪手也可能另有其人。这无法确定。
七、考试委员会有遮掩的动机
根据网络说法,达摩院当时也很震惊,为此特意去了学校,现场出题让姜萍解答,发现确实是真实水平后才敢公布。这实际上是辩方的一个很强的证据。如果当时确实有专家当面检验,那么姜萍肯定是真的。可惜,阿里考试委员会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所谓现场出题让姜萍解答,我们是没有看到具体情况的,也没有能请姜萍聊一聊她的解题思路。阿里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这本来是轻而易举的的事情,而且对姜萍也有好处,可以让她充分展示才华。在视频采访中,阿里也没有问到具体的数学问题,姜萍只是说一些感悟之类的话。为什么不请专家在场,问一些问题,让姜萍深入谈一谈对数学的理解呢?如果阿里这样做,肯定会更加让姜萍显得才华横溢。
那么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如果姜萍有作弊的情况,其实考试委员会有遮掩的动机,可能他们也乐于“造神”。
八、笔记疑云
有答主提到,视频中的姜萍的笔记不是姜萍写的,而恰恰是她老师王闰秋的字迹。
九、奇怪的LaTeX
据报道,姜萍答卷是用LaTeX书写的。LaTeX是一种写论文的排版编程语言,姜萍没有动机学。
因此,综合以上证据,我们越来越有理由,合理怀疑“姜萍有枪手代考”。而阿里考试委员会必须要提供“特殊的证据”,以主张“没有人代考”。否则,这场“造神”闹剧,没法给国人一个交代。
有人说,可以等着看决赛成绩。姜萍的决赛成绩确实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来帮助我们。但这很可能不会有什么结果。如果姜萍决赛成绩很好,那当然就推翻了所有质疑,有力地证明了自己;但如果决赛成绩不理想,那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释,到时候可能就不了了之了。
我们不能让结局往这个方向发展。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12年前我经历了“揭露韩寒代笔事件”的全过程,我太了解打假的困难了。在这整个局里,造假链条上的每个人都在拼命捂盖子。12年前,那些造假的人算是逃过一劫,某种程度上胜利了。前人种因,后人得果。为什么会出现姜萍事件呢?就是因为韩寒造假案我们没有真正打赢,这些社会败类活得好好的,而且资本寄生在这个幽灵身上,吸食着劳苦大众的血液。
这是一个时代的轮回。上一代的作恶者没有被清算,遗毒无穷,造成了新一代“皇帝的新装”故事又重新上演。
皇帝赤身裸体昂首挺胸地在前面走,骗子攫取了财富,大臣们骑虎难下、各怀鬼胎,民众们则甘受愚弄,自欺欺人。
韩寒大摇大摆地走了一回,现在姜萍也要来一回。看来没有人能阻止这一切。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国人莫大的耻辱吗?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