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热门

深色模式

字体大小|

搜索
ADVERTISEMENT
返回
  • 浏览过的版块

1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11
贴子9508
魅力10290
注册时间2010-06-28

zhegufei

查看全部

转一篇孙犁悼念亡妻的文章

3605

13

2016-05-25 22:29:39

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据亡妻言,她十九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被雨淋湿了衣服。她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避雨再走,随便问道:
  “给谁家说亲去来?”
  “东头崔家。”
  “给哪村说的?”
  “东辽城。崔家的姑娘不大般配,恐怕成不了。”
  “男方是怎么个人家?”
  媒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就笑着问:
  “你家二姑娘怎样?不愿意寻吧?”
  “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
  就这样,经过媒人来回跑了几趟,亲事竟然说成了。结婚以后,她跟我学认字,我们的洞房喜联横批,就是“天作之合”四个字。她点头笑着说:
  “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



  虽然是封建婚姻,第一次见面却是在结婚之前。定婚后,她们村里唱大戏,我正好放假在家里。她们村有我的一个远房姑姑,特意来叫我去看戏,说是可以相相媳妇。开戏的那天,我去了,姑姑在戏台下等我。她拉着我的手,走到一条长板凳跟前。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姑姑叫着我的名字,说:
  “你就在这里看吧,散了戏,我来叫你家去吃饭。”
  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那时姑娘们出来看戏,虽在本村,也是套车送到台下,然后再搬着带来的板凳,到照棚下面看戏的。
  结婚以后,姑姑总是拿这件事和她开玩笑,她也总是说姑姑会出坏道儿。
  她礼教观念很重。结婚已经好多年,有一次我路过她家,想叫她跟我一同回家去。她严肃地说:
  “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我只好一个人走了。



  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起她来做饭。
  又没个钟表,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她颇以为苦。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她父亲问:
  “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
  “她比我起得更早。还说心痛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
  “那你还哭什么呢?”
  我母亲知道她没有力气,常对她说:
  “人的力气是使出来的,要伸懒筋。”
  有一天,母亲带她到场院去摘北瓜,摘了满满一大筐。母亲问她:
  “试试,看你背得动吗?”
  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母亲倒笑了,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拣起来,背到家里去了。
  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后来,因为闹日本,家境越来越不好,我又不在家,她带着孩子们下场下地。到了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
  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长大的。农村少医药,我们十二岁的长子,竟以盲肠炎不治死亡。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上走。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
  “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一位老朋友、老邻居,近几年来,屡次建议我写写“大嫂”。因为他觉得她待我太好,帮助太大了。老朋友说:
  “她在生活上,对你的照顾,自不待言。在文字工作上的帮助,我看也不小。可以看出,你曾多次借用她的形象,写进你的小说。至于语言,你自己承认,她是你的第二源泉。当然,她瞑目之时,冰连地结,人事皆非,言念必不及此,别人也不会作此要求。但目前情况不同,文章一事,除重大题材外,也允许记些私事。你年事已高,如果仓促有所不讳,你不觉得是个遗憾吗?”
  我唯唯,但一直拖延着没有写。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正像古人常说的: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抛掷了。以后,家庭及我,又多遭变故,直到最后她的死亡。
  我衰年多病,实在不愿再去回顾这些。但目前也出现一些异象: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按照迷信的说法,这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因此,选择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片断,记述如上。已散见于其他文字中者,不再重复。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
  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
  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
  “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
  “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11
贴子9508
魅力10290
注册时间2010-06-28

zhegufei

查看全部

2016-05-26 12:20:41

孙梨很多散文都是写老婆的。那真是写得有滋有味。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11
贴子9508
魅力10290
注册时间2010-06-28

zhegufei

查看全部

2016-05-26 12:23:58

再贴一篇《报纸的故事》 一九三五年的春季,我失业家居。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忽然想订一份报纸看看。这在当时确实近于一种幻想,因为我的村庄,非常小又非常偏僻,文化教育也很落后。例如村里虽然有一所小学校,历来就没有想到订一份报纸。村公所就更谈不上了。而且,我想要订的还不是一种小报,是想要订一份大报,当时有名的《大公报》。这种报纸,我们的县城,是否有人订阅,我不敢断言,但我敢说,我们这个区,即子文镇上是没人订阅过的。   我在北京住过,在保定学习过,都是看的《大公报》。现在我失业了,住在一个小村庄,我还想看这份报纸。我认为这是一份严肃的报纸,是一些有学问的,有事业心的,有责任感的人,编辑的报纸。至于当时也是北方出版的报纸,例如《益世报》、《庸报》,都是不学无术的失意政客们办的,我是不屑一顾的。   我认为《大公报》上的文章好。它的社论是有名的,我在中学时,老师经常选来给我们当课文讲。通讯也好,有长江等人写的地方通讯,还有赵望云的风俗画。最吸引我的还是它的副刊,它有一个文艺副刊,是沈从文编辑的,经常登载青年作家的小说和散文。还有小公园,还有艺术副刊。   说实在的,我是想在失业之时,给《大公报》投投稿,而投了稿子去,又看不到报纸,这是使人苦恼的。因此,我异想天开地想订一份《大公报》。   我首先,把这个意图和我结婚不久的妻子说了说。以下是我们的对话实录:   “我想订份报纸。”   “订那个干什么?”   “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   “你去订吧。”   “我没有钱。”   “要多少钱?”   “订一月,要三块钱。”   “啊!”   “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   “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   谈话就这样中断了。这很难说是愉快,还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说了。因为我的自尊心,确实受了一点损伤。   是啊,我失业在家里呆着,这证明书就是已经白念了。白念了,就安心在家里种地过日子吧,还要订报。特别是最后这一句:“我哪里来的钱?”这对于作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我,确实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   其实,我知道她还是有些钱的,作个最保守的估计,她可能有十五元钱。当然她这十五元钱,也是来之不易的。是在我们结婚的大喜之日,她的“拜钱”。每个长辈,赏给她一元钱,或者几毛钱,她都要拜三拜,叩三叩。你计算一下,十五元钱,她一共要起来跪下,跪下起来多少次啊。   她把这些钱,包在一个红布小包里,放在立柜顶上的陪嫁大箱里,箱子落了锁。每年春节闲暇的时候,她就取出来,在手里数一数,然后再包好放进去。   在妻子面前碰了钉子,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父亲要,父亲沉吟了一下说:   “订一份《小实报》不行吗?”   我对书籍、报章,欣赏的起点很高,向来是取法乎上的。   《小实报》是北平出版的一种低级市民小报,属于我不屑一顾之类。我没有说话,就退出来了。   父亲还是爱子心切,晚上看见我,就说:   “愿意订就订一个月看看吧,集晌多粜一斗麦子也就是了。长了可订不起。”   在镇上集日那天,父亲给了我三块钱,我转手交给邮政代办所,汇到天津去。同时还寄去两篇稿子。我原以为报纸也像取信一样,要走三里路来自取的,过了不久,居然有一个专人,骑着自行车来给我送报了,这三块钱花得真是气派。   他每隔三天,就骑着车子,从县城来到这个小村,然后又通过弯弯曲曲的,两旁都是黄土围墙的小胡同,送到我家那个堆满柴草农具的小院,把报纸交到我的手里。上下打量我两眼,就转身骑上车走了。   我坐在柴草上,读着报纸。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   我的妻子,好像是因为没有借给我钱,有些过意不去,对于报纸一事,从来也不闻不问。只有一次,带着略有嘲弄的神情,问道:   “有了吗?”   “有了什么?”   “你写的那个。”   “还没有。”我说。其实我知道,她从心里是断定不会有的。   直到一个月的报纸看完,我的稿子也没有登出来,证实了她的想法。   这一年夏天雨水大,我们住的屋子,结婚时裱糊过的顶棚、壁纸,都脱落了。别人家,都是到集上去买旧报纸,重新糊一下。那时日本侵略中国,无微不至,他们的旧报,如《朝日新闻》、《读卖新闻》,都倾销到这偏僻的乡村来了。妻子和我商议,我们是不是也把屋子糊一下,就用我那些报纸,她说:   “你已经看过好多遍了,老看还有什么意思?这样我们就可以省下块数来钱,你订报的钱,也算没有白花。”   我听她讲的很有道理,我们就开始裱糊房屋了,因为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妻刷浆糊我糊墙。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把有社论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把广告部分糊在顶棚上。   这样,在天气晴朗,或是下雨刮风不能出门的日子里,我就可以脱去鞋子,上到炕上,或仰或卧,或立或坐,重新阅读我所喜爱的文章了。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11
贴子9508
魅力10290
注册时间2010-06-28

zhegufei

查看全部

2016-05-26 13:44:20

这篇我在语文课本上学的,当时感动得不得了,还专门买了孙犁的文集来看,最后印象最深的还就是这篇。
张律师 发表于 5/26/2016 1:05:36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19157&postid=71781537#71781537]

[/url]


呵呵。LZ昨天被批文化素养差,看不懂围城和杨绛作品。没有办法,只能看看这种低级散文作品。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