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热门

阅读顺序

深色模式

字体大小|

搜索
ADVERTISEMENT
返回
  • 浏览过的版块

1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22
贴子17028
魅力17450
注册时间@2013-08-09

xyzz

查看全部

[转贴]与似水流年擦肩——《情书》的回忆

482

1

2003-09-15 11:54:00

安妮宝贝曾在《蔷薇岛屿》中评价小提琴,说这是一种暧昧的乐器,我倒觉得小提琴若与弦乐交错,是可以聆听出一种天籁之味的。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电影长片《情书》正是在这样的音符中透出了和纯净有关的感受:让钢琴灵动在黑白键间,用小提琴的优雅穿越回忆的冰窖。
  或者,这部电影并不算是岩井最优秀的作品。毕竟《燕尾蝶》对相约瓦全社会的解构、《莉莉周》对人性异化现实的描绘、《梦旅人》对超现实幻觉的入微刻画都在展现着这位青年导演的超凡才华。而我却始终对《情书》这部电影保持着偏爱。我觉得那里寄托了一份希望,导演对现实与回忆的重新拼接,竟缝合了一片未曾开启就散落的花灵。迷兰.昆德拉在小说《慢》中,称之为“整个人类乃至宇宙的归宿。”它有个好听的名字——爱。
  雪的全景在阳光的温暖中预示着冰封的解冻。导演选取了俯瞰的角度拉开电影的序幕,就像已故的男主角藤井树在天堂眺望人间的尘埃。
  藤井树的女友渡边博子在失去藤井两年忌日那天,向他高中所住的地方寄出一封给天国的信。信上只写着“藤井,你好吗?我很好。渡边博子。”就是这么寥寥几语,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时光的寒门,被时间掩盖的往事,就像埋在朱红的木箱中的秘密,越是深入的翻找,现实就越显出不可知的莫测……
  信寄到了另一个女孩的家中,她也叫藤井树,更重要的是,她与渡边博子长得一模一样。我觉得,这有着岩井惯有的残忍,始终不愿承认这只属于一个梦,正因为回忆,日子才过得更真切了。影片中,女孩藤井树始终被重感冒威胁,就像在暗示她回忆中一段未曾解开的心结,直到片末,她与渡边博子,这两条平行的线才找到了交接的可能。很清楚的是,渡边博子一直是身陷在男友的阴影中的。因此,她在写信时才说:“就是因为收不到,才寄的。”而女孩藤井树则是几乎把那段日子淡忘了,倒是博子的来信让她找到了藏在记忆中,从来不曾认定的感情。他们在初晨阳光的呼吸里,喊着:“你好吗?我很好。”导演把这两组镜头跳接,暖意也渐渐消融了冬的寒冷,似乎预示着与回忆的了结,季节的新生暗涌着一种生活态度的改变。
  关于电影那些干净而纯美的叙事结构我已觉得不必多费笔墨了,其中两人在高中一同做图书管理员日子的一段:被风轻忽的白色窗帘背后藏着男孩闪烁的目光,无数本无人借出的书里夹着男孩藤井树写下的借书卡,那上面是“藤井树”的名字。单是此段在影坛中的口碑就足以说明影片的唯美。画面在岩井俊二的镜头中缓缓流过,都是极尽了校园的气味。很有一种自然而亲近的感觉,是东方人的内敛表现,一部很有东方气质的温情小品。也许音符中没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那种振奋,也许色彩中没有野兽派马蒂斯《舞蹈》的那种激烈,也许对白中也没有莎翁《哈姆雷特》的那种诗意。但它在亚洲第七艺术的舞台上,的确上演了一幕东方的文艺经典。
  电影尾声,那个叫藤井树的女孩再次接到渡边博子的来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他在借书卡上所写的藤井树,是你的名字。”那天,女孩藤井树依旧敲击电脑的键盘回信。她说:“今天,我遇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是那所高中的学妹,他们满脸兴奋的递出了男孩最后与自己见面时,还给她的书。书的白色封面上,有这样一排醒目的字——《追忆似水年华》,藤井树有些惊讶,小心打开了书,抽出了那张写着“藤井树”的借书卡,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但学生总比大人细心,那群女孩让她把借书卡翻了过来,我想,对整部电影的一切感动是在那一刻爆发的,借书卡的背面藏着巨大的秘密,那是自己的肖像,是一张女孩藤井树的素描。刹那间女孩竟像个高中生那样不好意思起来,她不好意思的拿着借书卡,不知如何是好;她不好意思的捋着头发;不好意思的微笑,我记得画面凝结在她给渡边博子的这封信中,她写道:“因为不好意思,我没有寄出着封信。”因为不好意思,我看到藤井树的眼圈弥散开了微红的印记……
  这样的一部电影是简约的,像一块怀旧色的牛仔布。也许这部电影只留存了对生活点滴的拼凑。但我们会发现,其实就算没有争议、没有指责、没有揭露、没有隔绝,也能受到关注,即使在这样一个感情看似瓦解的年代。这片爱的投映,是导演精神的某种归属。一次有关爱与可能性的探索:刺探回忆之门时,既定现实背后藏匿了推反记忆的一切必然,猛然抬头,天空竟也浸染过红色的痕迹,斑驳中诉说了某次停留的真实性,重视人生,潜藏了生命重生的可能。
  与似水流年的擦肩——《情书》——诗化了的电影,属于那个主修油画的唯美舞蹈者,岩井俊二。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