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tlyn
今天分享一个传奇女性周采芹的人生经历,大写的励志与叹服!
37302
72
2016-06-24 23:35:26
作为女人,真心佩服她!转一个她的文章:
1。“戏子无情又如何,我偏要嫁!”
1928年,上海滩天宝银楼的三小姐——裘丽琳留下一封书信,带着细软趁夜色浓时翻墙而出,找情郎去了。
裘丽琳
她的情郎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红遍上海滩的名角儿麒麟童——周信芳。而那时,周信芳还有个在老家的老婆。这一切在那个保守的年代显得有些离经叛道。
周信芳
裘丽琳的父亲裘仰山是上海滩响当当的巨鳄,谦和茶庄与致和钱庄都是他的产业,老丈人是个苏格兰裔的海关官员。裘氏一族在那个年代可谓中外通吃,八面玲珑。
裘仰山在裘丽琳8岁的时候去世,从那个时候起,她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寻常人家的孩子。浩浩荡荡的送葬大队以及气派的墓园,直到70年代被人摧毁前,都是当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刚刚从法国天主教学校毕业的裘丽琳,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会打扮,出手阔绰。初出社交圈,就被称为上海第一名媛,地位大约等同于Gossip Girl中的Serena。
裘丽琳天生可人,家世显赫,身边从不缺狂蜂浪蝶的追求。
哥哥裘剑飞是一个花花公子,同时也是妹妹的护花使者。可是他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妹妹眼光独特——看不上十里洋场上的公子哥儿,却被一个唱戏的勾走了魂魄,而且这个戏子居然还是自己介绍给妹妹的。
周信芳是一代京剧大师,品行受人尊敬。老家的那位妻子是家里人强行订的亲,因此他也并未真正尝到过爱情的滋味。直到这个面容姣好,性格奔放的小姐出现在他的生命中。
那些与她在郊外席地而坐,谈天说地,聊累了就去小店里吃碗面条的日子,竟也让这个见惯了场面上惺惺作态的情感故事的人生出“长相厮守”的想法。
当爱情来敲门,你是躲不过的。
知道裘家三女儿私奔以后,上海滩的小报们都炸开了锅。裘家老太太暴怒,命令裘剑飞摆平那些小报记者,一定要把女儿带回来,顺带警告那个戏子:
三教九流不入大雅之堂,
守本分才能吃得牢这碗饭。
沉浸在爱河中的眷侣通常都有着惊人的毅力。周信芳收到了裘剑飞小弟送来的口信,只是淡淡回了一句“知道了”。纵使从此身后多了裘家跟踪的家丁,也还是不顾“打断腿”的威胁,和他们斗智斗勇下去。
没过多久,裘丽琳给老太太写了封信,告诉她自己已经和周信芳在杭州结婚,如果老太太觉得是丑事就不要再为难他们,否则只能满足了小报们的八卦心理,两边都得不到好处。
老太太自小就用着外国名字,骨子里却传统的不得了,裹着小脚的她痛心疾首地“首肯”了这段婚姻。
毕竟在那个年代,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好歹裘家还有个儿子,对老太太来说,守住儿子才是根本。
周信芳和老家的妻子离了婚,从此和这位三小姐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三小姐成了周信芳的经纪人和保镖,随身佩戴一把小枪护着他走南闯北,替他将所有事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为他生儿育女。
周采芹就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
右二为周采芹
2。“身高一米五的炸弹”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裘丽琳陆续将几个孩子送出国读书,希望他们能看看世界。没想到,这一大家子自此之后,竟未能再次团聚。
1953年,周采芹和弟弟周英华一起被送到了英国读书。
初来乍到的周采芹瘦瘦小小,眼睛却很有神采。在她的行李箱里,除了大衣旗袍、钻戒首饰之外,还有一本父亲周信芳手抄的《文天祥》剧本。
抗战期间父亲被禁演,在家中反复誊写这部剧的戏本。临走前,父亲将剧本交给她:
“永远不要忘记你是个中国人。”
母亲裘三小姐敢爱敢恨的性格影响了周采芹一辈子。和那个年代卑微谨慎的中国女人不同,周采芹和母亲一样从来都不是规规矩矩的大家小姐。
靠着自己的努力,她成了第一个考上了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的华裔,变身为抖森的祖师奶奶。
那一年,父亲周信芳正在朝鲜的冰天雪地中慰问军队。
黄种人向来受歧视,何况还是在经常以“宇宙中心”自称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英伦传统戏剧和电影中本就没几个高大上的亚洲人角色,女性角色更是少得可怜。
纵然周采芹出身于名门世家、毕业于名牌学府,想用一张亚洲面孔在伦敦戏剧圈中闯出名堂,难上加难。
1959年,周采芹贴着厚厚的假睫毛(丢姐到现在都没掌握这个技能,人家都贴了快60年),留着low-bob头,一身鲜亮的高叉旗袍,用出色的试镜表现拿下了让她日后闪耀在伦敦西区的一个角色——苏丝黄。
苏丝黄是英国作家理查德·梅森小说《苏丝黄的世界》中的角色,在小说里,她是一个香港妓女。周采芹将这个角色演得丝丝入扣,许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这个瘦小的中国女子风采。
因为她,那一年圣诞节最流行的装束是旗袍。街头的小姐们将金发拉直,画上夸张的猫眼妆,模仿起了苏丝黄的装扮。
戏剧评论家说她是“身高一米五的炸弹”。
此后周采芹得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演出机会。其中就包括007中的邦女郎。
没错,当中国女星依附着广告商在好莱坞大片中露10秒脸说句Thank you就要炫耀一年的时候,周采芹在50年代靠着自己的演技成为了首位华人邦女郎。
《惊天魔盗团》大牌云集?对不起,在那个年代,和她对戏的是肖恩·康纳利和英格丽·褒曼。
周采芹从英国红回了亚洲,动物园新生的小豹子都以她的名字命名。周信芳在英国被称为“采芹的父亲”。她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给了自己声名显赫的父亲打上了 “采芹” 的烙印。
3。“裘三小姐的谢幕之旅”
1961年,裘丽琳来看望周采芹和周英华。那时裘丽琳刚刚做完乳腺癌手术,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堪忧。
上海十里洋场的生活给了裘三小姐一种腔调和气质,就算是身体欠佳,仍然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风姿。
来到英国的母亲和周采芹聊起婚姻、男人甚至是性。母亲用幽默的语调将自己的人生智慧传递给周采芹。
当周采芹说出自己要离婚的想法时,母亲的态度非常明确,人这一辈子还是要活得开心,成年人做什么决定不重要,重要的是负得起责任。在60年代,这种思想用超前二字都不足以形容。
裘三小姐陪着女儿出席了一个名流云集的聚会。她流利的英文和自信的风采让很多大明星都为之折服。毕竟出身名门,老太太经历过那么多动荡,一个小小的聚会其实算不得什么大场面。
舞会结束第二天,周采芹收到了著名电影明星加里·格兰特对母亲的邀请,请她务必出席自己电影的首映会。
加里·格兰特
母亲因为思念父亲,没在英国待多久就匆匆赶回上海。后来,周采芹在自传中写道:
“母亲对父亲的爱情,
远远大于她对前途和未来的惧怕。”
裘三小姐留给姐弟俩最后的身影是在伦敦护照安检处,那个穿着旗袍,将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背影从此再也没能出现过……
4。“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动荡里,这一家子受到了无数折磨。
裘三小姐性格刚烈不肯服软,因此受到了难以想象的毒打。据称当时她像一个口袋一样被反复摔打在地上,最终不治身亡。
父亲因为出演《海瑞上书》而被打倒,但自始至终都没有被打垮过。他于1975年病逝,这位大师用一辈子守住了 “风骨” 二字。
几个子女隔海相望,虽然安全却爱莫能助。
同一时期,周采芹投资失败,一贫如洗。周家树倒猢狲散,她从风光的女明星变成了弟弟周英华餐厅Mr. Chow中的女领班。
巨大的落差和生活的打击让她在黑暗中反省了17天。之后,她收拾行囊来到了美国投奔姐姐。
“如果想要活下去,
你就要把悲伤留在昨天,
把今天用来奋斗明天。”
周采芹在哈佛大学找到了一份杂工的工作,每天帮人搬东西、糊信封。后来她曾经应聘过打字员的职位,结果没能如愿。当时还有人嘲笑她是“落难的凤凰不如鸡”。
姐姐对周采芹说,你是一个善于逃避的人。总是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埋藏在犬马声色中,现在你失去了这些,你需要正视痛苦,你需要成长。
于是周采芹去了塔夫茨大学,将自己埋藏在书本间,安安静静地当一名学生。在这里,她找到了自己内心久违的宁静。
那一年,周采芹已经四十岁。
后来她回到了伦敦,在剑桥剧社里找到了一份周薪约90刀的工作。她在这里待了三年,饰演过《奥瑞斯亚特》和《红字》的女主角。虽然在原著中这些角色都是英国人,但周采芹用精湛的演技堵住了观众想要发出质疑的嘴。
如今坐在台下的人已经不记得苏丝黄,
但他们依旧会记住周采芹。
5。“如果你真的有幸目睹最完美爱情的样板,
你应该从此不会再委屈自己,
也不会再委屈自己的爱情。”
裘三小姐和周信芳的爱情过于完美,但这却成了周采芹在爱情路上的羁绊。
她找不到那个可以像母亲一样不顾一切为之付出的人,所以她总是在逃避。今天爱上这个人,下一秒感觉不对,明天就躺在了另一个人的怀抱里。
她说,“我得承认,男人在我的人生里都很重要,他们按顺序排列,依次为父亲、儿子、朋友、情人和丈夫,但我从来都不需要他们供养。”
在她如鱼得水的时候,从来不乏名流追逐,甚至还能利用自己的名声为弟弟的餐厅招来无数宾客。
她也经常上报,恰到好处地谈论化妆、穿衣、聚会之类。周采芹很早就深谙类似曝光对演艺事业的好处:“媒体也需要像我这样生动的对象才能写出有意思的文章。演员要不断地提醒公众注意她的存在,除非她的名声太响,用不着提醒。”
这样的结果是,她自26岁离婚以后再也没结过婚。婚姻的意义被父母诠释得过于完美,让她不敢想也不敢碰。
有人说,周信芳和裘丽琳的爱情之所以完美,是因为裘丽琳在背后的默默隐忍和无悔付出。一段感情中总有一个人要傻一点,裘三小姐心甘情愿成为了这个角色。
但如今,
已经没有多少人甘心做个爱情里的傻子。
6。“大观园里的贾母”
当周采芹操着一口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出现在《红楼梦》片场的时候。社会各界不客气的抨击了她的定妆照。老太太已经年过七十,这种事情在她看来就像是小孩子打闹一样。
“照片是瞬间定格的艺术,
你只看到了一个瞬间,
就要因此否定我?“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